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每年狂砸200億造車,李彥宏壓得百度喘不過氣來

    7月21日,李彥宏在2022百度世界大會上,正式發布了百度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這款無人車為百度自主研發,支持有方向盤、無方向盤兩種模式,成本25萬元,較一年前與北汽極狐汽車合作的第五代車型壓縮了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是國內最早涉足自動駕駛業務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卻將近十年的時間都賭在了無人駕駛上,到真正下場造車才一年多時間。

    百度造車有兩條線,一條是最近發布的以第六代量產無人車Apollo RT6為代表的自動駕駛業務線;另一條則是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車業務線。

    2021年年初百度宣布與吉利達成合作,3月百度投資20億建立了集度汽車品牌,今年7月1日,百度概念車正式落地。

    不過,百度造車當下還停留在概念車階段,集度汽車最快也要到今年秋季才能實現量產。而Apollo RT6要等到2023年才能量產,率先在蘿卜快跑上投入使用。

    當前國內汽車領域新勢力格局已經形成,百度造車怕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01

    高度依賴吉利汽車的“集度汽車”

    2021年1月11日,百度與吉利控股集團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合資公司雙方分別持股55%、45%。

    集度汽車意在“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兩大股東分工明確,百度坐擁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無激光雷達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ANP+AVP)以及DuerOS技術等,可以給予集度汽車軟件支持;吉利則坐擁造車的落地方案,包括浩瀚造車技術平臺,還有規模化的采購、標準化的生產體系。集度的首款汽車,預計將在吉利杭州灣工廠制造。

    二者的合作看起來是強強聯合,但實際上卻更像是百度借殼造車。不少線下體驗用戶表示“在集度ROBO- 01上,看不到吉利的影子”。

    作為老牌車企,吉利在造車上擁有豐富經驗,甚至遠超造車新勢力巨頭之一威馬汽車。選擇和吉利合作,百度看中了其全球領先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

    在吉利的加持下,百度在15個月內完成了概念車落地。

    2022年6月8日,集度在元宇宙希壤舉辦了首場品牌發布會ROBODAY,正式發布其首款汽車機器人(10.080,0.04,0.40%)概念車ROBO-01。按照計劃,該車的量產最快要到2023年交付。

    除了電動架構核心外,ROBO-01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智能系統設計和車身外觀設計,它搭載英偉達雙OrinX芯片,全車配備31個車外傳感器,包含2個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2個攝像頭。

    集度消除了車門把手等繁復組件,3D無界一體化超寬大屏取代了車載系統的物理按鍵,所有的設計理念秉持著“less is more”,計劃著開辟“智能汽車3.0時代”。

    集度汽車定義為家庭用車,售價20萬元左右。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對集度汽車報以重望。據36氪報道,李彥宏在百度的OKR中明確寫下了今年集度汽車要實現的預訂單目標。百度財報顯示,百度將連續6個季度的核心營收的20%,砸到了智能駕駛領域。

    李彥宏曾在百度集團2022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集度汽車的關鍵賣點不在于“電車”,而在于“智能”。

    不過,對于“智能”一說,吉利并不是很待見。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說過:“互聯網企業造車,往往是先有概念,然后開發操作系統,再加上代工廠的硬件。把造車這件事想得太過簡單。”

    集度一共設置五個董事會席位,除了夏一平外,另有三位董事來自百度、一位董事來自吉利。

    6月28日,集度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關聯公司退出,百度關聯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100%。

    這一變更被質疑為吉利在量產前夜離場。針對這場輿論,很快雙方進行了回應稱,是正常調整。百度和吉利所持股份不變,公司CEO仍為夏一平。

    不過,在變更不久,吉利宣布了收購魅族手機的消息。李書福表示,“要通過布局手機業務實現車機協同”。

    未來,當吉利宣布退出合作時,集度還留下什么?恐怕只能從零做起。

    02

    集度帶不動無人駕駛技術,Apollo被迫另起爐灶

    百度在造車的路上,一度醉心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

    但集度汽車并沒有使用百度全棧的自動駕駛技術,而是基于Apollo的核心能力進行二次深度開發。

    縱觀集度在造的車,顯然也不是一款專門為自動駕駛出租車而生的車輛,很難完全將百度的無人駕駛Robotaxi能力發揮出來。

    這也透露了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尷尬境地,由于技術上還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極端Corner Case(長尾場景),自家量產車輛尚且無法適配,至今也沒有車企愿意大規模投入。

