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對話程序員:共探創富經驗,“出?!边@條路該怎么走?

    作者 | 閆輝 責編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當我們羨慕 28 歲實現財富自由并決定離職退休的字節跳動程序員郭宇,敬佩 37 歲的雷軍在財務自由后下場創辦小米,并在 51 歲淚灑發布會,哽咽宣布以造車為目標進行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時,我們發現,以技術創新為開端,程序員創富這條路,蘊藏了多種方式方法。

    為此,CSDN 重磅推出了《開談:程序員創富系列》視頻對話欄目,以出海、創作、開源、創業為主視角,力邀多位程序員以及程序員出身的創作者、企業家、投資人共探創富經驗。在本期中,我們邀請到了 FogWorks 聯合發起人林興陸、互聯網產品專家焦霖楠、堅果資本合伙人邵元勝(Ranson),在 CSDN 戰略合作總監閆輝的主持下,圍繞「程序員出?!乖掝},立足于自身的經驗,分享程序員出海的現狀以及當下及未來的潛在機會。

    程序員出?,F狀

    閆輝:還記得 2000 年的時候,CSDN 的《程序員》雜志第一期曾經出過一篇《到美國去賺美元》的文章。這是 CSDN 時任雜志總編李學凌采訪了在美國的一位程序員周奕,并撰寫的文章??梢哉f,這篇文章改變了中國很多程序員的命運,甚至由此誕生了不少上市公司。

    如今 20 年之后,不少中國的程序員仍然在做一些出海的業務,在此,我們想請各位嘉賓分享一下現階段程序員出海的最新狀況,有哪些是和程序員相關的?

    邵元勝(堅果資本合伙人):近三年,出海比較熱,但我們基金是 2013 年就開始關注了這個領域。早期出海的熱潮誕生于游戲領域,其次是外貿出海如跨境電商等。

    回首過去十幾年,其實很多出海的一些創業品類,我認為絕大部分其實都適合程序員去做。比如,面向海外普通 C 端消費者用戶的付費工具軟件,這種模式在海外特別是在歐美發達市場非常適用,類似于視頻編輯修復工具、圖片編輯修復工具、PC 手機設備管理工具、數據恢復工具等,在深圳這樣的出海公司還有好多家,雖然收入體量不太大,但是凈利率挺高。

    另外,在 2014-2015 年,國內出現了一些做工具流量矩陣,然后以流量矩陣去做廣告的公司,如獵豹、APUS 也是程序員創業的項目代表。

    除了以上,還有游戲、網絡文學小說、語音聊天室、視頻直播等領域都出現了很多厲害公司。這些屬于虛擬內容出海,可以規避掉不少對海外本地化的要求。

    從 toB 維度切入,跨境電商類的管理軟件、營銷類的 SssS 軟件等公司的 CEO 都是程序員出身。如果你在國內做中小客戶的 SaaS軟件,很多時候不太成立,但在海外是可以成立的。之前流傳著一種說法是,國內的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 1.8 年,但海外很多小客戶的生命周期可以高達 7.6 年。所以,做海外市場的一些中小客戶軟件,這個邏輯可以成立。

    我現在還關注兩類比較新的方向:

    一個是面向海外本地的中小 B。我在上海看過一家企業,它服務于歐美的一些華人小超市,為他們提供一套軟硬件的產品。不過,如果以國內同行的水平來比,他們團隊能力水平并不是太高,但是其服務客戶付費能力要比國內好很多。這表明,出海面對的客戶付費能力比國內強,但產品要求比國內低很多,這一維度也蘊藏很大紅利。

    一個是 Web3.

