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后輩就不用打了”“打從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一個花樣少女”“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長津湖》《你好,李煥英》《中國醫生》等影片中的經典臺詞,感動了無數人。回顧2021年中國電影,從春節檔《你好,李煥英》到暑期檔《1921》《革命者》《中國醫生》,再到國慶檔《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精品迭出,精彩紛呈,創造了中國電影事業的新輝煌。回望過去、面向未來,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國電影事業將不斷迎來新發展,不斷實現新目標。本期講壇侯光明教授回顧總結了2021年中國電影的輝煌成就,并從實現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思考,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學術價值。本刊整理發表,以饗讀者。
2021年中國電影的成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國電影產業面臨嚴峻挑戰。伴隨著抗疫形勢逐漸常態化,包括電影產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逐漸走向復蘇。目前,我國正處在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斷電影事業的前進步伐,反而使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更加堅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十四五”規劃的逐漸展開,一項項計劃陸續落實,我國電影產業將會迎來新的突破。
2021年,我國電影產業逐步開始復蘇,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發布。
2021年11月9日發布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是我國電影事業發展的任務表和計劃書,對“十四五”時期的重點影片創作、建設高水平市場體系、發展各類市場主體、加快科技創新、升級公共服務、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劃,指明后期的發展方向。
《規劃》還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的發展目標。同時,《規劃》也提出了各項具體要求,在電影產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質量顯著提升;重點影片創作任務如期完成,多類型多題材多樣化創作格局不斷完善、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廣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市場和產業體系更加健全,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持續深化,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國產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結構分布更加合理。
第二,我國電影市場規模排名全球第一。
隨著我國疫情進入常態化管控,我國電影票房繼續保持全球第一,成功衛冕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的殊榮。
2020年,我國電影市場遭遇疫情,持續增長勢頭被打斷。全國電影總票房204.17億元,回到了2013年的同期水平,但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成為票房最高的電影市場。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72.58億,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總票房的74%,體現了我國電影事業正在穩步復蘇之中。作為對比,北美電影市場曾經長期位居全球票房榜首,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今年票房僅恢復至疫情前的40%左右。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防控堅決有力。我國電影放映市場經過短暫的封閉,在2020年中重新開放。2021年,我國電影行業依然面臨疫情持續反復的不利條件,在上級部門的要求下落實影院上座率不超過75%、中高風險地區影院暫不開放等防控要求,積極尋求產業復興,取得了可貴的階段性勝利。從影片內容供給來看,我國共生產電影故事片565部,上映影片共697部,創歷史新高。
疫情期間,我國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都遭到了嚴峻的挑戰,而電影給人們帶來了難得的快樂和共情,緩解了人民焦慮緊張的情緒,把整個社會擰成了一股繩。
第三,國產電影繼續占據優勢。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我國成為少數恢復正常電影生產和放映的國家。
2020年,國產電影票房占83.72%;2021年,國產電影票房為399.27億元,占總票房比重為84.49%,好萊塢大片國內上映數量和票房繼續降低。2021年上映的影片《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三部電影總票房突破150億,全部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10名,其中《長津湖》摘得中國影史票房冠軍,《你好,李煥英》位列第三。
從我國電影市場格局來看,講好中國故事的國產電影突飛猛進地占據市場主流,贏得觀眾的厚愛。外語片只能憑借大IP、高投資、強類型吸引中國觀眾,但已經失去了之前幾年的強大票房號召力。隨著世界各國電影產業逐步復蘇,外國電影必將在未來幾年重新恢復生產,我們可以相信,屆時我國電影必將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影片,迎接外語片新的挑戰。
第四,新主流大片邁入新階段。
近年來,新主流大片數量、票房、口碑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成為了我國電影市場的主力。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有關建黨題材的獻禮影片取得了全面突破,精品力作接連不斷,為這一重要而特殊的年份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這些影片中,既有以青春視角重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后歷史故事的《1921》《紅船》,也有聚焦我國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李大釗的《革命者》,還有講述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重要開端事件的《三灣改編》,亦有以優秀共產黨員為主角的英模傳記片《守島人》《我的父親焦裕祿》。這些影片以當代視角,用電影講述了我國不同時期共產黨人的英勇事跡,取得了良好的宣傳作用,也在市場上贏得了票房和口碑的肯定。
