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智能化正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從市場培育期邁進市場化的發展階段,正在從政策和市場雙驅動轉向以市場驅動為主的新發展階段。”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層論壇(2022)上表示,客觀上,是我國主導了新能源智能汽車這樣一場波瀾壯闊的全球汽車革命,也會成為我國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
陳清泰指出,這場汽車革命還在進行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問題。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下一步發展,他表示,汽車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需要全方位把握好新能源汽車革命的方向;要高度重視汽車定義和屬性的變化;高度重視汽車價值鏈、供應鏈重構的機會。
“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陳清泰表示,要抓住時機,在核心技術和“卡脖子”問題上實現突破。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助力自主品牌崛起
2021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市場滲透率為14.8%。今年1-8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326.2萬輛,同比增長119.7%。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攀升,今年8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至28.3%。
陳清泰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從市場培育期邁進市場化的發展階段,從政策和市場雙驅動正在轉向以市場驅動為主的新發展階段。
有預測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達550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6%。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有望提前三年實現。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逐漸進入以市場驅動為主的快速普及階段,特別是在2020年后,以市場為驅動的特點更加明顯。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打開了自主品牌汽車加速發展的窗口期,打開了品牌加速向上的窗口期,也打開了國內汽車產業鏈加速轉型升級的窗口期。”竺延風表示,汽車全產業鏈加速創新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水平。
要推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竺延風建議,要做好“五個平衡”:要平衡好技術、產品創新與市場需求的關系;不做技術噱頭和資本急躁的技術堆砌和無效創新,平衡好產品與企業規模、效益的關系;平衡好產業鏈前端和后端的關系;平衡好產業發展和用車環境的關系;平衡好政府指導和市場調節的關系。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正成長為拉動產業、促進消費和擴大出口的頂梁柱。”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和戰略布局,比亞迪堅持磷酸鐵鋰作為動力電池正確的技術路線,堅持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技術路線并行發展。
構建安全可控供應鏈迫在眉睫
在國家政策推動、企業創新,以及市場驅動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在電動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上快速發展。不過,受疫情、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影響,汽車供應鏈也正面臨挑戰。供應鏈安全,特別是芯片、車載系統等智能化核心供應鏈安全成為我國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中備受關注的話題。
陳清泰指出,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電動智能汽車時代,汽車屬性和定義的變化導致傳統汽車零部件體系的50%以上正在面臨重構。當前新的產業鏈還在建設之中,壁壘尚未形成,中國必須超常規地重視供應鏈重構的機會,改變我國在汽車產業核心競爭中的空心化局面。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閤先慶認為,智能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大國產業競爭的重要抓手,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供應鏈持續面臨挑戰,動力電池和芯片仍是重要制約因素。
“地緣沖突疊加逆全球化蔓延,全球供應鏈的壓力指數飆升至4.35的高點后,至今仍維持高位。”閤先慶表示,在動力電池領域,碳酸鋰價格上漲,下游新能源整車企業普遍虧損的狀況更加嚴峻,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芯片領域,受到晶圓產能不足,開發驗證周期長、門檻高、智能網聯車載芯片的需求激增,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供需矛盾依然嚴重。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也指出,從上游應用端看,動力電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統、燃料電池、光電材料等依然制約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碳酸鋰價格暴漲10倍,整車廠等價值鏈中下游企業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缺芯少魂”仍然困擾中國汽車企業在智能網聯化的向上突破,“特別是在晶圓加工、制程等車規級芯片制造環節上,以及自主可控開源開放的操作系統上,我們仍然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不小差距,這些關鍵問題不解決,我們在新賽道上走不快、也走不遠。”
“相關報道說中國汽車芯片對外的依賴已經超過了對石油的依賴,石油對外依存度大概是70%,汽車芯片達到了95%。”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記章認為,芯片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則表示,希望國內的芯片企業能夠更加快速、堅定不移地研發車規級芯片,同時也希望更多晶圓廠來中國投資。
跨界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
除構建安全可控的供應鏈外,立足電動化先發優勢,開放合作、跨界融合也被多次提及。
陳清泰指出,隨著汽車革命向縱深發展,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加入。汽車的科技含量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牽動全社會的巨大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把汽車、能源、通訊、交通、出行、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以新的理念將其放在高技術和數字化的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劃協同、政策協同、法規協同有序推進。其中,打破壁壘,開放市場,鼓勵跨學科、跨產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的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
“汽車向移動智能終端轉變,從硬件芯片到軟件操作系統的開發更加依賴整車企業和產業鏈創新型科技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密切協同,直接對話,快速迭代,傳統的塔式供應關系已經轉變為網狀結構,正在向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轉變。”閤先慶表示,構建面向未來的產業鏈、供應鏈,需要積極發揮整車企業的引領作用,以核心技術來創新突破,強化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
在談及汽車與軟件的融合時,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積仁表示,“大家都在說未來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但我們是做軟件的,我們更應該看到汽車也在定義軟件。”
他表示,汽車軟件和電腦軟件、手機軟件不同,架構中央化、數據云端化,以及越來越復雜的功能對軟件計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提示我們,更應該重新思考軟件存在的真正意義和軟件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應該敬畏汽車行業,充分認識到汽車軟件的獨特性。”劉積仁稱。
此外,作為能源企業的代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強調,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和汽車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是大趨勢。【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新京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