    焦霖楠:我將從海外企業對中國的程序員人才需求的視角分享一下我看到的現狀。

    目前招聘中國工程師的海外企業,有幾種比較典型:

    第一種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歐美大廠,如 Google、Meta、微軟等。歐美薪資待遇高是全球知名的,可能高校畢業生起薪就有 10 萬美金。如果表現好,三年后薪資一般都會漲到 20 萬美金以上。 從人才角度,肯定覺得這個機會非常好。如果站在企業角度看,企業會覺得成本非常高,所以這些大廠也會考慮全球化招聘。之前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去硅谷學習和工作,不過如今隨著全球科技競爭環境以及經濟趨勢,相關的招聘是越來越少。

    第二種是一些華人創辦的海外互聯網企業。如果這類企業規模已經做得很大,那和歐美大廠沒有太大區別,但也要符合政策因素。也不乏有很多規模不是很大,因為語言的因素,他們會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在當地招聘程序員,由此薪資水平比歐美大廠要低不少。

    第三種是中國有一些出海企業,比如阿里、騰訊等公司都在加大海外業務的拓展和布局。這種嚴格意義來說,不是出海,而是基于國內工作對海外業務的一種支持,工作語言包括思路和方式都是中國化的。但如果有了機會外派到國外去,這就是很好的學習出海機會,也不要錯過放過。

    第四種是 Web3 帶來的外部機會。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的組織,這些不像正規企業招聘需要面試拿 Offer,而是在里面有很多開發任務,程序員完成任務之后,就可以領賞金。如果你加入早期的一些 DAO,為社區貢獻代碼,還可以拿到社區的早期激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DAO 項目也是參差不齊,需要仔細評估,但確實是一種最快嘗試出?;蛘哒f積累經驗方式。

    林興陸:大概三年前,我來到了美國硅谷。

    來到硅谷,能感受到比較大的變化是這邊相對鼓勵創新。當然,創業公司也經常會被針對性地審查,如果做得不對需要罰一筆款,但也可以找律師來跟 SEC 對抗打官司,只要贏了,還可以繼續做。

    在這里,只要法律沒有限定,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就可以去做,大膽創新。但只要列入管轄范圍,就需要接受管制。來了硅谷之后,我接觸的項目跟區塊鏈有關的比較多,后來它也被定義為 Web3.

    我們現在主要圍繞 Web3 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創新,當前由于基礎設施的缺失,很多應用還在很早期的階段。

    程序員出海需要什么能力?

    閆輝:很多程序員比較關注,如果要從事“出?!惫ぷ鳎苏Z言,還需要哪些能力,應該補足什么樣的短板?

    邵元勝:我認為,程序員要“出海”,一定要利用自身優勢去攻克一個邊緣或者比較冷門的方向,這是戰略上的選擇,很重要。

    在基礎軟件、尖端核心科技,我們的實力稍弱一些,但國內很多偏數字化能力、偏應用層面的軟硬件包括制造業都比較發達。

    程序員出海,首先利用我們自身的技術優勢,然后在海外本地盡量能夠建立當地的人脈圈子。另外,出海中,合規層面會存在一些地雷。商業上你可以呈現狡猾的一面,但還是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焦霖楠:我們現在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肉身在國內,遠程為一些海外企業服務的程序員。

    肉身在國內的實際含義其實就是遠程工作。首先需要克服語言的障礙,英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硬技能。這對程序員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因為編程語言本來就是英語。一般來說,對于市場和運營人才而言,他們英語水平要求會比較高。但是,我建議大家要養成培養語言能力的習慣,譬如多寫英文注釋、英文文檔、在Linkedin 上放英文簡歷、在推特上發英文文章,這有助于養成培養語言能力的習慣。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慢慢積累和適應的過程。

    第二個應用技能就是技術能力,這是服務海外企業必須要具備的。因為編程語言是世界通用的,這也對程序員出海有很大的優勢。不過,針對特定領域可能需要學新的技術,如進軍 Web3.主要圍繞智能合約,與區塊鏈進行交互,需要學習專門的語言。但這對中國非常勤奮的程序員來說,不是難事。

    第三個是硬技能,即項目經驗。中國的互聯網人才在社交、金融、O2O 等類型的項目上有很多行業背景和經驗,這是中國程序員的優勢,如果具備一些出海的項目經驗,就更好了。因此,也鼓勵程序員可以參與一些出海的項目。雖然我們也看到很多出海項目會夭折,但是對個人程序員來說,這是一個積累經驗的辦法。

    除了以上,我認為還有幾個軟技能需要注意:

