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科技與藝術“牽手”,云計算搭上電影行業“順風車”

    中國商報(記者 趙熠如)“楊戩元神現身那一刻帥爆了!”動漫愛好者周雯看完《新神榜:楊戩》(以下簡稱楊戩)走出電影院時由衷感嘆。

    在影片中,楊戩為了對抗師父和四大天王,以法天象地召喚出自己的元神。而給這一高潮增添感染力的,是鑲嵌金光而又層次分明、流暢自然的視覺特效。

    《新神榜:楊戩》楊戩元神場景(圖片源自《新神榜:楊戩》官方劇照 )作為一個二次元愛好者,周雯從小就熱衷于觀看各種動畫作品,她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中國動漫這幾年越來越精良了,畫面越來越精美,人物動作神情也更加流暢豐富,從原來的好看直接進階為現在的震撼。”

    事實上,一部精美影片的呈現,除了需要優秀的特效制作外,還需要渲染這一步驟將其實現。在當下的影視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影視團隊選擇在云計算的幫助下完成渲染,即“云渲染”。

    云計算這一“硬科技”,就這樣搭上了電影行業的順風車。

    1.云渲染挑起電影大梁

    “渲染”是什么?這個專業詞指的是在電腦繪圖中用軟件從模型生成圖像的過程。

    越精美、宏大、豐富的畫面,其渲染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再加上高標準的電影工業是逐幀渲染,按照每秒至少24幀來計算,渲染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以《楊戩》為例,作為追光動畫歷史上渲染量最大的影片,其整部電影完成了1800條的拍攝和修復。

    由于《楊戩》需要做特效畫面的場面更為宏大,畫面細節更多更精細,平均單幀渲染時長達到了17小時,全片渲染總時長為3.6億核小時。

    同樣由追光動畫制作的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其總渲染時長超3億核小時,這意味著如果用單核服務器進行渲染需耗時34000年。

    非動畫電影的渲染時長也令人驚嘆。電影《紅海行動》有2200個特效鏡頭、1000個3D渲染鏡頭,前者耗時24個月,后者花費了25000多個小時進行渲染制作。

    也就是說,如果要看到一部制作精良、特效逼真的電影大片,光渲染這個步驟就要等上好幾年。這也就是“夢工廠史瑞克定律”,它指的是《怪物史瑞克》從2001年到2010年上映的四部影片,其渲染量不斷上漲,所需的渲染時間不斷增加。

    逐漸增加的渲染量,限制了電影的出片量,讓電影不得不“量入為出”。

    最初,影片渲染的工作是通過建設“渲染農場”來完成的。渲染農場指的是“分布式并行集群計算系統”,就是利用現成的硬件和軟件構建的超級計算機,滿足大量的渲染需求,因此大型特效公司大多會購買大容量渲染農場。

    但是,渲染農場并不能完全滿足影視行業的需求。

    “建設大型渲染計算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軟硬件和研發成本,需要部署在大型數據中心場地運行,而中小影視工作室普遍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導致算力不夠,進而影響了影片制作效果和交片周期。”瑞云科技總經理鄒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瑞云科技在視覺云渲染賽道深耕多年,作為中國云渲染的先行者,其擁有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戰狼2》《流浪地球》在內的多個代表案例。

    除此之外,由于影視制作對于渲染資源的需求并不穩定,而渲染農場的設備投入是固定的,因此,在渲染強度小的時候,大量設備資源會閑置不用;而在渲染強度大的時候,資源又跟不上制作需求。

    因此,影視行業對云渲染的呼聲高漲。

    一位影視后期制作從業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早期傳統模式受限于服務器工作機的數量和硬件設備,渲染時間較慢。云渲染是將渲染文件打包至云端服務器,云渲染系統要求服務器具備驚人的圖形性能,以滿足大量用戶同時渲染的請求,提升了渲染效率。”

    2.云渲染好在哪里

    首先,它很省錢,可大大節省影視制作公司的成本。

    “云渲染就是通過云計算技術,建設一個大規模計算機集群,讓行業中所有中小企業都來用這個集群,按照實際用量來付費,不用為空閑時間支付成本。”鄒瓊說。

    其次,省時間,影片渲染效率大幅提升。例如,《白蛇:緣起》用云計算技術完成了影片中很大部分最終畫面的渲染,為確保如期上映,整個渲染周期又在最后階段縮短了近兩個月。

    鄒瓊告訴記者,國內影視行業的制作效率、項目制作周期,因為云渲染技術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前一部電影要預留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去處理燈光渲染,而現在往往只需要一個月甚至一周就能完工。

    此外,云渲染的彈性使用方式也解決了“低谷期閑置、高峰期排隊”的問題。

    以《楊戩》為例,由于不同場次的難度不同,因此這部影片在渲染時需要用到的云服務器節點數在0到2000之間動態變化,而傳統渲染農場中固定數量的機器很難滿足這一高彈性需求。

