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演了前三天創始人與車主的連續互懟后,理想汽車“水銀門”有了最新進展。7月8日晚,水銀事件車主@正義謙叔在微博上轉發了其他理想車主對該事件的解讀,從微博內容來看,被引用觀點的車主也對理想汽車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十分失望。
被轉發車主提供了兩條信息,一條來自知乎:在測試車內密閉性的工序中,會用到水銀;另一條是糾正一個認識誤區,即認為“水銀的蒸發速度很快”,“并不快”,該車主稱。之前理想汽車在官方回應中稱,
7月4日,一段理想汽車車主對在車座上發現大量水銀的視頻,將“汞(Hg)”這個從未與汽車有過話題交集的劇毒重金屬,推上了熱搜。而理想汽車及其創始人李想在微博上高頻、強硬的回應,讓此事迅速發酵。
車主@正義謙叔7月4日在理想汽車APP的社區內發布視頻并配文稱,“理想汽車座椅里面往外滲水銀”。7月5日中午,理想汽車在微博上公開回應,稱“理想ONE在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生產制造、運輸以及交付環節均未使用到汞(俗稱水銀)”。
7月5日13點10分,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了一條“咒罵型”微博:“造謠我們用水銀的人和媒體,祝愿你們血液里流動著水銀,腦子里裝滿了水銀。”隨后該微博被刪除。
4個小時后,理想汽車在微博上再度公開回應,斬釘截鐵的說“理想汽車的零部件、生產、制造等所有環節,對于汞(水銀)的使用和采購量為零!制造一輛智能電動車,理想汽車不會使用,也沒有任何必要使用汞。如果在車上發現汞的存在,一定是外部行為造成的。”并認為,“要么是使用環節含有汞的外部物品破損或者灑落,要么存在外部投毒的犯罪嫌疑。”
當晚10點,車主發微博稱,檢測報告結果證實:車座椅里面是水銀。之前的視頻顯示,除了座椅椅面,水銀在被拆開的汽車座椅框架、導軌上也多處存在。
一時間,李想和車主各持己見,事件似乎陷入無解。
而在專業人士看來,這卻是個存在基本認知誤區的爭論。“‘如果在車上發現汞存在,一定是外部行為造成’,這句話一看就說得比較外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汽車質量委員會主任、《乘用車車內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團體標準起草人修宇也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拋開事情真相來看,理想的聲明給外界造車的認知是:汞是有毒物,汽車內不可能存在汞,如果發現汞,一定是外部因素造成的。他指出,這是對汽車產品大大的誤讀。
“如果汽車內部完全不可能有汞的存在,為什么我們要有國標GB/T 30512-2014(《汽車禁用物質要求》)?”修宇稱。這項2014年發布的強制國標,對車內汞的含量有具體的要求。而理想在聲明中也提到該國標,這顯然自相矛盾。
“在汽車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工藝的需求,汞會在車內多個部件中存在。”修宇舉例說,比如在檔把、皮革類的零配件,以及一些車載電器如收音機面板等零部件的生產工藝過程中,都有可能導致車內有汞元素的存在,但這些一般都會在國標限值之內。
汽車不可能含有汞?
“我相信車企不會去特意的買汞,或者說在加工的過程中使用汞。但在這起事件中,有兩個概念被混淆了,一是組成化合物的汞元素,還有一個就是金屬汞。”修宇稱。
公開資料顯示,汞在天然或人工條件下均可以單質和汞的化合物兩種形態存在。單質汞(Hg)亦稱金屬汞,而汞的化合物可分為無機汞化合物和有機汞化合物兩大類。
修宇解釋說,車內存在某些重金屬并不反常,甚至還會有砷(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但這些有害物質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汽車禁用物質要求》中有規定,車內的汞不能超過1000毫克/公斤。當然,這是一個上限。還有一些標準要求不超過900多毫克。”修宇稱。
對此,經濟觀察網記者查閱了2014年發布的國家強制標準《汽車禁用物質要求》,該標準明確將鉛、汞等6種物質定義為含量必須控制在一定限值內的汽車禁用物質,并明確要求:“除規定的在一定期限內豁免的汽車零部件和材料外,汽車及其零部件產品中每一均質材料中的鉛、汞、六價鉻、多溴聯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的質量百分數不得超過0.1%,鎘的質量百分數不得超過0.01%。”
根據“豁免列表”,“汞”在兩類零部件中的存量不受0.1%的限值限制,分別是前照燈用放電燈和儀表板顯示器熒光管。而且,對汞的豁免規定沒有設置期限。
