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不到一年募資200億,晶科能源把資本市場當“搖錢樹”?

    今年7月,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688223.SH)發布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可轉債,擬用于包括年產11GW高效電池生產線項目、晶科光伏年產8吉瓦高自動化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上饒市晶科光伏新倍增一期8GW高自動化組件項目、年產5GW太陽能組件及5GW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等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但鈦媒體APP發現,晶科能源于今年才回A上市,并已經募資超100億元,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公司卻在提出再次募資100億元,這不禁讓人質疑,公司是真缺錢,還是把資本市場當成“搖錢樹”?

    晶科能源的百億募資計劃也受到了監管的注意。11月7日,上交所針對公司的募資計劃提出問詢,關注點多達8項,涉及12個問題。11月18日,針對質疑一一進行了解答。這其中,關于IPO募集的錢是否用完、此次募資的合理性以及公司毛利率為何持續下滑等問題也備受市場關注。

    IPO募集的錢是否用盡?

    在上市時,預計IPO募集的資金是60億元,其中,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40億元用于年產7.5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電池組件項目建設,5億元投向海寧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但在上市后,的IPO募資金額達到100億元,超募40億元。對于超募的40億元,表示,將其中的11.17億元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其余的用于新型太陽能高效電池片項目二期工程、年產20GW 拉棒切方項目建設中。

    根據7月28日晚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使用募資56.35億元,尚未使用的募資為41.14億元(差額部分系支付發行費用)。尚未使用完畢的募集資金余額占募集資金總額的42.31%。

    也就是說,在發布新一輪募資計劃時,IPO所募集的資金還有近一半尚未花完,但按照公司的說法,剩余的資金還將用于原本的項目投產,此次由于要建設產能更高的11GW高效電池生產線項目以及8GW高自動化組件項目,所以要另外募集資金。

    募資資金的合理性關系到公司的預案能否通過,原來的資金是否花完、后續融資是否有必要成了目前市場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上交所要求說明公司部分變更募投項目實施地點和實施主體的具體原因;首發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度是否符合預期、募集資金是否按計劃投入、項目實施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說明公司上市后短期內再次融資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針對以上質疑,一一做了回復,首先就是募資項目的進度。

    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此前募IPO資金的整體投入進度已經達到80.43%,已使用資金達到78.27億元,尚未使用資金為19.05億。募投項目建設進展符合預期,募集資金投入使用進度與項目建設進度相符,相關產線已建成或臨近建成投產。

    具體來看,年產7.5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電池組件建設項目、“海寧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投入進度分別為65.99%、22.81%。而6月30日時,兩項項目進展分別為52.63%、2.08%。

    IPO超募資金為37.3億元,其中“新型太陽能高效電池片項目二期工程”、“年產20GW拉棒切方建設項目”在6月30日的投入進度分別為39.85%、30.28%。而如今(2022年9月末)已達到86.34%和100%,可以說,超募資金的部分利用比較充分,項目進展十分迅速。

    但鈦媒體APP注意到,對比來看,晶科能源原本計劃的海寧研發中心項目以及7.5GW和5GW項目都不如超募資金所投入的項目進展快。比如,海寧項目于今年1月末已經開展,目前進展只有22.81%,而超募資金所投入的項目進展卻十分迅速,這其中,究竟是因為市場變化較快公司迫于無奈所做出的調整?還是公司在募資之前就存在對項目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此外,對于此次再融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做出了回應。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資金主要投資于N型技術路線,目前市場中主流的P型單晶PERC電池的轉化率已面臨瓶頸。以N型TOPCon為代表的新型光伏電池技術具有更高的理論轉化率,2022年是N型組件的產業化元年,關鍵技術突破大幅降低了N型產品的生產成本,同時疊加近期的海外能源危機和國內光伏平價上網催生的高效光伏組件需求,共同創造了N型組件領域的產業投資機會。

    因此,對于更新速度較快的光伏行業來說,為了保持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及時迭代現有產線,滿足下游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鈦媒體APP了解到,在光伏組件領域,過去曾一度是世界第一。2016-2019年,其連續四年占據組件出貨量全球冠軍的位置。但2020年、2021年,被隆基綠能“彎道超車”,排名一度跌至第四。直到今年一季度,隨著公司馬不停蹄地加快產能擴張,才以8.03GW的出貨量,重返市占率全球第一的位置。

    因此,要想保住第一的寶座,就不得不陷入內卷的競爭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資金缺口較大,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賬面貨幣資金264億元,短期借款為111.9億元,看上去,公司流動性很充足。但是,在264億元資金,有近100億元募投資金。此外,公司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418.8億元,而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155.2億元。

    可見,要想豪賭一把,也只能通過向外融資獲得幫助。當然,這也來到目前市場上較為關注也是被監管所問詢的第二個問題,對比同類企業,的資金缺口為何如此之大?

    毛利率為何持續下滑?

    根據近日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7.72億元,同比增長117.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6億元,同比增長132.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5.16億元,同比增長417.5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2.61億元。

    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93.64億元,同比增長126.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1億元,同比增長393.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7.13億元,同比增長677.26%。

    從數據上看,的業績似乎有回暖的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1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92%、14.94%、13.40%,呈下降趨勢,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而截至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只有10.24%,再次降低。

    因此,上交所要求說明報告期內毛利率下降的具體原因、各產品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對比情況及差異原因,未來是否存在持續下滑風險,以及應對措施等等。

    對此,解釋稱,2020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中硅料等原輔料環節出現較為嚴重的供需緊張情況,上游供需失衡導致原材料價格、采購成本大幅提升。因此,原材料采購價格上漲影響,是公司組件業務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硅料為例,報告期內,公司硅料采購平均單價分別為58.37元/千克、61.17元/千克、158.41元/千克和220.26元/千克,上漲明顯。

    此外,在平價上網的背景下,光伏組件銷售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報告期內,的組件產品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1.99元/瓦、1.73元/瓦、1.69元/瓦和1.79元/瓦。

    同時,由于下游光伏電站具有初期投入金額大、收回投資緩慢的特點,且組件訂單多為提前鎖定,因此價格無法向產業鏈下游及時有效傳導,光伏組件環節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因此組件環節的毛利率偏低符合行業實際經營。

    而對于同類企業的毛利率高于,則解釋稱,因產品種類、一體化程度不同,不同公司的組件產品銷售價格及生產成本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其組件業務毛利率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

    鈦媒體APP注意到,受上游硅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光伏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整體都呈下滑趨勢。

    而對于未來毛利率的走向,則表達得較為委婉,公司稱,平價上網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長期來看,組件產品的銷售價格預計還將降低。但伴隨著硅料企業的擴產,硅料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或將逐步改善。隨著硅料的供需關系實現新的動態均衡,其上漲形勢可得到緩解并逐步回歸至正常價格軌道。

    總得來說,這其中還存在各種博弈因素,晶科能源的盈利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于瑩)

    來源:鈦媒體AP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不到一年募資200億,晶科能源把資本市場當“搖錢樹”?
    新氧頻繁“蹭”明星,業績反而越差?
    單季盈利362億,阿里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網易和暴雪的“分手大戰”,對誰影響更大?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