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達財經,作者 | 李亦輝,編輯 | 深海
擅長資本運作的聞泰科技,一樁海外并購突遭變故。
11月17日晚間,聞泰科技披露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收到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正式通知,要求安世半導體至少剝離NWF86%的股權。聞泰科技表示,經評估,NWF的收購金額、收入及凈利潤占公司相應指標的比例均小于1%,對公司影響較小。
但實際上,聞泰科技十分看重NWF的晶圓制造產能和在化合物半導體等領域的開發能力。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曾表示,NWF的加入,將會有效的提升安世半導體在車規級IGBT、MOSFET、模擬和氮化鎵、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導體等產品領域的IDM(半導體垂直整合制造)能力。
業績方面,汽車半導體供不應求,今年前三季度聞泰科技的半導體業務也表現亮眼。但在手機等消費電子需求低迷背景下,公司的傳統集成業務,以及受讓自歐菲光的光學業務均受到較大影響。
在業績增收不增利的形勢下,聞泰科技股價從年初的約130元/股下跌到近期的不到60元/股。如果從兩年前的最高點算起,截至目前公司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元。
海外并購案生變
資料顯示,NWF芯片廠位于英國南威爾士的紐波特,始建于1982年,主要生產用于汽車電源應用的硅芯片,以及研發更先進的化合物半導體。
官網顯示,NWF的產能大約為每月3.5萬片,最多可擴展至每月4.4萬片,芯片制程主要以0.18μm(及其以上)為主,用于制造CMOS,模擬及化合半導體部件等。
聞泰科技在公告中表示,NWF產品是成熟制程的功率器件,目前主要業務為對外代工。不過,目前NWF對公司半導體業務產能貢獻較小,公司未來的晶圓產能增加主要通過安世半導體英國曼徹斯特和德國漢堡晶圓廠的自有產能升級、擴充外協等方式實現。
盡管對公司生產經營不存在重大影響,但公告稱,如果后續轉讓NWF,則對公司財務數據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安世半導體將優先照顧受影響的員工,同時積極減小對客戶的影響。
雷達財經注意到,一年前對NWF收購時,正值汽車芯片行業面臨嚴重的產能問題,聞泰科技曾對這筆交易充滿期待。
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認為,NWF將會有效地提升安世半導體在車規級IGBT、MOSFET、Analog和化合物半導體等產品領域的研發、生產能力。
也有機構觀點指出,NWF晶圓廠在車規級IGBT、功率MOSFET、模擬芯片和化合物半導體等領域的產能和工藝能力,能夠與安世集團現有的產品與工藝能力融合。
盡管從制程工藝角度而言,NWF公司180nm的制程工藝遠比不上臺積電、三星等代工巨頭動輒5nm、3nm的制程,但在晶圓長產能受限的背景下,要求比消費電子更高的車規級芯片也更為緊缺,NWF的相關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在安世半導體原本是NWF公司的客戶且持有14%股權的情況下,2021年7月份,安世半導體與NWF的母公司簽署了收購協議,以約1466萬英鎊(折合約1.3億元)的交易對價獲得了NWF剩余86%的股權。
2021年8月12日,安世半導體收到英國公司注冊處的股東權益確認通知書,確認了安世半導體持有NWF母公司的全部股東權益,聞泰科技從而間接持有標的公司100%權益。
從財務情況看,被收購之后,NWF的營收增加,虧損收窄。根據之前的資料,NMF公司2020年收入約為2.75億元,凈利潤為-1.66億元,處于虧損狀態。
聞泰科技最新的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NWF總資產約4.75億元,凈資產約2.11億元,2022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約3.18億元,占安世半導體的收入比例約2.65%,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約為0.76%,凈虧損約0.35億元。
對于這次NWF若被剝離控股權,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該事件短期內不會影響聞泰科技的業績,但對一家有意在半導體領域發力的公司而言,這次事件對聞泰科技的后續布局可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業績增收不增利
業績方面,在經歷了2019年和2020年的凈利潤大爆發之后,公司的經營成績并沒能實現更上一層樓。
10月28日,聞泰科技發布2022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0.85億元,同比增長8.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44億元,同比下降4.79%。
單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5.89億元,同比減少2.07%,環比下降0.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2億元,同比減少5.83%,環比增長12.17.