另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以我國抗擊疫情為題材的電影也陸續上映。《武漢日夜》《中國醫生》《穿過寒冬擁抱你》等影片真實地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的感人故事。
當然還有,影片《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守島人》《峰爆》等主旋律影片,也都繼承并開拓了我國傳統主旋律電影的固有類型,在軍事戰爭片、短片集錦類電影、文藝故事片、災難片等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
第五,電影高新技術進一步得到應用。
中國電影工業化一直是近年來的熱詞,隨著中國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電影業的科技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規劃》也提出要求,積極把握新技術發展趨勢,建立完善電影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在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進一步提升電影攝制水平和特效質量,推動影院視聽效果、觀影體驗、運營監管與服務保障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1年上映的影片《長津湖》是我國電影史上投資最高的影片之一,對戰爭的壯烈場面進行了全方位呈現,在電影科技和電影工業水平取得了新的突破。據有關報道稱,影片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工作人員總數高達1.2萬人,充分展現了當前我國電影工業的雄厚實力。
近年來,我國電影科技能力顯著增強,電影數字預演、虛擬制作、云計算、電影宣發、放映技術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國家電影高新技術研究實驗室快速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性電影科研成果更加豐富,電影工業化基礎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電影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健全。
2021年中國電影的機遇與挑戰
過去的2021年,我國電影產業雖然面臨嚴峻挑戰,但中國電影人團結奮進,迎難而上,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了產業復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振奮的成就。
我國電影票房總量雖然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態勢,但行業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和挑戰。挑戰即機遇。席卷全球的疫情暴露了我國電影產業長遠發展之中的短板,如果我們能在“十四五”期間著手解決相關問題,必將為2035年電影強國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第一,電影創作質量整體有待提高。
雖然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好的影片,但總體上看,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作品質量問題是電影產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也是我國建設電影強國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我國電影創作能力仍顯薄弱,編劇、導演等創作人才和制片人等產業人才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從劇本創作上看,深入生活、觸及靈魂、打動人心的作品不多,故事缺少創意,劇本質量不高。在制作環節,粗制濫造、盲目跟風、迎合市場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影片藝術品質欠缺,格調不高,資本力量影響藝術創作的問題比較突出。
第二,觀眾觀影人次復蘇緩慢。
從觀影人次角度來看,由于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產業復蘇情況不容樂觀。2021年,我國電影觀影人次為11.7億,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17.3億下降了5.63億,下降幅度接近1/3,觀眾觀影習慣尚未恢復。2021年影院平均上座率僅為7.6%。大部分基層影院的日常上座率較低,虧損情況普遍。
2021年我國境內疫情數次反復發生,部分高風險地區一度關閉影院,其他低風險地區也都對電影院進行了嚴格的限流管理。這些現象都在客觀上減少了觀影人次,但我們也應注意到,隨著疫情常態化的持續影響,潛在電影觀眾的觀影需求和線下娛樂需求,已經開始分散至其他領域,如線上影視網站、短視頻平臺,線下桌游與劇本殺等等。
第三,觀眾日常影院觀影習慣逐漸減弱。
2021年我國檔期和非檔期票房產出差距進一步拉大,假日檔期票房占比大幅攀升至36%。全年電影票房前4名全部來自春節檔或國慶檔,而這4部影片占據了全年票房的36.4%。
去年春節檔共產生78.22億元票房,在全年電影票房比2019年減少了26%的情況下,春節檔反而增長32.5%,不僅刷新了檔期電影票房紀錄,還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
春節檔、國慶檔的火爆,反映了我國電影觀眾的觀影習慣,已經逐漸從日常化觀影轉變為節日性觀影。這雖然能夠在強勢檔期內催生電影票房增長,但對于時間占比更長的非檔期來說并非利好消息。全年營業的電影院,以及難以擠進強勢檔期的中小成本電影,處境更為艱難。
第四,電影產業遭遇線下娛樂嚴峻挑戰。
持續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文化娛樂產業已經產生了較大影響。在2020年將近半年的影院空窗期,我國主流電影觀眾已經被逐漸分化,很大一批觀眾找到了院線觀影之外的其他娛樂方式,包括在線視頻網站、短視頻平臺、線下桌游密室與劇本殺等新興娛樂產業獲得了突破性的增長。
較為典型的新興娛樂產業是劇本殺,作為線下互動社交效果更強的娛樂方式,劇本殺與電影形成了同一生態位的競爭。近兩年獲得爆發性增長的劇本殺產業,對電影行業的復蘇產生了較大的擠占效果。統計顯示,2021年國內劇本殺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50億元,相當于全年電影票房的31.8%,而這僅僅是劇本殺行業走向大眾的第二年。
