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延遲退休”的說法已經傳了七八年了,先傳聞,后“辟謠”,如此輪回多次后,如今終于靴子落地,有了準信兒。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明確提到,“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這幾天,以“延遲退休”為關鍵詞的文章在微信圈中狂轉,引發熱議。據我觀察,評論者中,反對延遲退休的遠遠多于支持的。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很好理解:在有退休金可領的前提下,早退休,早自由,早享清福嘛。再者,“男性年滿60歲,女干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可退休”的標準已經實施了多年,大家都習慣了,甚至可以說幾乎成為一種信仰了,現在要改變,要延遲,多數人一下子難以接受。
一國國民退休年齡的規定,自有依據;一般而言,要考慮該國國民的平均壽命、國民的綜合體質、社會承受能力、社會人員的就業率等因素,并參考他國的國民退休年齡,綜合決定。中國內地現行的退休年齡標準是1978年制定的,到今天,42年過去了,各方面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政府實時調整退休年齡標準,也是順勢而為的必然選擇。難道1978年制定的那個老標準要用到地老天荒?顯然不可能。
中國政府延遲退休年齡的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的人均壽命和1978年相比,大大延長了;二是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1978年,中國人均壽命68歲。2019年,中國人均壽命是76.1歲。一個中國男性,如果他在1978年按60歲的標準退休,他大概率只能領8年左右的退休金,就要去世了;如果他在今天按照62歲(假定退休年齡推遲到62歲)的年齡退休,他在去世前大概率可以領14年左右的退休金。做這么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知道,即便是延遲退休年齡,普通中國人享受到的退休福利相比過去也是大為改進了。
聯合國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或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作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2019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12.6%。換言之,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的程度將進一步加深。這意味著,中國的撫養比(是指在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將逐漸變大,勞動力負擔將越來越沉重。撫養比如果超出一定范圍,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嚴重受阻。而控制撫養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延遲退休年齡。
橫向對比,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國民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除了非洲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國民的退休都是在65歲左右。目前,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巴西的國民退休年齡都是65歲,新加坡是62歲,韓國、俄羅斯、印度是60歲。據媒體報道,韓國、俄羅斯計劃將國民退休年齡延遲到65歲,美國、德國、英國計劃將國民退休年齡延遲到67歲,日本計劃將國民退休年齡延遲到70歲(數據均按男性統計)。與此相對應的參考數據是人均壽命。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9年,世界各國人均預期壽命為:日本83.7歲,新加坡83.1歲,韓國82.3歲,英國81.2歲,德國81歲,美國79.3歲,中國76.1歲,巴西75歲,俄國70.5歲。
在中國香港地區,目前沒有法定退休年齡。香港企業有權自行決定退休年齡,目前一般是男性65歲退休,女性60歲退休。在中國臺灣地區,法定強制退休年齡為65歲。
只看數字,可能有點枯燥。如果出境旅游一番,就會發現,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在崗工作,是生活的常態。在日本,我曾向一位頭花發白,從外貌判斷有60多歲的男交警問路;在中國臺灣,我包過一輛出租車游新北和淡水市,司機是一位65歲的老伯,車技不錯,也很健談。類似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有。
牢騷歸牢騷,該來的終究會來。面對延遲退休的必然趨勢,你要么奮發有為,盡早實現財務自由,不用關心這個問題,要么調整好心理預期,保重身體,做好工作與生活規劃,坦然走向那個被推遲的退休年齡?!矩熑尉庉?周末】
來源:證券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