    心態。前幾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比較好,90% 的程序員可能對出海一無所知?,F在倘若大家想踏入這個領域,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心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擔心年齡大、學習能力不強、語言不行、技術能力沒有最新的或者適用性不強等種種因素,這其實是一個心態問題。 就像《納瓦爾寶典》一書中說過的,他當初寫文章也有很多擔心,后來他調整心態,不是為了去做分享、總結或者是給誰看,而是為了自己的學習。如果是學習心態,就會比較放松。出??赡艿谝患戮褪且幸粋€好的心態,把它變成是一種學習過程,這種心態更容易幫助我們成功。

    工作習慣。服務海外企業,就會存在時差問題,你要去適應。遠程還需要自律,居家辦公,沒有別人監督,很多時候你會受其他因素干擾。如何去自律地完成工作,這也非常重要。

    要學習一些新技術。目前來看,大部分遠程工作主要是為了節省勞動成本,需要穩定輸出,所以很多時候這也不是海外企業的核心流程,如果長時間參與這種項目,可能不利于技術能力的提升。因此,一定要保持學習的心態,定期給自己充電,多學一些新技術。

    在出海上,不管是硬技能和軟技能,都有很多要去提升的地方。

    林興陸:我認為除了基礎的語言、工具之外,如果你身處本地,就會發現文化背景等因素產生的小差異。

    比如 2000 年的時候,周奕當時做了一個 MP3 寫回 CD 的軟件,這是很奇怪的一種需求。當時中國用戶幾乎是不會用的,大部分人是要把 CD 轉成 MP3.這種不同的需求與地域、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系,這也是為什么像 eBay、Craglist 這種模式在中國很難流行起來的原因。

    以及像 Next 這樣的應用,國內可能就會做成很大的平臺,類似閑魚。因為在中國二手交易的地域屬性很不明顯,在廣東、北京地區發貨,與在上海發貨并沒有太大差別,因為物流等成本差不多。然而,在美國,你會發現快遞費用非常高,需要一個特定的應用可以讓用戶在社區或者一個城市能見面完成交易。

    如果你發現這些細節,就可以去做類似的創新。

    程序員出海的機會在哪里?

    閆輝:我關注到有幾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地域。出海是有地域概念的,現在大家出海去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比如東南亞、美國,那么從全球角度看,在什么地域適合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機會?能不能舉一些對程序員有啟發的案例?

    邵元勝:從個人多年做投資的角度看,第一波肯定是從歐美衍生的創業機會。因為歐美的付費能力比較強,市場也比較大,包括游戲、電商等各種各樣的付費軟件,然后慢慢開始到中東、東南亞。最近還有人關注非洲、南美這些市場,但這些地方整體市場還沒有特別成熟。

    我們投跨境電商會多一些,有些品類是歐美獨有的,比如賣烤火的桌子、大號便攜儲能、房車游艇零配件,因為歐美戶外場景的需求特別大。

    同時,東南亞最近一年也出現了賣貨比較賺錢的公司。如果賣貨能夠賺錢,它會帶動為這些賣家提供服務的一些軟件需求,像為東南亞一些賣家提供 ERP、供應鏈分銷、海外倉物流都會慢慢成熟起來。

    中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市場。雖然國家人口不多,但 UP(單客戶價值)值可能是其他國家的 3~5 倍,比如電商的客單價一般高達 140 美金,其他國家平均四五十美金。所以在中東也出現了不少比較成功的公司,像做語音聊天室、游戲、甚至拼音輸入法之類的公司 CEO 其實也都是技術出身。

    我們還投了一個在南美做金融科技的公司,你很難想象國內的一個團隊能夠給巴西的一些頭部的金融機構提供軟件服務。

    焦霖楠:從全球看,發達國家用工成本越來越高,這是趨勢, IT 企業的全球化招聘也是大潮流。

    對企業用人單位而言,競爭力之一就是員工的性價比。對一般公司來講,中國程序員成本其實在世界角度看已經不低了,可能比印度、越南、東南亞都要高一些,跟烏克蘭不相上下,當然比歐美工程師的薪酬要低一些。

    中國工程師的優點在于勤奮,工作能力強,弱點是溝通能力,尤其是相比印度工程師。中國互聯網行業比較發達,像電商、社交、游戲、消費金融等領域都是全球領先的。相比其他各地的這類公司,不管印度還是烏克蘭,他們沒有這些業務經驗,也沒有相關行業背景,所以中國工程師如果能夠疊加技術經驗與行業經驗,對海外企業來說,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

    如果是美國公司,招國內的程序員,招聘肯定成本更低,就像 ZOOM 是個典型的案例。實際上它是一家美國公司,但它在中國有大量工程師,整體降低了工資的成本,優勢更明顯了。

    閆輝:我們講了很多宏觀上的情況,有沒有一些具體案例,比如某個程序員出海做項目做得特別好,怎么發展起來的?

