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如果從更長的時間尺度上來看,會發現是歷史重演。
一百多年前,汽車剛發明不久,世界上誕生了一批新的汽車品牌,比如英國的奧斯汀(Austin)、法國的德拉奇(Delage)、美國的帕卡特(Packard)。
后來它們由于不同的原因而消失了,歸結起來,無非是產品定位不清,對市場反應遲鈍;高層決策失誤,多品牌戰略過于分散;資金和融資出現問題;國家政策變更等。
從2014年開始,國內造車新勢力連續涌現,現在回頭看,這一現象背后是那個時期由特斯拉帶動、資本跟進、政策推動而開啟的新能源市場機會,這一時期,魚龍混雜,同時出現了不同動機的創業者,長期或短期主義,他們持有不同的價值觀進入這個行業。
8年過去,它們中的大部分遇到了融資困難、后續資金不到位、產品無法量產、量產車銷量不理想的問題。部分因為體量小,規模不大,已經消無聲息地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
最早從2019年底以及2020年上半年,媒體相繼曝出拜騰、前途、綠馳、奇點、游俠等十余家新勢力造車企業集體出現欠薪現象,部分車企開始裁員。
成立于2014年的賽麟,最火的時候在鳥巢舉行過萬人發布會,體驗中心設在上海外灘的羅斯福公館內。隨著王曉麟出走美國以及后來與如皋市政府一系列的糾紛,最終廠房以及相關資產被當地政府收回。王曉麟本人至今未從美國回來。
南京市政府曾試圖扶持兩個品牌,第一家是博郡,這家企業2016年成立,2021年底之前,不斷出現欠薪、停產等各種傳聞,最終在2021年12月底進行破產重整。
另一家是拜騰,這個曾被多方力捧的項目一波三折。先是一汽接手,后是富士康加入,最后,富士康撤出,目前是一汽接管了拜騰,具體是否出車、工廠將如何處理仍然未知。
愛馳的聲量越來越小。2022年初,掌門人付強已不再掌舵愛馳,投資人陳炫霖接手,擔任愛馳汽車董事長,整個核心崗位人員被撤換。愛馳是在2017年成立,付強當時作為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開始了這場倍感艱辛的創業之旅。
汽車商業評論整理了5家邊緣造車新勢力,其中兩家經歷了投資方和核心團隊的大換血,另一家是近期復活過來的前途,創始人陸群似乎對未來有更多確定的把握。
造車的故事仍在上演,只是參演者,一茬接一茬。
換了東家的云度
云度2015年成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當時是由福建省政府直接發起的項目。福建省政府希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想成立一家企業專門做新能源汽車。
當年的云度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經營的企業,注冊資金為9億元,股東先是由福建省福汽集團、莆田市國投有限公司、海源機械、自然人四方合資組建,所占股比分別為39%、34.44%、11%、15.56%。其中,前兩者是國資委企業,自然人是指當時的云度汽車董事長劉心文和常務副總經理、營銷總經理林密。
劉心文曾是奇瑞新能源總經理,而林密曾為比亞迪服務多年,曾任騰勢銷售副總裁。當時劉心文主管研發,林密主管營銷。
云度成立一年后,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許可證。
那是2017年1月,2月公司就發布了云度這一新能源汽車品牌,再過兩個月,2017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便亮相了兩款車型:云度π1及云度π2,隨即云度π1在當年10月上市,云度π2則是在2018年3月發布上市。速度之快,似乎已超出造車所需的常規時間。
之后2018年是云度的高光時刻。那一年整個新能源總銷量為26000輛,云度共賣出了9300輛車型,成為那一年交付最多的新勢力車企。那年之后,云度便開始走下坡路,規劃的X-π概念車和云度π7始終未能出世。林密在2018年離開云度。
從2017年至2021年,云度凈虧損分別為0.95億元、1.38億元、1.77億元、2.04億元。到2022年3月31日,云度汽車資產總額為16.52億元,負債總額為16.82億元,凈資產為負的3079.74萬元。
比虧損更嚴重的是下滑的銷量,之后沒有再超越2018年的9300輛。
2020年,公司股東發生變更,福汽集團退股,其持股由莆田國投以及新的資金方福建龍頭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承接,后者的背景為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等。
之后,莆田國投上升為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上升至43.44%,新股東福建龍頭基金持股比例30%。同年,林密再度回歸,出任公司CEO,全面主持云度汽車的整體戰略制定及日常經營工作,組成了新的高管團隊。
2020年林密回歸時,曾在廈門發布全新企業戰略,并透露出云度資金到位,以及2025年要實現30萬輛的銷量目標?!按蠹艺f風口過了是杞人憂天,汽車永遠是風口。純電動乘用車每年新增不超過3%,是有巨大市場機會的。”林密當時在媒體溝通會上說。
