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148億身價女博士,賣面膜的毛利率堪比茅臺!

    記者:方文宇 編輯:江昱玢

    來源:創投智庫

    11月4日,毛利率直逼茅臺的巨子生物在港交所敲鐘,上市首日一度漲超25%,收盤市值達266.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6.7億元)。

    按零售額計算,巨子生物是全國最大的膠原蛋白護膚企業,也是全國第一家上市的醫用輔料廠商。

    與敷爾佳等醫美品牌相似,巨子生物吃上了“械字號面膜”的概念紅利。旗下醫用敷料王牌產品可復美,2022年前五個月收入4.28億元,爆款面膜售價高達40元/片。

    公司創始人是畢業于西北大學的夫妻檔——范代娣和嚴建亞。有較強的科研基因加持,夫妻倆在產品中添加重組膠原蛋白,讓巨子生物的專利實現了最大程度商業轉化,2021年公司營收超15.5億元。

    想靠重組膠原蛋白加速搶占市場,上市只是第一步。

    01

    強綁定西北大學

    巨子生物發家與西北大學密不可分。

    聯合創始人范代娣農村出身,接連拿下西北大學化工系的學士和碩士,又轉戰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成為我國生物化工的第一位女博士。

    畢業后,范代娣沒有留在上海,而是回到母校西北大學,研究起重組類人膠原蛋白。

    1999年,范代娣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訪問學者,同時在西北大學組建了關于人源型膠原蛋白的研發團隊。2000年學霸轉戰商界,與同為西北大學校友的丈夫嚴建亞攜手成立巨子生物。

    如今56歲的范代娣身兼數職,既是巨子生物的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官,也擔任西北大學化工學院、生物醫藥研究院的院長。

    巨子生物的研發骨干均為范代娣的學生,公司半數高管畢業于西北大學。

    看家本領重組膠原蛋白技術,被稱為“一種類人膠原蛋白及其生產方法”,制備門檻較高。

    《重組膠原蛋白的產業發展歷程和生物醫學應用前景展望》中提到,重組類人膠原蛋白,是指由DNA重組技術制備的,含有人特定類型或不同類型膠原蛋白基因編碼的部分序列,經基因編輯、組合、拼裝、剪輯等制備的人膠原蛋白類似物。

    此前,膠原蛋白提純于動物,多來自魚、牛、豬。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類人膠原蛋白,排異性更小,免疫過敏反應更少,比動物源膠原蛋白更有優勢。

    巨子生物自主生產了四種重組膠原蛋白,即重組I型人膠原蛋白、重組III型人膠原蛋白、重組類人膠原蛋白及小分子重組膠原蛋白肽,添加在皮膚護理產品中。

    不同的重組膠原蛋白添加,對皮膚有不同的效用,比如解決皮膚過敏問題、修護皮膚屏障等,可謂“修復界的尖子生”。

    創業并非一帆風順,據嚴建亞回憶,最初幾年公司沒有收益,全靠夫妻二人的積蓄補貼,才能維持運營,“多虧妻子從外國實驗室撿回了一些二手設備,節省了很大一筆資金。”

    巨子生物的產品矩陣逐步壯大,已擁有可復美、可麗金、可痕、可預、可復平等8大主要品牌,共106項SKU。

    02

    毛利率堪比茅臺

    成本10元的敷爾佳面膜賣148元,引發過輿論熱議。事實上,敷爾佳的暴利程度仍難與巨子生物比肩。

    2019-2021年,敷爾佳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約為77%、76%和82%,與同行貝泰妮、華熙生物相近,同期巨子生物的毛利率高達83.3%、84.6%和87.2%。

