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脈脈上眾多網友不斷爆料的OPPO裁員事件引起眾多媒體關注。有網友在脈脈上爆料稱,OPPO每個部門平均20%的比例裁員,軟工、互聯網、IOT以及自營電商都是重災區。針對該事件,OPPO近日辟謠表示:裁員20%的說法屬于嚴重不實。不過OPPO并沒有明確回應到底是裁員20%這個數字不實,還是裁員這個事兒不實。
雖然OPPO目前尚未對裁員事件做出正面回應,但是OPPO在當下局勢面前,或許真的有人員結構調整的需要。
為什么這么說?
華為被制裁事件,預示著我國在科技、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也再次證明我國只有專注并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才能避免被扼住喉嚨的命運,眾多企業也才有持續上升的空間。
手機作為先進制造業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自研的芯片與系統正在逐步替代進口產品,手機廠商以及上下游企業也快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手機品牌廠商梯隊也越發明朗。但頭部品牌顯現,市場趨于穩定的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進入了存量市場。因此,尋找支撐下一個十年發展的戰略方向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的當務之急。
而智能汽車,毫無意外地成為了所有手機品牌廠商的下一個目標。周鴻祎曾表示“智能汽車是加上了四個輪子的智能終端”。雖然手機也是終端,但是汽車可以擴展的形態和功能相比于手機而言,可能會更強大。另一方面,汽車市場目前還處于增量市場,政策也在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推進。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年汽車銷量25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有136.7萬輛,占比5.4%。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也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這也就意味著5年的時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占比將從5.4%提升至20%。這也就不難理解,小米、華為等眾多手機品牌為何紛紛將目光轉向了造車賽道。
(圖源:脈脈)
當然,OPPO也不例外。在脈脈的汽車同行交流圈里,有網友爆料創始人陳明永帶隊,拜訪了寧德時代、中汽研,挖了小鵬的郭彥東,要和上汽零束合作soa架構等。如果OPPO真的要將部分精力投入到造車業務中,那么現有的部分業務必然會收縮。因此,裁員也就在所難免。
裁掉冗余的人員與業務,保留手機最核心的部門與人員,將部分精力與資金投入到造車業務中,與小米、華為、vivo等共同促進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同時也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尋找一條更加寬廣和長遠的路,或許才是OPPO目前的重中之重。
而OPPO在汽車制造方面的頻頻動作,也證明了其進軍造車領域的決心。在脈脈的通信電子行業圈里,有網友爆料OPPO月薪5W招整車專家、月薪3W招數字化專家、月薪1W招車間經理等。同時,在脈脈的行業頭條里面,有消息稱,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申請注冊“OCAR”商標,國際分類為科學儀器。當然,也有不少網友猜測,“O”指的是OPPO,而“CAR”就是汽車,很有可能就是OPPO的造車業務。
(圖源:脈脈)
此外,OPPO也在不斷提交汽車專利申請。在零壹智庫發布的 2021 中國自動駕駛專利申請排行榜中,OPPO排名第 41 位,而蔚來排在 43 位。從高薪招人到商標注冊,再到專利申請,不得不說,OPPO或許真的對造車上心了。之前陳明永就曾表示過,如果汽車廠商造不好車了,OPPO也會嘗試造車。
OPPO造車,必然會收縮手機業務,裁員在所難免。實際上,不光是OPPO,小米、華為、VIVO等近兩年都沒有再大肆對手機業務進行擴張。收縮產品線的同時,將部分精力與資金投入到下一個戰略規劃中,是所有手機品牌的共同認知。畢竟,手機銷量雖然在增長,但手機市場的天花板越來越低。
而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背后所能夠帶動的產業鏈,上下游所能夠覆蓋到的公司與人員,足以再次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促進眾多手機品牌的二次成長。而OPPO等品牌紛紛跨界造車,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們在產品上的互聯網思維,加上在技術方面的探索與競爭,很有可能促進我國汽車制造產業在短時間內向前邁進一大步。【責任編輯/常琳】
來源:網絡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