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周末評論】為中國制造留住年輕一代

    12月10日,廣州。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讓我們看到中國技術工人的風采,更可關注的是那些制造業中的年輕人。面對這樣一群代表著最高水平的能工巧匠,我們對中國制造的未來或許會期待更多。當然,我們不僅需要塔尖上的大國工匠,與之匹配的還應該是一個龐大的技術工人群體。他們是支撐中國制造進化與迭代的關鍵力量。

    這正是現實中我們面對的焦慮。人力資源和社保部2019年披露的信息顯示,全國的就業人員有7.7億,技術工人有1.65億,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00多萬。中國技術工人占就業人員的比重大體上占到20%,而高技能人才只占6%。在就業市場上,求人倍率技術工人都在1.5-2,高級工以上包含技師和高級技師短缺的情況長期存在。

    工信部部長苗圩曾經說,沒有高度發達的制造業,服務業發展就缺乏強有力的支撐;沒有堅實的實體經濟,服務業發展將成為無本之木。“十四五”將至,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制造業升級迭代是重中之重。我們因此對“技工荒”有了更多的關切。

    拉長視線看,“技工荒”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到2008年金融危機,從世界工廠、廉價制造到今天中國需求成為全球增長的重要動力,中國制造業的成長一路伴隨著“技工荒”。不過很顯然,10多年前談論“技工荒”和今天重新面對“技工荒”,語境不同,我們討論的恐怕也不是一回事。如果說,那時候我們更多關注中低端技術工人,現在則對中高端技工的缺口有更多關切。

    歷史地看,由農民身份蛻變而來的農民工很大程度上支撐了世界工廠的崛起,今天陪伴中國制造華麗轉身的會是怎樣一群人,誰將撐起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我們經常聽說,年輕一代不喜歡在制造企業工作。也有企業高管感嘆制造業留不住人,認為現在很多人不愿做苦功——很多時候制造業是笨功夫,要踏踏實實往前走。這些看法可能各有道理。但是問題很可能不在年輕人身上。

    我們常常談到制造業用工成本上升壓力。問題是,大規模制造或者廉價產品路線已經很難走得通,這時候只有通過創新實現制造升級,以優質優價爭取市場紅利。就此而言,能夠支撐制造業迭代和進化的技術工人理當得到更高水平的薪酬。現實的殘酷在于,這種成本的增加很可能將企業推向生死邊緣。但是,如果工匠的收入水平始終在職業薪酬排名的尾部,工匠精神就很難得到全社會的尊崇。

    很多企業因此選擇加快機器換人的進度。推動智能制造當然是對的,不過智能制造同樣需要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從技工隊伍結構層面看,全球高級技工占比為20%-40%,中級技工比重超過58%。或許可以說,中國技工結構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就是中國制造可以提升的空間。

    工匠精神的傳承不是一句口號。當這個社會充滿浮躁情緒之時,年輕人如何保有一顆安定的心。與其慨嘆年輕人不喜歡制造業,不如多站在年輕人的角度傾聽他們的愿望,問問他們的追求與夢想。我們必須做到的一點,就是為制造業留住年輕一代。讓制造業更具吸引力,也讓他們因制造業而感受榮光。【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經濟觀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末評論】為中國制造留住年輕一代
    原商務部部長魏建國:走好制造強國“三步棋”
    人民日報調查三省六市百家企業:制造業吸引人才面臨“三難”
    “寶潔們”如何逃脫被時代淘汰的厄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