2021年4月,劉心文退股,其持有的15.55%的股份由珠海宇誠投資中心承接,而珠海宇誠實際是林密和深圳市前海淏天投資管理合伙企業共同成立的公司,林密持股49%,深圳淏天持股51%。
4個月后,劉心文加入鴻日汽車任總經理,鴻日是一家微型電動車出身的山東車企。
因為資金鏈斷裂,云度2022年2月開始已經處于停產狀態。4月,第四大股東海源復材將11%的股份全部低價轉讓給珠海宇誠。
有媒體稱,均瑤集團已經與云度汽車簽署了相關協議,將接盤云度,成為實際控股股東。均瑤是靠制作旗幟、徽章起家的公司,成立于1991年,集團已形成航空運輸、金融服務、現代消費、教育服務、科技創新等五大版塊業務。均瑤集團在2021年曾試圖收購海航。
均瑤集團旗下有一些汽車終端網絡,以經營中低端品牌為主,這次接手云度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里,不知將如何盤活這個品牌。
徹底出局的綠馳汽車
5月17日,一紙《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曝光引發了業內關注,其主要內容為:綠馳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綠馳汽車”)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吊銷營業執照,原因是公司成立后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或者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
處罰文書顯示,當事人的債權債務依法由綠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清算組負責清算。當事人應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綠馳汽車成立于2016年8月,創始人兼CEO為王向銀。公開資料顯示,王向銀是汽車工程學博士,其曾在福田汽車工作17年,歷任福田汽車執行副總經理兼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福田汽車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總經理等職務,還兼任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的委員。
成立兩年后,綠馳汽車便登陸上海車展,2018年車展現場,綠馳汽車發布了首款純電動豪華轎跑車“天王星”和首款量產版SUV車型。
彼時,綠馳汽車對外宣稱,將在2018年至2022年推出兩大品牌:即國內領先的自主中高端車型綠馳汽車品牌和后期推出的國際知名品牌。在產品層面,綠馳汽車通過CC-Platform (城市車平臺)、M-Platform (主流平臺)、S-Platform (超級平臺)三大平臺全力進軍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品質智造覆蓋從高性價比到高端的全系列產品,其中SUV產品將于2019年年中正式投放市場。
2018年6月,國家級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綠馳汽車簽署了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綠馳汽車將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路徑,對九江中部生產基地進行建設。其整體規模為占地1060畝、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規劃產能20萬輛/年,一期建成后可達10萬輛/年的標準,總投資達55億元。
2019年4月,綠馳汽車高層發生變動,原CEO王向銀向董事會遞交辭呈,綠馳汽車集團原常務副總裁任亞輝接棒王向銀任綠馳汽車CEO。
同年5月,綠馳汽車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綠馳汽車與長安鈴木聯合制造達成一致,綠馳汽車就此獲得長安鈴木閑置產能的使用權。當年8月,綠馳方面表示,經過首輪、B輪、C輪總計約100億元的融資之后,將于2021-2022年完成上市。
但進展并不如想象中那樣順利。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幅退坡,大批新能源企業陷入欠薪停產危機,綠馳汽車也是其中之一。
為了自救,2020年3月,綠馳汽車將60%股權以20.1986億元價格出讓給河南省國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河南國投”),后者成為實際控股方,公司名稱也由原來的綠馳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變更為綠馳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國資入主雖然給綠馳汽車帶來了續命的機會,但后續的綠馳汽車并沒有多少聲量和動作,對外釋放出的消息仍舊是欠薪和公司陷入癱瘓狀態。
