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稱天津衛,得名于“天子渡口”一說。
從隋朝“三會海口”出現以來,天津就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而作為洋務運動的發源地,天津還孕育出了我國最早的一批民辦或官辦的工業企業。
比如,新中國的第一臺電視機、第一臺照相機和第一只手表都產自天津。
天津的制造業發展史源遠流長,而放眼當下,伴隨數字經濟和智能科技的發展,傳統制造業正面臨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一批新興的智能制造企業正快速崛起。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都對年輕的高新科技企業提供大力支持,以加速形成本地的智能產業集群。
在工業方面有深厚積淀的天津,自然也在我國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天津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天津將基本建成研發制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目標在前,天津正“腳踏實地”,從多方面推進智能產業發展,包括辦好新一屆的世界智能大會。
就在不到20天后,6月24日,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將在線上開幕,而本屆大會將有哪些新變化?六年時間過去,天津的智能產業又是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向前發展的?
天津制造業的“前世今生”
1866年,天津機械局東局正式開建,俗稱“東局子”,工業就此開端。
東局子開建的第四年,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鴻章來到天津,隨即開始擴建東局子,并在天津創辦了大沽船塢、輪船招商局等一批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將天津辦成“北方洋務運動中心”。
到20世紀30年代,天津擁有1200多家工廠,20萬產業工人,工廠總數和投資規模僅次于上海,位居全國第二。
近代中國以來,無論民辦還是官辦,無論重工業或輕工業,天津的工商業和制造業水平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建國后,老一輩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飛鴿自行車、海鷗手表等,都來自于天津。
飛鴿自行車
不過,斗轉星移,天津的制造業發展也經歷了波折。
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洪源曾表示,“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天津工業經濟比重一直在45%左右。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占比總體呈下降趨勢。”
“我們要重振天津工業重鎮的輝煌,就必須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上下大功夫。”任洪源說。
為持續推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天津市在“十四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以“制造業立市”;而在今年的天津市兩會上,“持續深化制造業立市戰略,不斷提升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也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在深化推進“制造業立市”戰略的過程中,提升智能制造、智能產業的發展水平也是天津的重要任務。
據了解,天津市的智能專項資金現已累計支持7批共2795個項目,建成丹佛斯、海爾5G工廠、長榮科技等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200家,智能制造示范項目33個,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83個,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發展主引擎。
促進制造業智能升級的舉措一步步落實到位,而以天津為大本營,一批智能制造企業正在快速成長,當地也逐漸形成多個不同的智能產業集群。
智能產業布局“見微知著”
“松濤,有沒有興趣成立公司,把并聯機器人賣到市場上去?” 辰星(天津)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劉松濤,回憶起自己創業的經歷,忘不了當年研究生導師問他的問題。
2006年,來自河北廊坊的小伙劉松濤考入天津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并在2010年加入了黃田教授的科研團隊,鉆研并聯機器人設計和產業化相關工作。
“當時只想到機器人會是社會發展的方向,未來就業前景也廣闊……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學習工業機器人,尤其是并聯機器人的相關知識。”劉松濤說。
“洞開”并聯機器人的科研大門后,2013年,劉松濤在天津濱海新區創辦了辰星(天津)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最開始只有四五名員工和劉松濤一起創業。
到2021年,劉松濤的公司已經有了上百名員工,辰星公司也成功申請了并聯機器人核心技術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50項,其研發的高速搬運機器人“阿童木”還被評為天津市“專精特新”產品。
以辰星自動化為代表的,一批扎根天津、年輕的智能設備和制造企業,將是天津持續推進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辰星自動化的生產線
