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化敵為友這個詞在互聯網行業其實不會真正存在,在電視、手機等多個領域一直暗暗較勁的小米與樂視,終于爆發正面交鋒。6月10日下午,小米在“海納百川”發布會后率先發炮,稱總體內容比“友商”多一倍,樂視模式不叫生態,只是盆景。而昨日傍晚樂視則回應,稱小米不懂生態,與樂視不在一個維度。小米和樂視接上火了!你覺得小米和樂視生態系統PK誰能贏?
從本月10日開始,周掌柜不斷接到電話:你覺得小米和樂視生態系統PK誰贏了?原來小米和樂視接上火了!
這兩家以兇悍和霸氣著稱的先進公司,兩位喬布斯的門徒,統領著頂尖團隊,在師傅遠去的背影中,翻臉了!
本身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不過據小米和樂視的朋友私下透露:雷布斯和賈布斯對這次論戰非常重視,全部親自督戰!雙方給周掌柜的邏輯都是這樣:這次我們抓住了小米/樂視的命根子,他們某某業務打不過我們,所以就急了。
看來肯定有人著急了,不過最著急的也一定不是小米和樂視,而是他們背后幾十家做電視和手機并沒有參戰的巨頭們,看起來不像是他倆在打架,儼然是哥倆商量好對消費者說:我們才有資格談生態!
那么,誰是真生態?誰是最好的生態?
拋開各種公開信和對陣雙方發布的諸多數據,周掌柜帶著大家跳出論戰,我們用幾個最簡單的邏輯分析一下:生態是什么?買誰家的電視手機和電視更合算?
咱們不吵架!呵呵。
(一) 生態系統如何競爭?
商業生態用周掌柜的生態競爭模型分解起來,包括三種方式:掠奪性生態系統、競爭性生態系統和共生性生態系統。一般企業會在不同發展階段選擇其中之一,或者多項并用。
通俗說:掠奪性生態系統的核心是“極致”,一般在企業發展早期,通過單一創新點,領先監管效率,通過極致服務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達到上下游資源的最大利用和整合。
小米對于資源掠奪的戰略是,通過陳彤建立的10億美金內容基金,3億美金入股優酷土豆和愛奇藝,5000萬定增入股華策影視,再通過和PPTV等多家視頻網站的合作,將內容版權注入小米電視播控平臺,用戶平臺直接點播;類似于Appstore和APP的關系,流量導入精細化運營。
而樂視的掠奪性戰略是:直接投資《歸來》《小時代3》《敢死隊3》《甄嬛傳》等電影電視內容,同時樂視體育購買17類體育項目的轉播權、121項頂級比賽版權,4000場賽事直播權。是的——這是山西人的風格!
可以看出,二位巨頭本質上都在掠奪內容,只不過小米的方式是股份合作+互聯網導入,樂視的戰略是版權購買+項目投資。
二位這么做的本質目的都是一樣的——通過內容價值改變消費者對手機和電視的定價機制,在和TCL或者長虹等企業的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
單從重點來看,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無非是“資本家”和“地主”的區別,不能說誰好誰壞!他們聯手封殺了其他競爭對手的掠奪空間,未來一段時間內小米和樂視并行發展,只要都活著,就沒有人對內容上敢跳出來高價“剝削”消費者。
這種“恐怖平衡”最大的受害者是屌絲內容生產者,他們和巨頭沒有談判能力;最大受益者是知名內容生產者,他們可以左右逢迎。
第二種生態系統的形態是“競爭性生態系統”,關鍵詞是“挑戰”。商業競爭的中期,為了在自身商業領域中獲得獨家優勢,必然和行業領先者發生碰撞,針對對手弱點出牌是致勝王道。
這種競爭PK中,領先者一般后出牌,因為他只要在領先的位置上和對手并行并且不出錯,對手一般很難超越。所以你看這次是剛剛完成內容整合的小米在6月10日的發布會上先出牌,主要是因為小米之前確實在內容競爭上沒有樂視進入的早,失去了先機,剛剛完成內容布局后一定要打這個痛點。
從公關策略的角度看,小米略勝一籌,王川和雷軍一直從消費者的角度說:你能看到的內容比樂視多幾倍,這些都是免費的。成功化解了版權所有權的問題,對于習慣了看盜版的中國消費者而言,誰的版權和我根本沒有半毛錢關系。雷布斯棋高一著!
樂視的高飛和賈布斯的反擊其實不夠高明的,基本上是跟著小米在討論消費者不太關心的“誰的版權”,本來他們可以更從容的說兩點就夠了,第一點就是“小米挑戰樂視是因為落后很久”;第二點是“樂視領先優勢對消費者的好處是什么”。進而以內容大哥的角度披露一下小米對樂視手機“恐懼”心理背后的真實銷售數字是什么。
賈布斯的標簽本來不是“互聯網”,與其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喬布斯的“土學生”,還不如讓消費者覺得樂視是一個“踏實、守拙、不耍滑頭”并且可以信賴的進步青年。
生態系統競爭策略中,出牌、跟牌是最重要的戰術。
下一輪,樂視一定需要先發牌。
而對于第三種的“共生性生態系統”,應該說兩大巨頭做的都不夠理想。樂視模式是“平臺+終端+內容+應用”,賈布斯的原話是:“打造以產業鏈垂直整合為基礎的閉環生態系統”,閉環的好處是提供一致的用戶體驗,提高粘性和付費;潛臺詞是:不需要第三方參與,有錢買了自己用——這是做電視臺的思維,長久下去是打不過互聯網的!