    邵元勝:我分享一個我們之前投資的項目。這個項目最早是互聯網項目,面向中國新疆市場的輸入法軟件。此項目第一步的切入點是比較垂直,國內當時主流輸入法是搜狗、百度輸入法等,但這個產品面向新疆市場也就是主打維吾爾語。這是一個典型的三級火箭的商業模式。

    最底層靠輸入法可以累積了幾百萬的 DAU,慢慢可以在上面做軟件產品的延伸,包括游戲。緊接著,這個產品延伸到整個中亞、中東等地區。這個團隊把自己定位成伊斯蘭世界的小騰訊。這是我們投資比較成功的一個案例,公司的財務水平也非常好,增速也很快。

    它本身之前也沒有接觸到太多的中東、中亞地區的人,主要最開始還是靠留學生使用,繼而積累用戶群體,帶來產品的用戶數據,再基于這些數據反復地去分析,慢慢建立自己的認知,整體是這樣一個情況,供大家參考。

    這個項目的成功還是從一個小點切入,慢慢去切大公司沒有注意到的市場,通過比較邊緣的產品慢慢累積競爭力。這是典型的出海避開國內巨頭的創業案例,可以供大家去參考。

    焦霖楠:我來分享一個案例。我有一個朋友,年齡四十多歲了,在中國屬于比較高齡的程序員。之前他有穩定的職業,但因為家庭原因或者對職業有不同的期待,想擺脫這樣的生活,尋找新方向,于是去學智能合約知識。前期他也沒有機會練手,就做了一件事情。去年 NFT 比較火,他就把各個網站 IP 藏品價格、升值的排名做了匯總,做一個小網站,只是排名,也沒有交易。做完之后就有訪問,當時就有一個交易所就找到他去做智能合約開發,他就也毫不猶豫去做了。

    做一段時間后,他又覺得項目壓力比較大,工作節奏和之前大廠沒有什么區別。于是,他又再次跳出來,因為有了經驗,就啟動了一個小項目,圍繞智能合約審計展開。因為現在智能合約與金錢打交道,擔心有漏洞,他就開了一個人工作室,幫前期不太成熟的項目做審計。工作量不大,憑借他之前的經驗,不管是收入還是模式,都取得了一個很大的進步。

    林興陸:沿著霖楠的思路,我簡單介紹一下 Web3.

    現在 NFT 很火,但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一個社交應用頭像,其實它的設計遠遠不止這樣。這是一種典型的商業模式,對我們做軟件或者是搞開發的程序員來說,應該看到其中的價值變化。

    以前我們做一款共享軟件,放廣告或者讓人注冊來獲得收益?,F在可能會發行一種 NFT,和一個 License 相似,但不同的地方在于 License 竟然還可以交易。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買了,這個階段我在用,當我滿足這個階段之后或者我不需要了,我可以轉讓出去。

    閆輝:如果程序員對出海感興趣,有哪些渠道和資源可以參與?

    邵元勝:出海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還是要根據程序員自身所希望創業的品類去選擇。出海大品類下面有很多個小品類,每個小品類都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圈子。比如,做跨境電商和做軟件出海的肯定不是一幫人。所以首先還是想清楚自己屬于哪個圈子,然后針對性地加入這個圈子。

    我比較熟悉的跨境電商,在國內的深圳、廣東等地方會有專門的協會、垂直媒體和圈子,每個服務商也都會建立社群,甚至一些物流公司也會有社群。如果做軟件,營銷渠道可能用到谷歌、Facebook,這些服務商也會有相對應的社群。

