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花3000元買國產高端手機,4成用戶表示不會買。那么問題來了:你愿意為國產手機最多掏多少錢?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你是國產手機的用戶嗎?你更青睞什么品牌?你愿意為國產手機最多掏多少錢?最近騰訊智庫的一份調查顯示,40.3%的用戶表示不會購買3000元價位的國產手機,而愿意購買者只有10.5%。65.9%的用戶對國產手機的心理價位在1000到2500元之間。看來,國產手機中高端市場雖然充滿機會,但是挑戰不小啊。

    “你愿意為國產手機最多掏多少錢?”

    這可能是很多網民在選購國產中高端手機時,不得不面對的心理挑戰。隨著國產手機的產品日益成熟完善,推出高端手機也成為趨勢和必然。那么,廠商對產品的信心,是否傳遞并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抉擇?

    華為在去年9月發布的Mate 7成為國產手機立足3000元檔位的“拓荒者”。據華為公布的最新數據,截止今年3月,Mate 7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400萬臺。今年開始,小米、樂視、中興紛紛推出價格位于3000元的新機,重新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360 CEO周鴻祎也在不久前宣布,未來手機的價格約為2500-3000元。

    企鵝智酷也注意到國內手機廠商在3000元價位的布局。在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我們試圖從用戶層面來解讀國產手機廠商聚焦3000元價位的市場因素。此項調查面向騰訊網用戶展開,共收集到5萬多名讀者的反饋。一起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傳統渠道依舊吃香 3000元價格檔有市場

    智能手機已經取代功能手機,成為市場絕對主流。調查中,僅有7.1%的用戶使用功能機,其余皆為智能手機用戶。其中國產手機擁有更多用戶,比例達到57.3%。

    盡管遭受電商沖擊,營業廳、電子賣場等傳統渠道仍然是用戶購買手機的主要渠道。調查中,手機營業廳、電子賣場、線下直營店分列用戶購機渠道前三位,它們的比例接近60%。

    受手機廠商多樣化產品線的影響,用戶在不同價位上的分布較為平均。其中3500元以上價位的用戶比例最高,500元以下價位的用戶比例最低。低價設備為了控制成本對產品妥協太多,導致體驗糟糕而遭到用戶的集體拋棄。由此可見,一味地向價格讓步并不能帶來用戶。

    3001-3500元價格區間的用戶比例為8.1%,僅高于500元以下。數據表明,3001-3500元的價格檔存在明顯的市場空白——跨國品牌手機大多面向3500元以上的市場,國產手機則在2000元左右的市場內廝殺。3001-3500元的價格檔未來將成為發展重點。

    用戶愿意花錢提升體驗 改善續航最迫切

    用戶不喜歡體驗糟糕的廉價手機,相比之下,他們更愿意花費一定費用,享受配置更高的設備。調查中,愿意為高配置手機支付費用的用戶達到32.3%,是不愿付費用戶的2.6倍。

    用戶對提升電池續航的付費意愿最高。多核心芯片和高速移動網絡能夠帶來直觀的使用感受,因此它們的用戶付費意愿同樣不低。

    沖擊3000元價格檔?國產手機有點難

    沖擊3000元市場,國產手機需要拿出更多資源才能吸引到用戶。在調查中,四成多用戶表示不會購買3000元價位的國產手機,他們的比例是愿意購買者的4倍。

    過去幾年,國產手機廠商在2000元市場的瘋狂沖擊讓用戶形成深刻的價格印象。調查數據同樣表明,用戶對國產手機的心理價位主要位于1000-2500元之間。未來在3000元市場中,國產手機廠商需要投入更多宣傳資源,才能消除用戶在過去形成的既有印象。

    互聯網手機廠商在銷售3000元價位產品時,挑戰更大。因為對于中高端產品,用戶更親睞傳統廠商。調查中,67.1%的用戶表示會選擇傳統IT廠商生產的設備,互聯網公司的比例僅為前者一半。

    結語:國內手機市場還將繼續“流血”淘汰

    IDC在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受首次購買用戶減少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出現6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市研機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Tom Kang表示,中國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超過90%,用戶基本實現初次購買,現在市場正進入升級更換期。

    國內手機廠商想要繼續發展,必須滿足用戶升級設備的需求。3000元左右的中高端產品可以對原有2000元價位的產品形成有效補充,是平衡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的最好選擇。此次調查中,受訪者同樣表現出強烈的設備升級訴求——愿意為更高配置手機付費的用戶,其比例是不愿付費用戶的兩倍多。

    手機市場依舊充滿機會,然而國產廠商需要面對新的挑戰——用戶對它們產品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過去形成的2000元價位上。此次調查中,不愿購買3000元價位國產手機的用戶,其比例是愿意購買用戶的四倍。

    新的市場趨勢中,國產手機廠商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才能打動用戶。除了產品端的強化,傳統銷售渠道同樣值得重視。調查中,近六成用戶購買手機的渠道依舊來自手機營業廳、線下直營店等傳統渠道。

    在經歷早期的低價模式之后,市場正在推動國產手機廠商向中高端發展。行業競爭也將加快產業資源匯聚,用戶會逐漸向品牌廠商靠攏。原本占據高端手機市場的蘋果和三星,在面對不斷逼近的國產手機廠商時,必將通過品牌和渠道優勢來強化市場控制——未來手機市場殘酷的淘汰賽還會繼續上演。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在很長時間里,國內市場的高端品牌被蘋果和三星把持,并且這兩家公司占去手機行業利潤的絕大部分。小米等國產手機雖然銷量很大,但要賣多少手機的利潤才抵得上一臺蘋果手機的利潤啊?所以說,國產手機廠商重視品牌并慢慢進入高端市場是遲早的事。然而,這需要國產手機品牌積極謀篇布局,做好專利積累,注重用戶體驗……慢慢地,才能體現出品牌溢價。【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企鵝智酷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花3000元買國產高端手機,4成用戶表示不會買。那么問題來了:你愿意為國產手機最多掏多少錢?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