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航天食品除了要保證在航天狀態下食用方便,還非常注重避免致病微生物,很多食品要經過高溫殺菌或輻照滅菌等處理,還要注意沒有廢棄物和渣子。航天食品專家曾多次透露,除了天然狀態的食品和原本水分含量很低的食品,航天員的食品中還包括冷凍干燥食品、罐藏食品等。
圖中宇航員們在用餐時間相聚。不過因為浮在半空中,他們吃起來似乎有點吃力。在折疊式桌子上,食物用魔術貼或彈力繩固定。不過他們究竟在吃什么呢?
國際空間站中宇航員的食物包括自然形態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蛋黃醬、芥末醬和辣椒醬。這些醬料可以提升太空食物的口感,所以備受宇航員的歡迎。
圖中拍攝的是水星和雙子星座飛船任務(1961年至1969年)期間宇航員的食物,當時的太空食物主要使用牙膏式鋁管或明膠袋包裝。據NASA稱,宇航員們普遍都很討厭這些食物。
阿波羅登月計劃(1968年至1972年)期間的太空食物。照片下方顯示的是經改進的spoonbowl包裝袋,這意味著宇航員再也不必直接從鋁管中吃東西了。通過熱水槍把食品復水和加熱后,撕開上面的封條,宇航員就可以使用勺子進食。食物并不會脫離勺子,因為食物的濕度使它黏在勺子上。
太空實驗室計劃(1973年至1979年)期間供應的食品和飲料。因為天空實驗室中有冰箱,食物是經過解凍和加熱后食用,因此迄今為止在那里用餐最接近在家中的進食體驗。天空實驗室儲備的食物可為三名宇航員食用112天。
圖中拍攝的是1981年至1989年期間多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中供應的食物,其中可復水食物占大多數。M&M's巧克力豆首次出現在太空食物菜單上,NASA將它們稱之為帶糖果涂層的巧克力,它們現在成了很常見的太空零食。注意圖中的磁鐵用來把餐具固定在托盤上。
位于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中,食品科學家負責對宇航員的飲食展開廣泛研究。許多配方食品在送往國際空間站前需接受嚴格的測試。
由于國際空間站沒有冷藏設施,太空食物一定要經過熱加工、冷凍烘干、真空包裝,以防止腐敗變質。
圖中這些經冷凍烘干的食物將送往太空。這一處理過程保留了營養物質和口感,同時又能防止食物變質。
2014年7月,一艘太空供應飛船從弗吉尼亞州飛行基地中發射升空。這艘宇宙飛船把1.36噸的物資載往國際空間站,其中包括硬件設備、備件以及食品。
如圖中所攝,宇航員正使用國際空間站中有限的水對食物進行復水處理。國際空間站采納的回收利用方案包括循環使用空氣中的濕氣和宇航員的尿液。【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網易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