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銳評】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堪稱一路高歌猛進,在實現渠道擴充、有著更高價格層面競爭的同時,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銷量均屢創新高。在最近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16上,有外媒報道稱,華為、聯想、小米這三家廠商,已占據全球前五的位置,僅次于蘋果和三星。美聯社的報道甚至認為,“中國手機走向全球,蘋果、三星被推到一旁超越蘋果和三星,下一個智能手機巨頭可能是某個中國品牌”。
但筆者今天要說的不是手機的盛景,而是電動車產業。有的朋友或許就會問了,你既然要說電動車,為啥扯上手機?這是因為,筆者作為一位自2010年起,就開始深入研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分析師,我發現,如今的電動車市場,與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崛起前的情況,有著相似之處,而且可以說,相似的程度還十分驚人,有趣吧?那就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早在2013年時,國內多部委已對各地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做了審核評估,確認了28個城市為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而此前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業內專家預計,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有望突破70萬輛,進一步鞏固我國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行業巨大的增長潛力,曾讓知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感概,“新能源汽車將徹底改變中國汽車行業”。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的電動汽車產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不過就像上面所描述的那樣,業界普遍認為,雖然行業基礎薄弱,但前景廣闊、潛力巨大。那么現在就可以打個比較形象的比方,對于這個行業,我們可以將之與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崛起前的情況進行比較,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市場,無論對于整機/車廠還是對應的行業政策而言;
而行業發展初期,最具可行性的投資標的并不在中國;
隨著中國市場的崛起,整機/車廠的市場份額將重新分配;
降補貼并不是壞事,真正的行業龍將脫穎而出;
核心組件的未來競爭格局,以及電池是否將成為下一個存儲器市場或基帶芯片市場引人關注;
行業發展后期,高回報股票有可能產生于非核心組件產業鏈中。
下面作者就這些方面中的一部分作以下分析:
中國市場龐大而復雜,未來,本土產業鏈中可能涌現多個高回報股票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單一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汽車單一市場,均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0%。然而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據我們預測,2015年其市場份額高達56%。
同時,中國對于整機、整車廠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市場,主要因為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例如政府要求停止在客車上使用鎳錳鈷電池)。據我們統計,中國政府迄今為止出臺的電動汽車行業相關政策不足40項,其中僅在2015年就出臺了17項政策。因此,理解中國的政策變化,已經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投資者的重要功課。
我們認為,目前最優質的電動車產業鏈投資標的并不在中國,而是在如LG化學、三星SDI和松下等擁有優秀的技術與客戶基礎的日韓公司。但是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本土產業鏈中可能涌現多個高回報股票。
中國市場的崛起,將重新分配整機/車廠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后,我們目睹了技術革新形成的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型而帶來的品牌領導者大洗牌。如圖2所示,得益于安卓系統降低了進入門檻,中國品牌在本土智能手機市場獲得了顯著的市場份額,而諾基亞和許多本土低端品牌卻已消失。同樣,在電動汽車行業的變革中,筆者預計,擁有明確電動汽車戰略的本土整車廠,例如比亞迪、吉利和北汽控股等,將優先受益于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騰飛。
行業龍頭將脫穎而出
筆者注意到,許多投資者擔心補貼減少將不利于電動汽車行業發展。不過,我們認為,補貼減少并非壞事,相反,這將使真正的行業領導者脫穎而出。
縱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電信運營商的手機補貼是其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2011年智能手機補貼占銷售總額的30%)。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運營商根據工信部要求開始減少手機補貼,不過這種變化卻加快了大眾消費市場的增長,比如互聯網渠道和公開渠道。補貼減少也有助于突出真正的行業領導者,例如擁有核心技術的華為,以及獨特營銷策略的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預計,補貼減少將提高行業進入壁壘,并在2016-2020年提升行業領導者的市場份額,例如宇通客車及比亞迪。
核心組件將成為未來的內存行業,還是基帶行業?
芯片一直是智能手機的主要成本組成部分,占智能手機總成本的50%以上。從2011-2015年的行業龍頭公司市值變化來看,基帶芯片和存儲器公司的表現大相徑庭(圖3)。由于面臨中國本土基帶芯片設計公司海思和展訊的激烈競爭,聯發科和高通的總市值與2010年相比分別下跌了43%和1%。與此同時,受益于行業整合和技術壟斷,同期內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等各大存儲器供應商的市值分別增長了47%、60%和58%。
筆者認為,動力電池行業與存儲器行業類似,是重技術、重資本開支型行業。筆者預計,隨著行業的發展,最終將由目前的15~20家電池供應商整合到3-4家寡頭壟斷局面。誰將成為電動汽車電池行業的三星,讓我們拭目以待。
非核心組件:中國電動汽車價值鏈中隱藏的瑰寶
隨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和本土品牌的快速發展,筆者注意到,主要的組件供應商的市值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了芯片供應商,其中包括舜宇光學(總市值較2010年增長1069%)、瑞聲科技(增長216%)、大立光電(增長252%)、歐菲光(增長378%)、歌爾聲學(增長218%)、立訊精密(增長412%)。盡管這些產品(觸屏、攝像頭、指紋識別等)的單價相對較低,但已經變成新品競爭的主要賣點,也促使這些公司變成了股票市場中的寵兒。
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中,筆者也建議投資者要重點關注主要非核心組件供應商,以發掘下一個“舜宇”、“歐菲光”。這其中,如車載攝像頭生產商舜宇光學、電動車電機制造商大洋電機、電機控制器制造商匯川技術、人工智能算法供應商科大訊飛、ADAS芯片/算法供應商Mobileye以及ADAS組件供應商Tung Shih,值得重點關注。【責任編輯/閆紅玉】
本文為黃樂平博士供稿,經由IT時代網編輯整理,作者系野村證券高科技行業分析師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