小米顯然對內容的投資是典型的“產品型思維”,缺少內容基因和創造力,這一點“黎萬強”最具備。內容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生意,1%的優質內容能夠引領所有受眾的注意力,這和量沒有本質關系,小米如果不能把自身的互聯網能力轉移為“幫助優質內容生產者”成功,進而用更大的格局鼓勵文化、思想、趣味的傳播,現在視頻合作松散的聯盟是不可持續的。
說到底,目前內容產業鏈最苦逼的角色恰恰是優酷土豆、愛奇藝、PPTV這些合作伙伴,上游小米等入口用OTT的方式控制流量,下游的微信等出口不能給視頻網站輸送價值。優酷們干的是最SB的花錢干苦力的活,靠上下游的輸血融資養活,他們怎么可能長久的心甘情愿幫助小米建立帝國?
(二)究竟誰的生態系統牛逼?
回到最核心的追問:小米和樂視究竟誰的生態系統牛逼?
這就涉及生態系統競爭的致勝利器——共生性生態系統。理論說法是這樣的——通過“能力池”和“共贏池”的建設,梳理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價值生態,進而確定自己核心地位。
用三句大家都聽得懂的話描述:
1、你能幫別人賺錢,別人就會圍著你轉
2、你占據產業鏈最肥的那塊,你就很牛逼
3、你能給用戶創造新價值,就是真生態
反觀小米的生態系統,如果優酷土豆、愛奇藝因為這個戰略聯盟獲得了持續增長的現金流,進而價值提升,那么這個生態就是真生態,這些內容聯盟成員會持續地圍著小米整合思維轉圈。
因為快樂!
那么小米的小伙伴們可以在小米手機和電視的入口支持下,和小米一起給消費者創造更高質量的內容。他們長期看就會圍著小米布局,先把和其他入口合作的事情放一放。
這個時候,小米的“能力池”里的流量、品牌就會成為了優酷土豆們的“共贏基金”。
樂視生態是相對封閉系統,長期看能孵化出多少像蘋果APPSTORE里面的賺錢的電視劇電影、游戲和超級應用這樣的成功案例,也決定了樂視深度整合其他合作伙伴的吸附力和成本。
如果Facebook不能孕育和培養Zynga,誰相信你的生態系統?
如果亞馬遜不能持續增加出版社數字出版收入,美國紐約第六大道、第七大道的McGraw Hill們怎么可能俯首稱臣?
本質上,小米和樂視的這次PK,或者通俗說叫“撕逼大戰”,吹響了“掠奪性生態系統”在傳統行業的號角。兩位革命者,手拉手在革電視、手機行業產品公司的命,瞄著產業鏈最肥的環節,打贏著通吃的不對稱戰爭。
這是充滿流言而沒有謊言的較量,他們相互陳述對方的很多細節都是事實。
但是和Uber的生態系統策略比(見周掌柜發表于《長江商業評論》等媒體的文章《揭秘:Uber向中國政府低頭的背后》《Uber主義:不要這么淺薄的學習我!》,顯然小米和樂視在內容這個枝節問題上開戰,缺少對行業和合作伙伴的“人文關懷”和內容行業騰飛的“深層次助推”。
Uber是用戶和司機在和監管、對手開戰,米粉、樂粉們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你能幫別人賺錢,別人就會圍著你轉——但你要讓小伙伴們轉的不暈;
你占據產業鏈最肥的那塊,你就很牛逼——但你要讓產業鏈健康和增值;
你能給用戶創造新價值,就是真生態——用戶不關心生態,關心的是生活。
我黨一貫路線:“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這是是真生態!
小米、樂視們加油!太平洋足夠大,能容納下中美兩個國家,地球足夠大,也能容納下兩個IT巨頭!
把“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搞的大大的”!把消費者的付出搞的“小小的”!
喝杯清酒,交個朋友。
Are you OK!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我們的內容是友商的兩倍。”當小米創始人雷軍作出這一表態的時候,不知他是否能想到這會引發一場熱鬧的大戰。這兩天,圍繞視頻內容哪家強的問題,小米和樂視的論戰針鋒相對,成了眼前互聯網行業最熱鬧的事件。以小米為代表的視頻聚合模式和以樂視為代表的自營內容模式,究竟哪種方式更有競爭優勢,還需要更多時間的考察。【責任編輯/李響】
本文由周掌柜授權“財經十一人”(caijingEleven)首發。作者周掌柜系云專柜社群電商CEO,社群互聯網營銷實戰專家、“生態系統競爭”理論研究和實踐者,多家知名上市公司戰略顧問。作者微信號:zhouzhanggui100
來源:財經十一人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