據國內專業檢測機構透露的消息,今年下半年,(GB/T 30512-2014)的修訂版——GB 30512《道路車輛禁用物質要求》將發布,新版國標保持了對包括汞在內的禁用物質的限值設置。
網絡公開資料顯示,車內可能存在汞的主要部件有溫控器、傳感器、開關和繼電器、汽車前后燈等等。有行業專家指出,不排除汞在某些汽車部件的生產和技藝中,有不可替代性。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此前也有汽車媒體在對熱銷車型進行車內有害物質檢測時,在對品質要求嚴苛的進口豪華車型上,都曾檢測到過汞元素的存在,包括在檔把等部件里。但含量遠遠低于國標限值,且車主并不會直接接觸。
據悉,車內水銀事件發生后,理想汽車是否對一輛車的所有零部件進行過檢測,或者對所有零配件各級供應商都進行過確認,并拿到相關驗證報告,這一點外界不可而知。
修宇認為,理想車主車座內的汞來自哪里,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但作為汽車制造商,如果不知曉汽車內部會存有汞元素這一常識,或者在未確認其車輛是否所有部件都不存在汞的情況下,就貿然宣布“對汞的使用和采購量絕對為零”,這是不專業的。
但他同時也表示,如果理想汽車真的能夠證明是完全徹底消除了汞的使用,業界應該為其鼓掌。從視頻來看,如此多的水銀,很大可能是來自外部,但這種推測是根據該案例的特定現實場景作出的,并非來自“車內不可能含有汞”的這一錯誤前提。
上文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業內人士則表示,雖然理想是年輕的新造車企業,但這種不專業的言論不應該出現,給業界傳遞的是其急于撇清責任的“甩鍋”態度。
“作為一個汽車制造商,在你采用的采購、組裝的生產方式,涉及到這么多的零配件廠商,事實上,他們的產品是不能絕對排除一定不含汞元素的。所以說,從聲明來說,我覺得還是非常業余的。”該人士稱,“這也說明,部分新造車企業確實給汽車業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但是說實話,對于一些基礎知識的積累,對于一些甚至常識性的東西,我覺得他們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包括理想。”
親自下場互懟
事實上,在此次事件中,除了因為水銀具有劇毒而帶來的關注外,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的再次“口不遮掩”,也讓外界對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的評價再添爭議。
在7月5日中午刪除那條“腦子里裝滿了水銀”的微博三個小時后,李想又在個人微博上發文:“連用水銀(汞)投毒的栽贓視頻都能拍攝出來,還大規模傳播出來,實在厲害!誰在操作?”
李想之后又隨即轉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關于游族創始人林奇身中多種毒素致死的新聞報道,其中有毒物質之一就是汞。李想借此更加篤定地認為,車內出現水銀是一起投毒案件。
7月6日晚,水銀事件車主在微博上回懟李想:“李總你好,我就是車里發現水銀的車主,今天和你們總部的人一起去取的檢測報告結果在這,車座椅里面是水銀!至于我腦袋里面有沒有水銀等我去醫院檢查過后再說。”
李想則在一個小時后就“喊話”車主:“理想汽車百分之百支持你去報案,因為汞投毒屬于情節嚴重的刑事犯罪行為。請務必、務必、務必使用法律的手段,絕不要心慈手軟。這類刑事案件我們相信執法機關,耐心等待案件的處理結果。”
僅20分鐘后,理想汽車發布微博稱:用戶座椅上的物質已被檢測為含有汞(俗稱水銀)。理想汽車“要求并陪同”用戶一同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并將協助公安機關調查事件真相。
同時稱,“對于造謠抹黑者,理想汽車也必將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7月7日,水銀事件車主微博@李想,吐槽稱已經三次報警,但警方都不受理、不立案。不明白為何理想官方還在稱“協助警方調查”?李想為何還表態支持其報案?該車主稱,目前沒有“處理結果”可等待。對此,理想汽車和李想皆未給予回應。
有觀點認為,親自下場和用戶頻繁互撕,這種情節刷新了業界對理想企業文化的認知。畢竟,“用戶運營”、“和用戶做朋友”,不僅僅是眾多新造車企業奉為圭臬的理念,也是任何行業都尊重的商業法則。
“有一點要強調,汞對人體是劇毒的,會對人的腦組織、神經系統、內臟都造成損傷,而且它會在人體之內累積,所以這個事件還是比較嚴重的。”修宇再三強調稱。
而在兩天連發8條微博回應此事,并建議車主報案交由執法機關處理后,理想汽車截至目前尚未有對此事新的表態。【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經濟觀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