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揭秘萬達快錢的互聯網金融布局邏輯;電商遭遇坎坷后,這次王健林的輕資產轉型戰略又會怎樣?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前陣萬達快錢合推的“穩賺1號”成為地產、互聯網、金融三界熱議話題,已經完成了50億元資金的籌集。亞洲首富王健林的大動作預示著萬達輕資產轉型已經進入關鍵期,換了互聯網的思路來執行萬達輕資產轉型的戰略。

    年初萬達宣布輕資產轉型,而互聯網金融是轉型中的重要一環。王健林投資眼光獨到,從來不做虧本買賣,無論是投資商業地產、足球體育、文化旅游、電影院線都大獲豐收。投資的快錢也正為萬達帶來直接的利益,至少為萬達互聯網金融解決了基礎問題。

    互聯網金融給了萬達更多想象空間,因此在萬達輕資產轉型的布局中,金融的地位尤為重要。在去年底王健林重金收購快錢,以便在短時間內為萬達奠定互聯網金融基礎。半年時間之后,萬達終于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以快錢為基礎推出了“穩賺1號”產品。

    對于“穩賺1號”,萬達是想通過互聯網金融的方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為萬達廣場未來幾年的高速擴張提供資金支持,這款產品從6月12日推出,已經順利完成了50億元資金的籌集。

    表面上看“穩賺1號”是為萬達廣場擴張提供資金,而其背后更為重要的潛在價值是可為萬達商家提供關鍵的“粘性”作用。與其他眾籌產品相比,萬達的穩賺1號是與萬達廣場直接掛鉤的,也就是說通過這個眾籌產品可以將用戶與萬達緊密相連,甚至有可能形成利益共同體。要知道穩賺1號的收益主要來自于萬達廣場的商鋪租金和資產升值,那如何提升商鋪租金和資產升值呢?這就得靠消費者的頻繁光顧消費了。

    人流量越大,消費總額越多,商鋪租金也就越貴,資產升值也就越穩定。所以,買了萬達眾籌產品的用戶從心理上自然會更加青睞到萬達消費,畢竟對萬達的支持與自身的投資收益有直接關系。

    不過,這里面存在一個地域問題,現階段萬達的互聯網理財是針對全網用戶的,這會降低各地人民與萬達廣場的親近感,所以萬達的互聯網金融在未來還需更精進一些,對每個在建項目的所在地推出針對當地用戶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爭奪其他商場的消費者。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萬達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粘性作用,一旦有了用戶粘性之后,萬達就可以打通商業與金融,形成消費信貸、商戶保理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所以下一階段,萬達需要大力推廣快錢,快錢的用戶多了,萬達的互聯網金融才會更有成效。

    而快錢是最早進入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在并入萬達之前,其已經開始在支付基礎上疊加融資、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服務,完全具備設計、研發、銷售、流通、運維互聯網金融最核心的五大能力,萬達戰略控股快錢實際上是有意讓其成為集團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

    萬達作為全球商業地產的領軍企業,自身就擁有場景、用戶、數據、資產等綜合化的復合業態,包括購物、餐飲、影院、KTV、旅游、足球等多產業為金融項目提供了更多使用場景。未來快錢必定會在萬達體系內更多的業態和場景中嵌入合適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比如消費信貸、商戶保理、個性化營銷,推動萬達各板塊輕量化發展,甚至將互聯網金融輻射到體系外的更廣闊的行業和場景之中。萬達集團2014年客流超過15億人次,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60億人次,屆時快錢的產品和服務也將同步覆蓋60億人次的萬達客流,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萬達收購快錢的初衷可能是為互聯網金融,但要是深挖快錢的價值沒準可以在O2O業務上起到無心插柳的效果,以萬達電商的坎坷成長歷程來看,現階段快錢無疑是最合適的載體。不過,一切還要看王健林這么看待這個問題,或許他有其他更好的打算?!矩熑尉庉?梁浩】

    本文為王利陽供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稿件。作者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揭秘萬達快錢的互聯網金融布局邏輯;電商遭遇坎坷后,這次王健林的輕資產轉型戰略又會怎樣?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