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工信部十方面舉措幫扶中小微企業

    5月9日,工信部發布《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近期,受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疫情多發等影響,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明顯增加,生產經營形勢不容樂觀,迫切需要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通知》明確的措施,包括十個方面:各地要積極安排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資金,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結合本地實際向困難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房屋租金、水電費、擔保費、防疫支出等補助并給予貸款貼息、社保補貼等。

    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但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銀行根據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和借款人實際情況,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其中,對2022年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級行政區域內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制造業等困難行業,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如辦理貸款展期和調整還款安排,應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征信記錄,并免收罰息。進一步落實好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和盡職免責要求,支持銀行按規定加大不良貸款轉讓、處置、核銷力度。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加強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

    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擴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服務覆蓋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加大服務力度。

    支持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支持期貨公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集中化解存量拖欠,實現無分歧欠款應清盡清,確有支付困難的應明確還款計劃,對于有分歧欠款要加快協商解決或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加大對惡意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在合同中設置明顯不合理付款條件和付款期限等行為的整治力度。

    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運用儲備等多種手段,加強供需調節,促進價格平穩運行。加強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允許在6個月內補繳。制定出臺減并港口收費項目、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費等政策措施。

    加強生產要素保障,將處于產業鏈關鍵節點的中小微企業納入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重點加強對企業人員到廠難、物料運輸難等阻礙復工達產突出問題的協調解決力度。

    2022年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加強制造業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訓,開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把脈問診”。

    鼓勵開展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和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大力支持開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試點示范,努力擴大市場需求。

    深入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和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和匯聚各類優質服務資源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加強政策服務,了解中小微企業困難和訴求,幫助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證券日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工信部十方面舉措幫扶中小微企業
    海關總署:前四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2.58萬億元 同比增長7.9%
    疫情終將退散,信心未曾遠離——外商對華投資觀察
    重大項目密集落地 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