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視線拉回到2013年,在小米與OPPO之中選一家就職,哪個是更好的選擇?
2013年的小米,創立第三年,勢頭正猛,小米手機1s、小米手機2此前的發布,將其拉入高速發展的軌道,這一年,小米公司售出了1870萬臺手機,增長160%,超額完成年初供貨1500萬臺的承諾。
同期的OPPO表現中規中矩,2013年其銷量為1300萬臺,也正是從這一年,OPPO才基于安卓系統定制ColorOS系統。
如日中天的小米,不動聲響的OPPO,對比之下,小米似乎才是更好的選擇。
但沈義人離開了小米,選擇了OPPO,這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30歲升任OPPO全球副總裁、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并被冠以“OPPO太子”的稱號,加入OPPO的這幾年,沈義人名利雙收,用七年時間譜寫了一出普通人逆襲的大戲。
但這出戲的結局讓所有人詫異。4月20日,沈義人在微博宣布,由于個人健康原因,他將從OPPO卸任,隨后,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轉發了這條微博并表示,“好好休息,早日歸隊!”
沈義人的卸任,引發了一場全民大討論,到底是身體原因還是另有內幕,激起了網友的猜想,他的下一站將會是哪里,隨即成了熱議話題。
甚至有不少網友提出,繼金立盧偉冰、聯想常程從老東家出走,加入小米后,沈義人的下一站,很可能是進入小米。
但沈義人貌似并不著急開啟人生的下一站。4月21日,他發布微博,向網友求助武夷山安靜、干凈的地方。
“想去山里住一段時間,求推薦個安靜、干凈、環境好且有設計感的地方可以落腳。或者有沒有其他類似好的地方推薦也行?”沈義人這么說道。
沈義人的離職,也將OPPO推向了輿論中心。過去的幾年里,OPPO一直在嘗試轉型,放棄R系列轉而推出全新Reno系列、借FIND系列重啟高端市場、重新梳理IoT業務等,這些動作都說明,在5G蓄勢待發之際,OPPO正在爭奪下一場手機戰事的入門票。
但值得注意的是,OPPO推出的全新Reno系列,在銷量上并沒有得到好的反饋,被外界高捧的FIND系列,也始終處于較好不叫座的狀態。與此同時,關于OPPO產品線混亂的批評聲也開始出現。
有意思的是,OPPO的這些嘗試,都是由沈義人來主導推進的,因此在沈義人宣布離職后,業界關于沈義人是因業績不達預期,替OPPO銷量下滑在背鍋的猜想同時冒了出來。
數據調研公司Canalys發布的2019年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2019年,OPPO全球出貨量下滑17%,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下滑至17.8%,形勢不容樂觀。
今年因為疫情,整體手機市場前景不明朗,在這種情況下,沈義人退場,OPPO將迎來什么樣的變革?