    要知道,茅臺2021年的毛利率是91.5%,范代娣的巨子生物在賺錢能力上秒殺同行,直逼茅臺,2021年的凈利率甚至比茅臺還高出近1個百分點。

    幫夫妻二人賺錢的,主要是可麗金和可復美。

    可復美于2011年推出,以醫用敷料為主,定位是“皮膚科級別專業皮膚護理品牌”,也是巨子生物全產品線中最暢銷的產品。

    2021年,該品牌營收8.98億元,首次超過可麗金,成為巨子生物最賺錢的品牌,毛利率高達88.7%。

    可麗金是巨子生物于2009年推出的首個品牌,主打中高端多功能功效性皮膚護理。

    2019-2021年,可麗金和可復美兩大“王炸”品牌合計營收占同期公司營收比重,均超過80%,2021年更是達到了91.7%。

    巨子生物95%的收入來自膠原蛋白,按零售額計算,公司已連續三年蟬聯全國最大的膠原蛋白護膚企業。

    重組膠原蛋白的成本不低。

    根據華創證券測算,奧精醫療牛膠原蛋白采購成本為140元/克,而人源膠原蛋白材料成本更高,售價超過1萬元/克。

    從原料到產品,還要投入一筆不小的制備成本。

    《重組膠原蛋白制備及其應用研究進展》中提及,重組蛋白的分離純化是發酵產品規?;a的限制因素,純化費用約占生產成本的20%-30%甚至更高。

    巨子生物2021年向原料供應商采購約1520.6萬元的原料,原料生產成本則為1.44億元,是前者的近10倍。

    反映到產品售價上,《21CBR》記者在可復美天貓旗艦店看到,一盒5片裝的類人膠原蛋白敷料面膜賣198元,單片售價高達40元,11月銷量早已突破6萬。

    03

    營銷套利掏家底

    2022年前五個月,巨子生物營收7.23億元,凈利潤3.14億元。

    凈利率卻出現了明顯下滑,至43.4%。此前三年,公司凈利率分別為60.1%、69.4%和53.3%。

    對此,巨子生物解釋稱,主要是公司為擴張線上銷售渠道,增加了電商平臺及社交媒體平臺上的銷售及營銷支出。

    范代娣向來重視與C端的深度鏈接。早在2015年,巨子生物自建平臺,工廠直面消費者反饋,可麗金也由此從醫護線拓展到大眾日化。

    在營銷上,范代娣踩中直播風口,多款產品數次現身頭部主播李佳琦等的直播間,大大提升知名度。

    2021年和2022年前五個月,巨子生物僅線上營銷費用就高達3.06億和1.79億元。

    高投入帶來可觀效果,公司線上直銷收入的貢獻率從2019年的16.5%增至2021年的41.5%,呈持續增長之勢。

    相較高額的營銷費用,巨子生物的研發開支較低。2019-2021年,公司研發成本均未超過3000萬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最高僅1.6%。

    這并沒有影響一級市場的爭搶熱情。

    天眼查顯示,2021年10月,巨子生物完成了自成立以來唯一一輪融資,投資機構陣容匯集了高瓴、CPE源峰、金鎰資本、君聯資本等一眾知名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年底,巨子生物賬上現金高達71億,但到2022年5月31日,只剩9.22億。僅5個月,就因融資活動燒掉63.6億元。

    在分紅上也毫不吝惜。

    2019-2021年,巨子生物凈利潤總額不過22.3億元,附屬公司三年來累計向股東分紅約29.19億元。

    按照范代娣直接持股約60%來看,個人分紅已超17億元。

    花樣分紅套現,巨子生物并不是獨一家。敷爾佳在2019和2020年,也累計分紅10.4億元,占公司兩年凈利總額的79.6%。

    伴隨著巨子生物成功上市,范代娣的身價已飆升至148億元。

    中國皮膚護理市場先相對分散,巨子生物份額不過1.1%,繼續發力開拓重組膠原蛋白市場,這位60后女博士任重道遠。

    來源:IT桔子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148億身價女博士,賣面膜的毛利率堪比茅臺!
    科技公司閉門沙龍:探討進軍全球化的秘密武器
    磨刀霍霍“割韭菜”,張庭微商“帝國”的興與衰
    醫藥屆“并購狂人”朱吉滿,深陷債務危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