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市值跌至不足千億、大規模關店 海底撈告別“理想主義”

    一家火鍋店,要做到員工把顧客當親人、把公司當家,沒有嚴苛的KPI,且能持續賺大錢,海底撈的崛起過程,充滿了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

    但在巨虧之際,海底撈不得不做出重大調整,創始人張勇將CEO的擔子交給了職業經理人楊利娟。內部管理的最大變化,則是從過去的不設利潤指標,變為嚴格用財務指標考核門店和管理人員。

    在《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的宣揚下,始終懸浮在海底撈頭頂的那層神秘感正逐漸消失。

    臨陣換將

    幾乎沒有任何征兆,3月1日,海底撈(06862.HK)突然公告高層管理人員出現重大調整。

    自1994年,首家海底撈火鍋在四川簡陽創立之日起,就集各種大權于一身的創始人張勇,決定將CEO的權杖,交給從基層逐漸提拔起來的楊利娟。去年8月,楊剛剛獲委任為公司副首席執行官。

    此番,張勇卸任CEO,仍然擔任董事會主席職務,負責帶領公司董事會和高管團隊,共同領導和監督集團運營,負責制定長期戰略。

    楊利娟今年43歲,有充足的基層管理經驗,也正是當打之年。

    她將繼續負責執行海底撈的“逐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不佳門店,并采取果斷措施;重建并強化集團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

    公司認為,該計劃自去年11月執行以來,內部管理和運營已明顯改善。董事會認可其“顧客優先、員工優先”的理念,以及嚴格按照財務考核結果篩選和淘汰門店及管理人員的方式。

    這對海底撈的管理幾乎是一個顛覆。曾經的海底撈與很多企業不同,總部對各分店沒有利潤考核,甚至不考核營業額、客單價等餐飲業常見的KPI。

    在張勇的理念中,“考核利潤沒有用,利潤只是做事的結果。”利潤有很多偶然因素,一個選址不好的門店,無論店長和員工如何努力,也干不過一家選址好的門店。

    上市之前,海底撈可以這樣任性,但登陸資本市場后,面對廣大外界投資者,壓力隨之而來。

    與楊利娟一起獲委任的,還有36歲的李瑜和38歲的王金平,分別任職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和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

    壓力懸頂

    海底撈人事和管理重大變動的背景是,2021年公司預計虧損38億元-45億元,總市值從1年前的4700億元,跌至目前不足千億。這些,都需要給投資者一個交代。

    當初,海底撈決定上市是源于張勇內心深處的無形恐懼。他有一個樸素的想法,海底撈是一家平民的公司,沒有根基和背景,生意越大、麻煩越多,上市之后就可能多一層保護。

    2018年,海底撈在香港成功上市,一舉募資超過70億港元,開啟快速擴張。當年9月,海底撈還僅有360多家門店,在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新增門店832家,到2020年末,門店總數已接近1300家。

    特別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海底撈仍逆勢快速開店,遭遇疫情反復,新開門店運營困難,成為了公司沉重的負擔。

    翻臺率是衡量一家餐廳運營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上市之前,海底撈的翻臺率曾高達5.2次/天;2019年跌至4.8;2020年,受內外因素影響,再降至3.5,去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3.4,一線城市甚至已到了3.0的盈虧平衡線。

    對此,張勇站出來承擔起責任,承認是自己對趨勢判斷出現失誤。去年11月,海底撈給自己下了一劑猛藥,要在短短兩個月內,關停約300家左右客流量較低及業績不佳門店,并決定適時收縮擴張計劃,在整體翻臺率未達到4.0時,原則上不再規模化開新店。

    2021年,正是受大規模關店影響,導致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就高達33億元-39億元。

    最牛服務員

    如果不是20多年前與張勇的一次偶遇,不會有現在的楊利娟。

    在超過17萬字的《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中,楊利娟(書中稱“楊小麗”)被提到83次,出現的頻率僅次于老板張勇。

    她是海底撈最早期的員工,隨著成功上位和財富的驟增,她被外界稱為“最牛服務員”。

    在海底撈成功之后,她不斷接到獵頭的電話,開出百萬年薪+股份,都沒有讓她有任何心動。“海底撈是我家,沒有海底撈就沒有我,離開了海底撈,我什么都不是。”

    當然,張勇和海底撈也沒有虧待她。

    1994年,海底撈在簡陽的第一家門店剛開業不久,張勇在當地一家餐廳吃飯時,發現一個女服務員干活勤快伶俐,要出160元/月高薪挖走。她就是楊利娟。要知道,當時當地餐廳服務員的平均月薪才八九十元。

    楊利娟直到自己工作的餐廳歇業,她才找到海底撈,入職成為一名服務員,直到如今。

    楊利娟出生于四川農村,兩個哥哥做蜂窩煤生意,生活本算殷實。后因生意失敗,債務纏身,她不得不出來打工。

    每到過年,家里就坐滿了要債的人,是海底撈拿出800元錢,讓楊利娟擺平了家里的債務。“從此,我就將海底撈當家了,誰損害公司利益,我可以跟他拼命。”

    她18歲進入海底撈、19歲成為第一家店的經理,21歲開始,到西安、鄭州等地開疆拓土,最終成為了公司唯一的副總經理。

    當前,楊利娟持有海底撈1.80億股,市值超過32億元。隨著職位的調整,她的年薪也已超過300萬元。

    海底撈當前正處于重大調整期,壓在她肩頭的擔子重達千斤。【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斑馬消費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海底撈交接班:張勇挖的坑,楊利娟能不能填上?
    市值跌至不足千億、大規模關店 海底撈告別“理想主義”
    【人事】從服務員做到身家超百億CEO!楊利娟接替張勇出任海底撈首席執行官
    【人事】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卸任CEO,43歲“老將”楊利娟接棒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