1、沈義人在OPPO的開掛升職記
手機圈的高管中,沈義人多少有些與眾不同。
1988年出生的他學歷普通,系集美大學法學院畢業,一沒名校光環,二非科班出身。但他硬生生從頭做起,成為了OPPO最年輕的副總裁,甚至是手機行業最年輕的副總裁。
年齡與職位的極度反差、超乎尋常的職業晉升路線與速度,都成為了他身上最明顯的標簽。
但用短短7年時間走上高位,沈義人憑的絕不僅僅是運氣。
早在高中的時候,沈義人就對電子產品表現出了極端熱愛。到大學期間,沈義人會利用課余時間在賣場兼職賣手機,賺到的錢又拿去買自己喜歡的電子產品。
興趣的推動,讓他在畢業并沒有選擇與法律對口的工作,而是一頭扎進了手機行業。
沈義人的履歷表極為干凈,畢業至今,他唯一的一次跳槽,是在2013年南下深圳,從小米轉戰OPPO。
沈義人在2011年加入小米社區,是小米社區的第354號運營人員,當時小米剛剛成立1年,他是早期的一批員工,2012年下半年,沈義人轉做小米的市場品牌營銷。
與沈義人在小米時期共事過的前同事對沈義人的評價是“很有想法,雙商(智商和情商)都很高。”
當時的沈義人不過24歲左右,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能夠得到“雙商都高”這樣的評價,說明了他的過人之處。
在2013年4、5月份,沈義人加盟OPPO,在2018年接受一次媒體采訪時他表示,加入OPPO源于一次和時任OPPO品牌總監William劉列的見面,在那次談話中,兩人對產品、品牌、行業的觀點一拍即合。
也有媒體報道,沈義人曾與陳明永在深圳華僑城有過一次徹夜長談。“那時我更加理解了‘本分’兩個字。從那以后的這些年間,雖然有很多壓力和變化,但我一直沒有懷疑過。”沈義人對那次長談如此回憶。
在OPPO,沈義人一待便是七年,他的開掛人生也由此開始。
2014年到2018年6月,沈義人擔任OPPO營銷策劃與管理部部長,先后參與了OPPO Find 5與N1、主導了N3、R5、R7、R9、R11、R15、Find X等幾乎所有產品的營銷推廣。
到2018年,沈義人30歲,他走上了晉升高速期,半年內實現“三級跳”:
5月份,升任OPPO助理副總裁,負責中國大陸市場營銷業務;
9月份,升任OPPO副總裁;
10月底,升任OPPO全球副總裁、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
沈義人的競爭力,在于他的營銷手段。
在OPPO的過往產品里,R7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款,在這款產品的營銷上,沈義人交出了生涯代表作——“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便出自沈義人之手。
據36氪報道,從2014年開始,正值三四線城市換機潮,沈義人開始摸索出了一套模糊配置強化使用效果、營銷占領心智的打法。
于是從2015年開始,從R7系列的“一閃動人心”到R9系列“充電五分鐘”,再到R11系列“前后2000萬,拍照更清晰”,簡單但又包含主打特色的廣告語,為OPPO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2016年到2017年,OPPO連續兩年坐穩全球智能手機前五寶座,在2017年,還創下了1.118億部銷量的記錄。
在這場銷量大考面前,沈義人交出的答卷可以說是極為驚艷,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劉明永放心將擔子壓到了這位85后高管手上。
但從2018年開始,沈義人慣用的那套營銷打法在促進銷量上開始變得吃力,OPPO開始轉型,沈義人迎來了新的大考。
2、OPPO不等沈義人
OPPO轉型的發令槍,是從放棄R系列開始打響的,要讀懂OPPO這一舉動背后的無奈,要從2017年說起。
智研咨詢資料顯示,受益于半導體、觸控、指紋識別、攝像頭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從2017年開始,智能手機基本完成了對功能機的全部替換。2017年1-5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國內整體手機市場高達95%,智能手機由此進入存量博弈時代。
存量博弈,也就意味著行業競爭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
在此之下,營銷噱頭開始讓步于產品本身,消費者的選擇因素,也正在向配置、拍照水平、機身材質、觸控等多個方面進行轉變。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從2016年開始,高通驍龍820處理器,開始成為各手機品牌的主流配置,當時正值4G手機井噴期,是否采用高通驍龍最新的處理器,成了接下來幾年,用戶衡量手機性能的關鍵標準。
OPPO與vivo是兩個例外。OPPO從R7系列R9系列甚至到最后的R17系列,采用的都不是時下公認的最強處理器,而vivo從X7系列到X9系列再到X27系列,同樣如此。