    所有品類的圈子其實都很小,很容易找到,每個圈子都有幾個著名的 KOL,他們會建立公眾號,影響力都很大。基本上關注幾個人,差不多可以幫助大家大概了解了詳情。我目前聚焦在出海工作,如果想找到一個地方專門針對中國程序員的海外工作,還沒有這樣平臺,這也是我們項目想要做的一個方向。我們希望把中國的互聯網人才跟最新的技術趨勢連接起來。

    如果程序員確實想去提升出海方面的一些技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學,一是跟別人學。

    基于自學的方式,首先要打好基礎。其實 YouTube 上有很多介紹基礎概念的,把基礎概念弄明白,你可以不認同這些理念,但要去了解。

    其次,目前區塊鏈、比特幣的都是開源的。你可以去去看代碼,代碼不會騙人,去讀代碼就好了。

    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看到很多項目的資料,可以去 follow,了解最新資訊、參與項目、做代碼開發。在國外生態其實比較成熟,只要你邁出那一步,就會很快就會融入進去。

    林興陸:當前有兩種主要的出海方式:

    一種是遠程工作,或者做一款軟件或者電商賣到海外。這一類是肉身還在中國。

    一種是肉身到國外。

    20 年前,周奕告訴我們的案例,對我也是有很大沖擊。周奕談到美國做一款軟件,一個月左右掙回來一輛寶馬,5 萬美元,這是很爽的事情。

    程序員出海有哪些注意事項?

    閆輝:出海的概念確實范疇非常大,不同國家,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通過嘉賓的論述,其實給大家開了很多扇窗口。你可以去研究 Web3.可以研究肉身出海,研究特定國家和地區的需求。這些可能在我們之前的認知之外,沿著這些窗口深入研究下去,其實就有很多的收獲,就會有很多收獲。我相信,這也是今天帶給各位程序員最重要的一個價值。請各位嘉賓談談出海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坑?

    邵元勝:我認為最大坑還是在合規層面上。國內的環境與海外環境對不同運營手段的容忍程度其實是相差挺大的,并不共用。

    第二個層面就是在海外當地的合作伙伴的選擇。如果我們在國內創業,鏈條的節點并沒有那么長,但海外中間會多很多鏈條。如跨境電商中,物流、倉儲、支付、店鋪等,每一個環節如果過度依賴,都有可能會產生風險,因為每多一個節點就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你要長期去做,就要接觸資本市場,要把當地合作伙伴的關系建立起來。合作伙伴會為你規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少掉很多坑。

    事實上,最大的風險其實就是很多人畏懼出海。很多程序員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會畏懼出海。我認為首先要克服這一點,這才是最大的成本。國內越內卷,海外就越有機會,這是我一貫的看法。

    焦霖楠:我非常同意元勝提到的拒絕封閉心態的這一觀點,對出海這件事情非常懼怕,確實是非常大的一個坑。

    從 Web3 上就可以看出來,其實中國移動互聯網在全球都是領先的,但 Web3 的發展因為各種原因,處于落后的狀態,我們很少有機會去參與最新的一些技術方向。

    作為一個程序員,如果沒有開放的心態去關注這些技術,可能就錯失了一個很大的機會,甚至技術能力上會滯后于整個時代。

    如果是你有出海的決心和想法,不管是肉身出海,還是遠程工作,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也要結合個人的自身情況,做出理性的判斷。這其實是不斷學習不斷累積,不斷了解行業的過程。

    閆輝:最后,大家每個人用一句話給程序員出??偨Y一下吧。

    邵元勝:我希望大家可以回顧這一期訪談,很多細的一些點可以逐漸去深挖,會得到不一樣的收獲。

    焦霖楠:我推薦一本書叫《無窮的進化》,人類知識無窮無盡,沒有盡頭。出海在歷史中是很小的一個浪花,但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程序員來說,它應該是一個巨浪,我們應該在巨浪上去去領略一下。

    林興陸:我們在 20 年前經歷過的事情到今天依然在經歷,只是說有些場景有點變化。面向世界,往外邁出一步,值得去嘗試一下。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對話程序員:共探創富經驗,“出海”這條路該怎么走?
    2022年女程序員洞察報告:中高消費水平占比超八成
    又一程序員“刪庫跑路”,刪除零售平臺代碼,被判刑10個月
    【特別報道】35歲程序員,早到的中年危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