除了疫情影響之外,電影票價的持續增長也影響著電影業的競爭力。2021年一線城市的平均票價為48.9元,四線城市的平均票價也達到了38.3元。電影作為曾經的“廉價娛樂消費”,與其他高價線下娛樂消費差距逐漸縮小。
再有,電影單片時長持續增加,對觀眾的時間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票房前10名中,片長最短的是《哥斯拉大戰金剛》,時間為113分鐘。而這10部電影中有8部片長超過了125分鐘,而電影《長津湖》的時長,甚至長達176分鐘。
第五,線上視頻網站發展進入拐點。
我國在線視頻網站經過了10年突飛猛進的增長后進入拐點。2021年末,包括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在內的三家頭部線上視頻網站,紛紛傳出裁員和漲價的消息。
開源節流的舉措源自三家網站共同的大規模虧損。數據顯示,三家視頻網站在十年間已經用完1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但目前為止依然看不到盈利預期。
與電影行業類似,長視頻平臺也遭遇了包括短視頻在內的新興娛樂產業的擠壓。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逐年遞增,2021年達到125分鐘。而長視頻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呈下滑趨勢,最新數據是98分鐘。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在9.44億網絡視頻用戶中,8.88億是短視頻用戶,占網民整體的87.8%。與之相比,長視頻平臺的用戶活躍度卻出現了下滑之勢。
第六,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有待加強。
我國電影市場規模成為全球第一,但國產影片票房幾乎全部來自國內,電影業國際影響力依然較弱。
從商業票房角度來看,國產電影的海外發行之路仍未走通。我國電影行業面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依然不足,一些國內有著良好票房的影片在國外基本只能在華人院線放映,海外市場認可度不高。2021年全球電影票房冠軍的桂冠,在年末被《蜘蛛俠:英雄無歸》奪走。值得關注的是,《長津湖》的票房幾乎全部來源于中國大陸,而《蜘蛛俠:英雄無歸》的海外票房占比則高達56.5%。(2022年1月11日數據)。
總的來說,我國電影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有待加強。我國電影出海之路依然任重道遠,距離電影強國的目標,國產影片的國際影響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未來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第一,扎根中華優秀思想文化,提升電影質量。
《規劃》提出了銀幕數量、國產電影票房占比、票房過億影片等具體指標,為建立完整的電影發展評價體系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電影產業進一步地發展,應該建立一系列具體的評價體系,例如以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電影表達與傳播為核心的電影質量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
中華優秀思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內核與支柱,對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事業產業具有內在支撐與引領作用。電影作為影響最為廣泛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傳承弘揚與轉化發展中華優秀思想文化,是我國電影產業提升作品質量的必由之路。
另外,電影這一文化藝術形式具有深入時代、反映現實的特性。新時代中國電影必須結合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歷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鼓勵創新創造,提倡更多拍攝“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電影。中國電影想要反映時代特征,就要傳承弘揚當代中華優秀思想文化,體現當代中國人民精神風貌。
隨著我國電影產業逐步復蘇,中國電影強國建設征程的歷史征程已經開啟。處于文化建設和文化傳播龍頭地位的電影行業,必須充分發揮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支撐與引領價值,并通過傳承弘揚、傳播發展中華優秀思想文化,推進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第二,增加國產影片國際影響,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產影片必然繼承中華文化千百年來強大的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的新名片。
我們必須承認,近兩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雖然保持全球第一,但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從對外傳播角度來看,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和文化影響力依然處在弱勢地位。我國電影中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民族獨特性挖掘依然不足,電影化表達的跨文化轉化尚顯薄弱,無法有效地跨越文化壁壘,取得國外主流觀眾的認可。
另外,我國電影總體可以分為主旋律電影、商業電影、藝術電影和紀錄片四大類型。近兩年的國內電影市場中,主旋律電影突飛猛進。但其他種類的電影發展緩慢,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退步,而這些影片在國際傳播領域更具優勢。因此,在主旋律電影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時,應總體設計對四類電影的調控與支持政策,適當向其他種類的電影提供政策扶持,推動各種類型的中國電影均衡發展,利用各自的優勢逐步提高海外影響。
總之,電影作為多門綜合藝術與最新科技發展的結合體,是全球觀眾最樂于接受的方式、最易于理解的語言,可以搭建起中華文明同各國各民族文明有效互動的橋梁。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中國電影具有提升中國電影國際傳播效力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人民政協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