    百度Apollo即便是迫于被動,也必須得主導造車。

    百度對無人駕駛的探索,從2019年就開始了。百度就先后和一汽紅旗、北汽極狐兩大車企合作生產自動駕駛。比起直接改裝的無人車,與主機廠合作的自動駕駛車至少能在汽車產線上走一遭,有部分標準化模塊。

    2021年6月,百度首次披露無人車成本:第五代車Apollo Moon成本48萬元。2022年7月21日,百度發布了第六代車Apollo RT6,成本降到了25萬元。

    無人車成本的大幅降低,利好于Robotaxi跑通商業模式,但鑒于部署速度和常態化付費的用戶接受度,業內人士仍擔心百度的商業化目標能否實現。一年前,百度明確了2023年的商業化目標:實現區域內可循環的商業化。

    一個政策利好的跡象是,7月20日,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無人化出行服務商業化點,蘿卜快跑首批25輛無人化車輛獲準開展常態化付費出行服務。這也標志著,國內無人化出行服務邁入了商業化試點新階段。

    無人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在B端尚且處于測試階段,對C端用戶開放仍然遙遙無期。對此,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C端用戶感興趣可以購買,國內還不允許無方向盤汽車上路行駛”。

    隨著無人化測試和運營在更多城市鋪開,百度自動駕駛累計運營單量達到100萬,前裝改裝的車輛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方面不能滿足自動駕駛的真正需要。

    百度Apollo的終極目標是網約車無人化、去方向盤,本質上還是用機器代替人類駕駛的邏輯。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經理徐寶強公開向媒體表示,“百度決定設計和制造一臺能夠滿足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需要的車輛,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選擇成品車加裝AI Driver(虛擬司機)。”

    這款車預計2023年小批量投入百度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蘿卜快跑,未來在全國部署萬輛規模。

    可以預想,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的車輛制造、交付、投入運營、新車研發等環節,這套傳統車企重資產模式并非互聯網輕資產公司百度所擅長的領域。

    盡管百度表示自己不會所有環節都做,而是只做核心部分的把控,但這依然考驗著百度AI技術與工程制造結合的能力。

    距離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真正落地商業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03

    百度造車,商業化最后一博

    對于百度來說,當下尚且有足夠的耐心,且百度正在不惜一切代價投入造車領域。

    這直觀反應在了百度駕駛測試歷程公里數上。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今,百度自動駕駛測試總里程超過3200萬公里,孵化出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巴士、卡車等一系列業務,同時給車企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從百度財報來看,百度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200多億。和年投入百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度營收的困境。

    李彥宏曾在今年一季度財報會后,公開了一部內部信,直言百度“現實情況的困難”:百度一季度營收284.11億元,百度核心收入214億元,凈利潤38.79億元。百度智能云業務和百度APP支撐起了整個營收大盤。

    而百度核心研發費用達51.34億元,達到了核心收入的24%,連續六個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過20%。這其中的大部分都砸進了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

    更為致命的是,兩個領域目前為止都嚴重造血不足。

    未來當自動駕駛迎來規模化,集度汽車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所需要投入的資金必將翻倍,屆時百度還能燒得動錢嗎?

    在李彥宏看來,在人工智能大趨勢下,選擇造車是對企業進行一次徹底的升級與轉型,但在旁觀者看來可能只是一場豪賭。【責任編輯/AMY】

    來源:功夫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每年狂砸200億造車,李彥宏壓得百度喘不過氣來
    百度全資持股集度汽車,吉利關聯公司退出
    無人車相見不如掛念,百度輸給了時間?
    蘿卜快跑被追尾?百度無人車在北京亦莊疑似出車禍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