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近日,有關互聯網盒子的兩則消息,再次讓大家領略到廣電總局的“神威”。
消息一:據《京華時報》報道,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近期再次發文,要求部分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進行整改,取消集成平臺里直接提供的電視臺節目時移和回看功能。此次整改主要針對互聯網電視盒子,不涉及有線電視運營商旗下的數字電視高清交互機頂盒。
消息二:據《華夏時報》稱,廣電總局近日發〔2014〕149號通知,在呼吁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應大力在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終端,開展TVOS1.O規模應用試驗時,使用了“不得安裝除TVOS外的其它操作系統”這樣的強制性用語。廣電總局表示,研發TVOS1.O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該系統以及統一的應用程序商店,實現對智能電視終端從內容到應用的“可管可控”。
兩則消息背后,是廣電總局對基于互聯網電視周邊的強勢控制。
利益攤薄致廣電系收“保護費”之心迫切
其實廣電總局在在2011年底,就曾下發《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通知(即廣電181號文件),將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即網絡高清播放機終端產品,納入互聯網電視一體機的管理范圍。
根據規定,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包括OTT機頂盒及一體機(即互聯網電視),只能連接廣電總局批準設立的集成平臺,不能與其他互聯網企業數據庫連接;而內容服務商只能接入集成平臺,不能與公開網絡連接。集成平臺對終端產品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唯一性。此外,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在功能上以支持視頻點播和圖文信息服務為主,暫不得開放廣播電視節目直播類服務的技術接口。
現在這一切,不過是對181號文件的正式執行。但是為什么以前沒有嚴格管控,現在才進行嚴厲打擊?說白了,還是利益在作祟。先把市場養大,再開始嚴厲打擊,這樣就更容易對違規公司進行“招安”控制或者收費。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電視的普及和日益壯大,廣電總局也感受到,來自互聯網電視盒子或者網絡視頻等內容的嚴重威脅,所以再不采取策略,自己的利潤市場逐漸被擠占,也讓自己存在感變弱,失去了對市場的控制。
第三,只通過對互聯網電視終端收費已經不能滿足廣電的強大胃口。
目前,互聯網電視有7大牌照方,包括CNTV、百視通、南方傳媒、華數、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CIBN、湖南廣電旗下芒果TV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CNBN。既有牌照,又有資源的牌照方,一直以來是怎么賺錢的呢?
以CNTV為例,2009年,CNTV向互聯網電視企業收取一年100元/臺的牌照費,目前,CNTV則按照終端銷量而收取,10萬臺銷量一年30元/臺;20-30萬臺銷量一年按10-20/元臺。這似乎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倘若終端量達1000萬,按最低10元標準,CNTV每年坐收1億元。
隨著互聯網電視活躍率提升,CDN成本高漲。即便是最高30元/臺的收費,也無法滿足CNTV的運營成本。“CNTV維護一個終端的費用一年100多元,遠遠高出收取的每臺牌照費。而用戶在全國各地的分散性,也難以吸引廣告主,通過流量變現。”上述知情人士表示,CNTV從今年開始,對互聯網電視的熱情銳減。所以,CNTV試圖將運營成本轉嫁給互聯網電視終端,在其與小米盒子的談判中,小米承擔了一部分CDN成本。
看來看去,廣電系缺錢了,互聯網電視終端廠商,互聯網電視盒子包括視頻網站們,該“俯首稱臣”,交“保護費”了。
逆市場大勢而為,不過“螳臂當車”
最近,廣電總局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要求百視通和華數傳媒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的非法下載通道;又在互聯網電視大會上重新對互聯網電視定性,重申商業網站不允許自建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如今又對播放內容中的回看功能進行了監管,甚至強制推廣自己研發的TVOS操作系統。
廣電總局的一系列舉措雖然對此前的政策進行落實,將互聯網電視內容領域的管理掌控在廣電體制之內。但是還是有些過于激進了。
首先,從TVOS操作系統來看,并不能很好滿足用戶需求。
TVOS1.O從底層代碼進行了技術限制,不能刷機,用戶也無法自己安裝未經審核的應用程序,網絡直播軟件等APP則可能將被直接禁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操作系統也并沒有像業界通行的做法般,對安卓系統做深度開發。而是在Linux系統的基礎上,疊加了安卓的操作系統。
廣電顯然希望通過這條緊密聯系的產業鏈,結束目前在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各自為政的局面,并逐步從源頭把控、規范智能電視的發展,但面對成熟的安卓產業鏈,推廣顯然存在著難度。有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外主流智能電視廠商有80%以上,都是采用基于安卓系統內核開發的系統。
中廣互聯也曾表示,“操作系統和電視的結合并沒有那么簡單,畢竟是和整個電視的應用,和直播頻道結合,除了共有的安卓接口部分,還有私有的和行業運營商獨特的地方,而各家現在做的都不太一樣。”而互聯網機頂盒的更新速度較快,需要較強技術支撐,但是廣電總局對市場反應并不敏感,難以做到與市場同步,這為其繼續強制推行帶來了較大困難。
其次,廣電總局對網絡視頻內容其實是可控的。
鑒于操作系統的不完善性,這一切還是針對內容的控制為主。但是網絡視頻其實也是在廣電總局的內容監管體制之內的,隨著幾年來廣電總局和有關部門在版權保護和打擊盜版下,未經授權、沒有付費購買的電視劇和電視節目已經很難在網上看到了。
國內絕大多數影視制作機構或多或少都有廣電背景,而且這么多年來跟各地電視臺結成了深入穩定的合作關系(有的甚至是依附關系),再加上國家大政策大氣候的影響,他們拍攝制作的各類電視劇和電視節目,首播往往還是先提供給各大電視臺。尤其是一些熱門電視劇和電視節目,基本上還是先上電視臺播放,然后再授權給視頻網站播放的套路。
而有線電視機頂盒之外的互聯網電視和OTT電視盒子的時移和回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就繞過了這一行業規則,這當然就觸及了一些機構和電視臺的核心利益。根據2011年出臺的181號文件就明確規定,OTT盒子現階段不能提供電視節目的直播服務。既然連直播都沒有,當然時移和回看功能就成了無源之水、無從談起了。
第三,廣電此舉有逆三網融合趨勢之嫌。
綜合所有來看,廣電內容可以進互聯網,互聯網內容不能進電視,這其實是單向開放。
隨著互聯網視頻網站崛起,智能手機普及,微博微視頻出現,手機、電腦、電視三屛互動開始大規模出現。看新聞聯播的少了,用新聞客戶端的多了。單向灌輸的少了,雙向互動的多了。廣電總局此舉,其實是在逆潮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編的《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4)》中,截止2013年底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29億戶,入戶率達到54.14%。同期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是,2013年底,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1.89億戶(目前已達近2億戶(2014年5月底是1.97億)。而有線電視的開機率下降,拆機戶增加。不知有多少用戶還愿意同時支付NGB有線電視網和固定互聯網寬帶?【責任編輯/馮敏】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