    不僅如此,云渲染的使用還并不限制地域和時間,任何地方的影視制作公司都可通過互聯網接入云上使用,使用時間也非常靈活。

    在某種程度上,得益于云渲染的“高能”,原本“束手束腳”的影片制作解開了技術的“枷鎖”,進入高質量大片頻繁涌現的時代。

    阿里云智能高性能計算負責人何萬青表示:“數字內容創作領域,曾經是每年只有一到兩部‘夢工廠’大片的時代,發展到今天這個《流浪地球》《白蛇:緣起》《楊戩》等影片涌現在各個假期檔期的時代,云計算徹底改變了‘量體裁衣’‘量入為出’的影視渲染計劃經濟模式。”

    3.媲美國外技術水平

    《楊戩》中美輪美奐、精致入微的蓬萊仙島,《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的氣勢磅礴,《長津湖》中真實遼闊的戰爭場面……這些足以媲美好萊塢大片的視覺呈現,讓中國電影站在了世界電影工業的前沿。這背后不能說沒有云渲染的“功勞”。

    《楊戩》中蓬萊仙島的渲染場景。(圖片源自《新神榜:楊戩》官方劇照 )“以前做一個視覺特效可能一幀要花10個小時去渲染,但用云渲染的話,可能只需10分鐘就處理完了。那么,影視公司就能有更多精力把畫面的參數調高,進而提升整體的影視效果。”

    鄒瓊說:“現在中國影視行業制作的內容越來越精良,朝著精品、大片的方向發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投入到制作環節的預算在加大,同時與制作相關的軟硬件基礎設施越來越好,比如5G、云計算等。”

    而在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內的云渲染技術已幾乎與國外水平不相上下。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產電影的制作技術水平已經跟國外的先進技術水平沒有太大差距。"鄒瓊說,國內外使用的技術基本上是同步的,不過,云渲染在國外整個行業的采納率更高,大家都已經非常習慣使用云技術了,但在國內仍然有大量公司沒有開始使用。

    同時,鄒瓊也提出,即使國內有能力達到與國外相同的技術水平,但一些底層核心技術,比如芯片、一些典型算法等,還是以國外為主。如果可以盡快完成核心技術的突破,就能真正實現與國外技術的平起平坐。

    4.云廠商的新商機

    面對方興未艾的云渲染賽道,國內各大云計算巨頭紛紛加入進來,在各大院線電影中“拋頭露面”。

    阿里云在2011年切入渲染行業,目前,阿里云渲染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多家頭部視覺特效公司及大型渲染農場落地。《金剛川》《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等大熱影片都有阿里云的參與。

    騰訊云提供的影視云完整解決方案已經服務于追光動畫等知名電影制作公司,支撐了《白蛇:緣起》《紅海行動》《急先鋒》等熱門電影的渲染工作。

    華為云則通過為特效公司提供高性能的云服務,使《長津湖》《流浪地球》等影片的渲染工作可以快速順利地進行。

    “頭部云計算廠商進入這個賽道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可以向社會普及云渲染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鄒瓊表示。

    與此同時,云廠商的知名度也隨著電影口碑與票房的上升而“水漲船高”。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豆瓣收獲8.4的高分,斬獲50.35億元票房,成為國漫新標桿,這讓為其提供渲染支持的瑞云科技成功“出圈”;《白蛇:緣起》在豆瓣打分7.8.收獲了諸如“畫面處理讓人驚艷”“畫面幀幀質感、動作高度擬人”等好評,使背后的騰訊云收獲了關注;華為云則“坐擁”中國影史票房第一和第五的兩部電影——《長津湖》56.96億元和《流浪地球》46.86億元,以此展現其強大的云計算服務能力。

    在中國電影蓬勃發展、勇攀高峰的時代,云渲染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國外影視行業整體渲染量使用云的比例超過了30%,但是在中國這個比例應該僅在10%以內。”鄒瓊說。

    “無論是影視行業,還是工業設計、廣告領域,其視頻內容的分辨率會越來越高,幀率也會越來越高,同時畫面的質感也會越來越好,這就導致渲染量會呈指數級的增長。”鄒瓊告訴記者,比如,視頻分辨率如果從2K增長到4K,像素就增加了4倍,那么渲染量可能會增加10倍以上。現有的技術還遠遠無法滿足人眼對于視頻畫面的期望,因此云渲染在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業界的共識。

    阿里云智能影視動漫行業解決方案架構師鄭雯也表示,阿里云的整體影視動漫行業解決方案不會止步,未來將積極探索影視行業和云在更多場景的進一步緊密結合,推動斷點續算、容器化、實時渲染等方面的技術演進。

    科技與藝術的“牽手”,往往帶來超乎想象的商業空間。而看似復雜的技術革新與商業實踐的背后,往往蘊含著簡單的商業邏輯。就像云渲染的電影故事,未來值得期待。

    來源:中國商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科技與藝術“牽手”,云計算搭上電影行業“順風車”
    數智融合時代,“新算力”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元宇宙普慧算力新IT零碳!聯想推出全新元宇宙網際空間——“想世界”
    倒在最后一公里:傳統云應用正與時代脫節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