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消息,據業內人士爆料稱,德州儀器已經裁撤了位于上海研發中心的MCU中國區研發團隊,并把原MCU產品線的研發全部遷往了印度。
資料顯示,德州儀器在中國區的MCU研發團隊主要面向MSP430產品線。該產品線自1996年開始推向市場的的一系列16位超低功耗、低成本MCU,至今已擁有500多余款產品的MSP430系列。在工業控制、汽車、消費電子、醫療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德州儀器上海研發中心是在2010年成立的,而MSP430產品線的中國研發團隊則是在2011年成立的。
據曾在德州儀器工作過的“IC男奮斗史”介紹稱,德州儀器MCU中國團隊成立之后,經歷了幾年時間發展壯大,2017年左右達到巔峰。巔峰時期團隊超過60人,是老東家在上海研發中心人數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團隊。從市場/系統工程師到數字/模擬設計,從驗證到后端版圖,從ATE測試到芯片應用,甚至還包括客戶質量相關的崗位。”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裁撤的主要涉及上海研發中心的MCU研發團隊,一部分被合并進了LED DRIVER芯片團隊,而市場及應用相關團隊則被保留了下來。
一位負責人也透露,“目前TI在上海還有LED DRIVER和BCS的兩條產品線,另外北京和深圳各還有一個產品線。MCU團隊在國內至少還有十幾個研發。”
但是,據“IC男奮斗史”稱,德州儀器將原MCU產品線研發人員強制轉崗到模擬芯片部門,直接從混合信號芯片轉到了純模擬芯片,不僅沒有考慮員工的感受和技術專長,而且由于原MCU團隊人數眾多,其他產品線實際沒有那么多的空缺,也就沒有什么活給轉崗的員工干,轉崗員工績效自然也就會是最差。如果不接受,覺得安排的職位不合適,就只能自己提離職。“IC男奮斗史”認為,“這一招其實是在變相逼迫員工主動辭職,不想走裁員流程,更不想給補償。”
不過,有消息顯示,在德州儀器裁撤上海研發中心MCU研發團隊之后,國產MCU企業已經開始瘋狂“搶人”。想來,即使這些研發人員被迫離職也能夠很快找個一份不錯的工作。
近年來,在中美科技戰、國產替代趨勢之下,國產MCU發展迅速,特別是在2020年以來爆發的MCU大缺貨之下,國產MCU更是搶下了不少國外老牌MCU大廠的市場。國內以兆易創新、靈動微電子、華大半導體、國民技術、中穎電子、復旦微電子、芯海科技、航順等為代表的國產MCU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芯智訊認為,德州儀器裁撤國內MCU研發團隊,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其MCU業務受到了國內MCU廠商迅速崛起的影響。有業內人士表示,德州儀器的MCU業務在2018年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近年來國內芯片產業在資本的加持之下,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對于芯片人才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芯片人才的薪資水平也是水漲船高。一些拿到大額融資的初創芯片企業為了加速發展,更是不惜以數倍的薪資去其他廠商挖人。而相比之下,對于德州儀器這樣的老牌企業來說,能夠給到研發人員的薪資水平可能就不夠看了。
“IC男奮斗史”也表示,德州儀器裁撤MCU中國研發團隊并遷往印度,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德州儀器MCU團隊的高管近年來都換成了印度人。
而且,相比國內的芯片研發人員的成本來說,印度也要更低。早在1985年,德州儀器就已經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了其研發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美光科技也解散了其150人左右規模的上海研發中心,并將產品的設計和研發收攏至大陸以外的地區。同時,還挑選40多位核心研發人員提供技術移民美國的資格。當時有報道稱,美光解散DRAM設計團隊很有可能是出于防止技術外泄的考慮。但實際上,在此之前,該團隊就因為國內企業的“挖角”流失了不少的員工。因此,也有業內人士稱,面對國內廠商的高薪搶人,美光裁撤上海研發中心,將研發轉至海外也是無奈之舉。
另外,對于德州儀器來說,裁撤上海研發中心的MCU研發團隊,可能也與此番已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上海疫情有關。【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芯智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