不僅如此,在“制造業立市”的戰略下,天津市還吸引了一批知名的智能科技企業“落戶”本地。
比如去年10月,聯想(天津)智慧創新服務產業園在天津保稅區空港經濟區正式開工,其不僅定位于聯想北方乃至東北亞生產制造研發基地,亦是聯想智能制造燈塔工廠及展示中心,將展示聯想最高端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
大量的智能科技企業聚集在天津衛,本身就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因子,而不同領域的智能企業、產業園區錯落分布,更是強化了天津的產業集群力量。
典型代表如智能車聯網產業,2019年12月,天津西青區獲批設立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到2021年,天津市已經在網聯功能與應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領域開展了88項標準研究,關于車聯網的專利總數達118項。
同時,天津還在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據了解,近年來天津市共支持4批 911 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安排財政資金 36.2 億元;而截至2020年底,天津市共有10360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
從助力智能企業到提升產業集群力量,天津市政府更是“鼎力相助”,不斷營造更利于智能創新的產業及市場環境。
2021年底,天津市出臺《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大力推動12條產業鏈建設,以重大項目實施和重點研發平臺建設為牽引,引聚高水平創新人才和團隊,推動天津成為全球創新人才匯聚發展高峰高地。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天津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總量超過2700家,年產值突破900億元。
參與過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的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的總裁王金濤也表示:“天津具備優質的科教、人力等資源,出臺了很多有關智能產業的規劃和政策,推動了機器人智能產業的發展。”
企業有了、人才來了、產業集群的能力逐步提升起來,天津市的智能創新、創業環境更是持續向好。
可見,從部分智能科技企業的落地與成長,到多個領域的產業集群能力不斷提升,再到政府多元的支持政策,天津市正不斷激活智能科技企業的發展動能,系統性提升天津的智能產業發展水平
而即將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更是深化天津智能產業水平的重要窗口。
“以會興業”,天津的智能產業“未來可期”
世界智能大會已經來到第六個年頭,新一屆大會又將帶來哪些“新意”。
雖然出于特殊原因,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將在線上“云開幕”,但在開幕當天就會舉辦兩場重要峰會,分別是創新發展高峰會和智話未來云上高峰會,并將邀請20余位中外頂級科學家和智能領域領軍企業負責人共同參與。
同時,在20日到25日,大會還將圍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雙碳”、人工智能倫理等領域舉行30場平行云論壇。
除“干貨滿滿”的峰會和論壇外,每年的智能科技展都是世界智能大會的重要項目之一,而今年,智能科技展的面積和規模都將擴大,共開放11個室內展館和1個室外體驗區,展覽總面積增加到10萬平方米。
目前,騰訊、華為、中車、英國電信、美國史賽克等218家企業已確定參展,擬于24日至30日云上展示。
當然,本屆世界智能大會還將帶來不少個“第一次”。
據了解,本屆大會將首次舉辦“WIC智能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而在今年4月,大會組委會秘書處已經組織召開優秀案例評審初評會,目前已有10個優秀案例在終評會上脫穎而出,最終獲獎名單將在大會閉幕期間公布。
另外,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將首次在登錄大廳開設文創展區,為參展嘉賓和觀眾提供包括辦公用品、保溫杯、紀念玩偶等一系列大會衍生的文創產品。
實際上,連續六年舉辦世界智能大會,天津也利用這一平臺招商、“以會興業”,帶動天津市的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智能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數據顯示,過去五屆世界智能大會累計簽下合作協議563項,協議投資額達到4589億元,360、紫光云、麒麟軟件、TCL北方總部等企業的總部成功落戶天津。
成績單在前,無論在展現智能新科技、共商智能產業發展方向上,還是在招商引資方面,今年的世界智能大會有望再創新高。
而通過舉辦世界智能大會以及一系列支持政策下,我們能看到天津正走在發展智能產業的正確道路上。
2019年,中歐論壇創始人、知名法國籍學者高大偉就表示,當世界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天津正成為智能制造的領軍者。這無疑是正確的愿景,這一愿景也已經成為現實。
每一年的世界智能大會,對天津的智能產業發展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而在深化“制造業興市”戰略的過程中,我們還將看到天津迸發出更多智能創新活力,為智能企業及相關產業集群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地歌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