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正在評估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是否違反世貿組織準則”,彭博社10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透露,歐盟正在評估美國最近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中關于電動車補貼的政策是否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準則。東布羅夫斯基斯稱:“我們對《通脹削減法案》中的一些歧視性因素感到擔憂,這些因素提出了本地材料和本地生產的要求。因此,我們正在評估它是否符合世貿組織的要求和政府采購協議。”此前,韓國已經表示美國的這一法案是“背叛”,并將積極考慮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根據《通脹削減法案》,美國政府將向購買新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7500美元稅收抵免,向購買二手電動車的本國消費者提供4000美元的稅收抵免。不過《通脹削減法案》的補貼規則規定,車輛的最終組裝必須在美國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進行。規則還要求電動車電池中使用的40%的原材料來自北美,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80%。不滿足上述要求的企業只能獲得一半的稅收抵免。
此外,補貼規則中還特別提到,產自中國的電池組件從2024年起將被全面禁用,中國的礦物原材料從2025年起將被全面禁用。
“這樣的做法明顯是歧視”,德國《商報》此前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為電動車購買者制定的稅收優惠可能違反了 WTO的準則。歐盟委員會正準備對美國電動車的補貼采取法律行動。歐盟認為,美國政府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讓美國汽車會比其他國家的汽車更受歡迎。
“歐盟對美國這一新的‘潛在跨大西洋貿易壁壘’深感擔憂”,歐委會發言人表示,目前電動車稅收抵免的設計明顯具有歧視性。這意味著電動車電池生產和汽車組裝必須首選北美,這對歐盟生產商來說非常不利。
此外,補貼還存在破壞歐盟和美國共同氣候目標的風險。歐盟也希望促進電池生產,但這樣做的方式不同:作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的一部分,七個歐盟國家正在為電池行業的公司提供補貼。但是,產能的發展沒有資金資助,只針對研究、開發和創新階段提供支持。
東布羅夫斯基斯在本月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視頻會議上表示,美國對購買電動車的新稅收抵免政策可能會懲罰歐盟的制造商。該補貼政策可能會失敗,并限制美國消費者的選擇。
彭博社稱,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問題給下一次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談判蒙上一層陰影,該委員會是雙方討論包括半導體和關稅在內的貿易和技術話題的論壇。歐美官員計劃在年底前會晤。
德國汽車專業網站auto motor sport認為,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旨在加強美國汽車業,以便在本土創造許多安全且高薪的工作。在此前涉及類似主題的幾乎所有決定中,拜登政府的核心意圖都是在考慮美國自身的利益。
歐洲汽車產業界還注意到,美國電動車補貼政策正在強令企業同中國產業鏈“脫鉤”。德國電視一臺分析稱,美國政府希望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車,但補貼計劃有一個巨大的問題:生產幾乎必須完全在美國進行——這一要求無法滿足。這些規則在未來幾年會變得更加嚴格。同時,幾乎所有擁有美國業務的汽車公司現在都面臨一個問題:他們如何將生產轉移到美國?美國希望其產業鏈更加獨立于中國,但是中國的原材料在電動車生產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只是歐盟,韓國也認為美國有利于本土電動車和電池制造的規則是一種“背叛”。據韓國貿易協會旗下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9月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2021年韓國電動汽車出口規模排名全球第4。2022年1月至7月,韓國整車商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加41.1%。韓國電動車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為歐美,2022年上半年韓國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首次升至第2,僅次于特斯拉。但韓國車企在美國市場主打性價比,如果不能被納入補貼政策,韓國車企的市場表現將大受影響。
目前,韓國電動車企業對中國電池原材料依賴度很高。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8月18日發布的《對華貿易近期逆差診斷》,今年上半年,韓國從中國進口的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氫氧化鋰增長了404%,目前韓國有83.2%的氫氧化鋰進口要依賴中國。有韓媒認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恐導致韓國汽車出口減少10萬輛。
《韓國經濟新聞》報道稱,為了消除《通脹削減法案》對韓國企業的差別對待,韓方將要求美方修改法律或采取行政措施。同時韓國將與歐盟日本合作,采取多邊應對措施。【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環球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