2021年4月,上海青浦區人民法院發布公告,宣布綠馳汽車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此次營業執照被吊銷,意味著綠馳汽車正式退出汽車市場。
截至目前,綠馳汽車并未交付一輛汽車。
新特生還艱難
新特目前已列入被執行人名單,被執行金額共7099萬元,而2020年接任原CEO先越的胡俊也被限制了高消費。
2017年9月成立,僅用10個月便推出第一款電動小車DEV 1,2018年交付DEV1電動車4000輛,2019年上半年銷量下滑到1343輛。第二款車GEV是在DEV1的基礎上進行了配置調整。
這一年6月,新特汽車在北京舉行了一場名為“出新”的發布會,宣布出行公司成立。在造車新勢力中,新特是第一家既造車又做出行業務的公司。
新特當時嘗試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和玩法。從自行研發電動車到與其他整車廠聯合研發推出“同創”品牌,從電動車制造商到制造加出行提供商,從傳統經銷商渠道到“同創”產品的銷售終端“新特電家”,再到輕資產的“新特云商”拓展店。這些模式在當年就受到很多質疑。
新特當時的目標市場鎖定了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出行業務,同時在貴州等城市拿到了出行牌照。
2019年1-5月,新特DEV1的銷量分別為505輛、0輛、177輛、24輛和15輛,而當年的目標是4萬輛。這一年,新特被曝出拖欠工資、工廠停產等問題。
2019年6月,新特汽車進行重組,獲得重慶長壽高新區產業基金、鼎暉資本等投資。2020年,公司重組完成,更名為重慶市新特長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目前最多的動態是各種經濟糾紛。
續上命的前途
6月6日晚,前途汽車用一場線上直播開啟了前途K20的預定。首次公布的車型參數相比預售價格顯得超值。這是一輛給年輕人的車,前途汽車創始人兼CEO陸群用“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結束了自己的演講環節。
一周后前途公眾號宣布,截止到6月14日前途K20預訂訂單已經達到15208筆。
沉寂了2年多的前途最近活躍了起來。一個月前的5月3日舉辦了一場線上發布會,陸群宣布公司開啟全新私享定制化商業模式,公開了RT定制版K50的升級細節、K50敞篷版共創計劃、K20即將開始預定等信息。
再前一天,前途汽車官方宣布母公司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Mountain Crest Acquisition Corp.IV于4月30日簽署正式合并協議,整個交易預計2022年12月底完成。
前途2015年成立,2016年、2018年先后拿到發改委和工信部資質,2018年8月上市首款車型K50,售價高達68.68萬元,在當時算是造車新勢力中相當順風順水的。但因首款產品高昂價格和小眾的電動超跑定位,累計銷售200余輛,無法自我造血又缺乏融資支持,最終資金鏈斷裂。
5月SPAC上市計劃公布后,汽車商業評論與陸群進行了一次兩個多小時的獨家連線采訪。這不是第一次與陸群交流,卻是第一次如此系統詳盡地聽他介紹前途的底層邏輯。
詳情請閱讀《第二款車價格直落60萬,陸群的材料革命、顛覆性造車能否挽救前途》。
速達汽車,欲速則不達
今年5月19日,河南速達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被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失信執行人,執行標的約547.3318萬元。
這已經不是速達汽車第一次被列為執行人。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17日,速達汽車有失信記錄50條,有限制高消費記錄59條,有被執行人記錄16條,另有因沒有財產可執行而暫時結案的終本案件51件,被執行總金額近2.6億元。
速達有今天,其實一切早就有跡可循。
速達汽車成立于2010年9月,位于河南省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創始人李復活此前經營著一家生產發動機增氧調壓節能裝置的企業。后來他請來西安交通大學的電動汽車專家曹秉剛教授及其團隊,于2010年4月成立了三門峽速達節能新能源科技研究院。之后又成立了速達汽車,進入電動汽車行業。
2012年4月,速達汽車開發出第一輛純電動轎車。當時媒體報道稱,這是“河南省第一輛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轎車”。
2019年3月,速達電動汽車量產首車下線。但此后,速達汽車的發展并不順利。國內銷售嚴重依賴TO B市場,私人市場開發不足;出口到德國,卻在碰撞測試中得了差評,被批評“讓中國汽車在歐洲的形象倒退了10年”?!矩熑尉庉?慶華】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