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華為明年手機出貨量主動調降74% 澳洲市場已出現嚴重衰退跡象

    六天后,美國針對華為的芯片禁令將正式生效,負面影響逐漸顯現。

    9月9日,韓國媒體報道,三星、LG、SK海力士等三家韓國公司將于本月15日起停止向華為提供面板和存儲芯片。

    一個月前,美國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的限制,在沒有特別許可的情況下,禁止供應商將使用美國技術制造的芯片賣給華為。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芯片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因此無法給華為供貨。

    在全球智能手機存儲芯片市場,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東芝四巨頭占據了九成以上份額,前三者已經受制于禁令。一旦東芝斷供,華為獲取存儲芯片將十分艱難。

    業內分析,不只手機,華為整個消費者業務乃至云業務都會受到波及。

    在面板方面,三星電子和LG Display將停止向華為供貨,因為禁令涵蓋了操作顯示器所需的芯片。華為高端手機產品線過去主要使用三星和LG的顯示屏。

    華為近日下調了2021年的手機出貨目標至5000萬部,與2020年相比,縮水了74%,比今年第二季度的5500萬臺還要低。

    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曾坐上全球第一的寶座,去年超越蘋果之后,進一步超越了三星。按照這種增長勢頭,華為成為全球頭牌指日可待。然而,美國的禁令讓華為遭遇嚴重危機,在高端市場上,三星和蘋果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韓媒 ETNews 報道,三星可能因此提高銷量,2021年其智能手機出貨量會突破3億部。

    從芯片、軟件到硬件,美國對華為設計了全方位的封殺。我們回顧一下,美國是如何一步步鎖死華為芯片供應鏈的?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一年后,該機構宣布,只要采用美國相關技術和設備生產的芯片,出口華為都需取得政府許可,進一步限制了華為在海外設計和制造半導體的能力。

    今年8月,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又將華為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華為及子公司從美國以外的第三方公司購買芯片要獲得許可,徹底“掐斷”了芯片的供給。也就是說,使用美國任何技術的芯片企業都不能與華為合作,也不能賣半導體給華為。

    最麻煩的地方在于,芯片產業鏈離不開美國的技術。半導體產業鏈涉及的環節非常多,包括晶圓制造核心設備光刻機、刻蝕機、PVD和CVD。

    目前,高端光刻機被荷蘭ASML公司壟斷,刻蝕機和CVD被美國的泛林集團(LAM)、應用材料(AMAT)及東京電子(TEL)壟斷,芯片制造根本繞不開美國技術。

    一系列禁令之下,華為遭遇臺積電斷供、外購芯片之路(如聯發科)被堵、各類相關零部件廠商斷交。

    據9月7日南華早報的報道,華為今年初采用了一項利潤分紅的新規則,允許工齡超過5年的員工,購買過去5年個人收入25%的虛擬股票。2019年,每股虛擬股票的估值為7.85元,比2010年的5.42元增長了45%。南華早報認為,華為是通過某種方式向員工籌集資金。

    華為手機業務如果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那確實需要多備點糧草過冬。

    另據《澳洲財經見聞》的報道,研究機構Telsyte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華為在澳大利亞市場的手機銷量同比下滑高達75%。【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華為明年手機出貨量主動調降74% 澳洲市場已出現嚴重衰退跡象
    沒有谷歌的華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Canalys:華為手機Q3國內份額與小米、OV總和近乎持平
    易烊千璽代言華為極點全面屏旗艦熱度飆升,或成新一代爆款!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