近日,智聯招聘員工申歡(左一)李超(左二)和從他們手中購買簡歷的余秋云(左三),被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受審。
利用公司漏洞,將在網站求職的個人簡歷廉價賣給他人,6月2日上午,求職網站智聯招聘的兩名涉案工作人員申歡、李超,連同購買信息的北京某科技公司人事經理余秋云,被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在北京市朝陽法院受審。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被交易的求職簡歷每份售價2元至2.5元,數量高達15.5萬余份。
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施行,公訴機關據該司法解釋,建議對申歡判處3到5年的刑罰。
發現信息遭私售 智聯招聘報案
去年6月22日,智聯招聘的經營方北京網聘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智聯招聘)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公司通過內部網巡檢發現,智聯招聘的大客戶部銷售經理申歡自2016年1月至今,非法獲取客戶簡歷庫用戶名和密碼,向外大批量私自非法兜售簡歷謀取暴利,涉及數量和金額十分巨大。2016年1月至6月15日,其向外部盜賣大量個人簡歷,內容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個人信息。
智聯招聘負責人說,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銷售人員去找有招聘需求的公司,雙方簽署《服務合同》,對方繳納服務費用后,公司會提供網站簡歷庫下載的用戶名和初始密碼給對方,對方在已開通的權限內對簡歷庫的個人簡歷進行下載。報案人員說,智聯招聘每份簡歷給招聘方報價是50元,申歡對外的兜售價格為2元至2.5元一份,公司為此蒙受損失近2500萬。
申歡以及該公司客服李超,購買這些信息的北京某科技公司的人事經理余秋云歸案。
稱業績壓力大 利用漏洞掙外快
據檢方指控,申歡、李超于2016年3月至10月間,利用公司系統漏洞,私自出售給余秋云的個人簡歷信息超過15.5萬條。檢方認為應當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三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對于檢方指控的罪名,申歡、李超、余秋云三人均表示認可,但余秋云稱自己最多只買過2萬余份簡歷。
申歡稱,在做銷售期間業績壓力很大,同時經常有人私下問他能否將簡歷便宜出售。于是他便利用職務便利偷賣簡歷賺錢,并請公司客服李超幫忙。據了解,申歡犯罪獲利達數十萬,給李超的“好處費”有4萬。
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施行,公訴機關據該司法解釋,建議對申歡判處3到5年的刑罰。
案件未當庭宣判。
■ 揭秘
銷售和客服合作“做”簡歷賣錢
對于如何獲取如此大量的招聘簡歷,申歡說,2016年5月他發現公司的程序有漏洞,正常情況下,他和客戶簽了合同后,經公司財務進行審批合格,系統會生成一定數量的簡歷,他將網站的一個賬戶和密碼發給客戶,客戶自行到后臺下載簡歷,提取完畢后,該賬戶內的數據為“0”。
申歡發現,數據提取完畢后要和客服人員確認是否使用完畢,如果客服回復沒有使用完畢,數據就又恢復到初始的定量數據,他便可以將這些又生成的簡歷下載賣給別人謀取利益。
正因如此,申歡便說服公司客服李超一起“做”簡歷,每“做”成功一次給他用微信發200元紅包。
李超說,當申歡找到自己要這些簡歷的時候,他已經想到了“不是賣錢就是充當銷售業績獲取獎勵”,當時正趕上妻子住院需要用錢,就收下申歡發來的微信紅包當做自己賺的“外快”。
■ 對話
以為行內“潛規則” 沒想到是犯法
1985年出生的申歡2008年畢業后便進入了智聯招聘,他說因工作努力和公司器重,自己一直做到了公司內銷售的最高級別9級大客戶經理。在庭審中他數次落淚,稱自己并不知道在做犯法的事,以為只是觸犯公司內部規定。
新京報:你在法庭上說私賣簡歷是業內“潛規則”?
申歡:對,不僅在我們公司,在整個行業這個可能是公開的秘密。現在社會上招聘壓力很大,我認識的都是HR(人力資源)的經理們在考核重、招聘預算不足的時候,會來找到我們銷售(做這個事情)。據我了解,其他招聘公司中也有人在這么做。
新京報:是說這個行業內對廉價簡歷有很高的需求?
申歡:基本上行業內有個標準報價,但因為價格較高很多公司都不愿接受。同時獵頭公司對簡歷的需求量非常大,他們也會通過中間公司來找我買簡歷。
新京報:私下倒賣信息你知道是犯法的嗎?
申歡:沒想到自己觸犯刑法。以前公司發生了這種事情會對員工開除處理,我沒想到自己也會這樣。現在我很熟悉這個罪名,尤其國家司法解釋出來后,新聞播了幾次,每一次看到都很后悔。希望大家以我為戒,任何公民信息都不可以倒賣,尤其是在網絡發達的社會,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出現。
■ 專家說法
被告員工觸及多重法律關系
招聘公司可以售賣的個人信息,為何其員工銷售就觸犯了刑法?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解釋稱,按照規定,智聯招聘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符合正當合法必要性原則。該公司收集信息并提供給企業客戶是用戶模式、產品模式決定的,應該是和用戶有協議約定,關鍵在于收集使用轉讓中取得了用戶知情同意。但是其員工個人是沒有權力收集和轉讓用戶信息,屬于職務之便將掌握的信息非法提供給第三人。
因此,該案中的被告人觸及了多重的法律關系,首先侵犯了公民隱私權,其次違反了內部的規章制度,最重要的是觸犯了刑法中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趙占領認為,6月1日起實施的兩高的司法解釋明確了“公民個人信息”的定義,對相關量刑有了統一的標準,使司法機關在相關案件審判中對量刑有了參照。【責任編輯/周瑩瑩】
(原標題:偷賣15.5萬份簡歷獲利數十萬 智聯招聘員工受審)
注:本文轉載自新京報,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來源:新京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