從利潤構成來看,三季度半導體業務實現凈利潤10.1億,產品集成業務虧損1.88億,光學業務盈利280萬。另外,三季度股價導致的公允價值、利息與財務費用等其他項合計對凈利潤的影響是-6000萬左右。
聞泰科技旗下業務包括半導體業務、產品集成業務、光學模組業務三大業務板塊,但這三部分業務的境況卻不相同。
其中,半導體業務盈利能力顯著強于產品集成業務板塊和光學業務板塊。10月30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半導體市場呈現出結構性增長,汽車市場半導體需求保持持續增長,工業需求增長強勁,MOSFET、邏輯等產品也供不應求。
尤其在電動化、智能化趨勢帶動下,公司半導體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汽車,安世半導體處于缺貨狀況。如此情況下,前三季度公司的半導體板塊保持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19.48億元,同比增長17.44%;實現凈利潤27.36億元,同比增長34.80%。
相比之下,公司的另兩項業務則拖了后腿。前三季度,公司產品集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1.09億元,凈虧損4.04億元。其中第一、二、三季度凈利潤分別虧損4000萬元、1.76億元和1.88億元,有不斷擴大之勢。
華鑫證券認為,在手機等消費電子需求低迷背景下,傳統產品集成受較大影響。而據公司透露,目前產品集成業務正在拓展高毛利項目,同時布局筆電、服務器、汽車電子、特定客戶業務,這些業務仍處于啟動出貨階段。
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聞泰科技光學模組業務凈虧損0.34億元,主要是第一季度虧損3900萬,第二、三季度分別盈利200萬和290萬。
伴隨著業績增收不增利,公司股價也“跌跌不休”,年初至今跌幅超過50%。在互動平臺上,不少投資者提問,關心公司是否有相應的措施維護股價,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或者公司是否有重大利空的未披露公告導致股價連續下跌。
在9月26日的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張學政對此回應稱,股價受到宏觀經濟、行業行業、市場情緒等多因素的復雜影響。上半年以來,手機等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低迷,公司的股價也受到影響。
從代工到半導體巨頭
天眼查顯示,聞泰科技成立于1993年,注冊資本12.45億元,2015年借殼中茵股份上市。
成立初期,聞泰科技業務涉及手機主板制作設計,2008年隨著自有手機制造工廠的建成落地,逐漸轉型為手機ODM企業。所謂ODM,即原始設計制造商,也常被稱為貼牌生產。
2012年,聞泰科技首度沖擊上市,但因業績不穩定,代工也被認為科技含量不高,最終“折戟”資本市場門外。
2013年,聞泰科技為小米設計出了售價799元的紅米手機,紅米系列在最暢銷的時候,每個月出貨量達到200多萬臺。經此一戰,聞泰科技的實力得到更多手機品牌的認可,聯想樂檬、魅族魅藍note2/note3以及華為的多款暢銷產品均由聞泰幫忙打造。
2015年時,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ODM企業。隨著完成借殼上市,順利成為“手機ODM第一股”。
但聞泰科技代加工的基本都是中低端手機,技術含量并不高,當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出色。同花順iFinD顯示,2017-2019年聞泰科技的毛利率分別只有8.98%、9.06%、10.32%,對應的凈利率分別只有1.98%、0.42%、3.32% 。
2019年前后,聞泰科技并購分立與功率芯片IDM龍頭廠商安世半導體,一躍成為國內最大IDM半導體上市公司。
根據公開資料,安世半導體源自恩智浦剝離的標準產品業務部門,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產品包括雙極性晶體管和二極管、ESD保護器件、邏輯器件以及MOSFET器件等,其IDM模式集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多個產業鏈環節于一身。
這次并購,也讓聞泰科技的業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9、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0%、24.36%,同期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954.37%和92.68%。
2022年半年報中,聞泰科技援引芯謀研究的數據稱,安世半導體在2021年躋身全球第六大功率半導體公司,相比2020年上升三位,并穩居國內功率半導體公司第一名位置。
目前,聞泰科技不僅賺錢主要靠安世半導體,該公司還作為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的承載平臺,繼續海外并購、國內建廠擴產。
2021年,聞泰科技又從歐菲光手中收購了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得爾塔”),成為蘋果攝像頭模組的供貨商。
不過這筆生意上,聞泰科技似乎還沒賺到。根據財報,2021年,公司光學模組業務凈虧損3.3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該板塊又再次帶來0.34億元凈虧損。
三季報后的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稱光學模組除了面向特定客戶業務,公司也正進一步推動光學模組產品在車載、ODM手機等領域的應用。
整體而言,公司現有的半導體、光學模組、產品集成“三駕馬車”中,半導體業務成僅剩的亮點,也承擔著公司轉型的重任。但在目前,來自半導體的營收占比尚不知3成,手機等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低迷仍將顯著影響公司的業績。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