但在2016年到2017年,OPPO、vivo這兩個系列可以稱得上是國民品牌,叫好又叫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憑借著拍照功能與音效、以及閃充等業內領先的技術,它們攻進了三四線城市等下沉市場腹地,再加上強力廣告營銷,偏向年輕用戶的宣傳方式,OV得以快速出擊,吃盡了存量博弈前的最后紅利。
OPPO、vivo的火熱并沒有延續多久,2017年以來,手機行業經過廝殺后呈現出了新的趨勢,拍照水平、屏幕形態、機身材質開始成為品牌方新的競爭焦點。
這意味著,OPPO、vivo此前在拍照、充電速度方面積累的優勢,成了行業集火的目標,在配置上本就不占優的OPPO與vivo,卻要跟其他品牌賣同樣甚至更高的價格,這讓他們的競爭力不斷被弱化。
產業經濟觀察家、消費電子行業分析人士梁振鵬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OPPO手機前幾年銷量位居中國市場第一名,但現在卻遠遠被華為趕超了,這說明其手機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在下降。”
如何摘掉“高價低配”的帽子,重塑品牌形象,成了擺在沈義人面前的難題。當營銷手法對銷量的提振作用持續走低,沈義人需要帶領OPPO走出困境。
但這并非易事,梁振鵬表示,OPPO從來都不是一個技術驅動型企業,而是營銷驅動型,“OPPO在前幾年光景好的時候,把最多的資源都花在了打廣告和建設渠道上,但回歸到產品上,OPPO在產品創新、技術研發上近幾年落后了。”
2019年,OPP0的轉型意圖變得明顯起來,R系列迎來終結,全新Reno系列成了沈義人打出的第一張牌。這一產品線主打高端旗艦機,OPPO也終于開始搭載最主流的處理器。與之對應的是,OPPO的廣告營銷力度,變得克制了很多。
今年4月7日,OPPO官方發布Ace,當時,沈義人在微博發布《致Ace玩家》的公開信,正式宣布Ace成為OPPO的一個產品系列。
與此同時,前段時間,OPPO在Find X2系列手機發布會上,發布新機的同時,還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將觸角伸向IoT。
但從價格方面來看,OPPO是否用力過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其新近發布的Find X2系列,將售價上提至6000元檔,直逼iPhone,而無論是Reno系列還是Ace系列,在售價上也已經逼近4000元左右。
Reno系列在銷量上并不盡如人意。一位OPPO的供應鏈廠商向36氪透露,Reno的野心原本是想做到1300萬臺,但產能做到400萬至500萬左右時就停下來了。
而沈義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對Reno系列延續R系列的火爆甚至反超,“非常有信心”。
OPPO同樣被詬病的還有復雜的產品線。連線Insight了解到,目前,OPPO旗下共有Find X系列、Reno系列、Ace系列、K系列以及A系列,這甚至導致,在頻繁發布新機的同時,OPPO的產品線中,出現了左右互搏、兄弟相殘的內戰。
沈義人對此有過回應。2019年,他在發布的一則微博中表示,“現在看上去可能會有些混亂,但明年再看就會逐漸清晰起來。”
但他的離職給OPPO接下來的布局打上了一個問號,身處轉型關鍵期的OPPO,似乎等不了沈義人了。
3、臨陣換帥,OPPO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卸任之前,沈義人在2019年的一次職務調整值得關注。
2019年8月,沈義人卸任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擔任OPPO全球營銷總裁,這次的調整,被外界解讀為明升暗降,權責縮小。
緊接著,在10月份,沈義人清空個人微博,將微博名稱由原來的“沈義人_Brian”改為了“自信的眉毛”,其個人認證也由“OPPO副總裁”變成了“數碼博主”,當時,他還發微博吐槽在原微博“說話太累”。
這些信號都說明,從2019年開始,OPPO內部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2019年8月,隨沈義人一同發生職務變動的還有吳強,當時他是負責OPPO海外業務的副總裁,經過這次變動后,他擔任OPPO全球銷售總裁。
這一舉措,旨在加快OPPO的全球化布局,提升其在海外的銷售能力。
根據IDC數據,2019年OPPO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以8.3%的份額排名第五。其中,海外市場出貨量占比超過50%。去年,OPPO在歐洲市場銷量增長同比約為200%,印度市場銷量增長超過60%。
但2020開年來的疫情,讓OPPO的海外擴張計劃受到阻礙。OPPO今年的戰略中心,也轉移到了國內。
這次沈義人的卸任,或許透露出OPPO接下來的一些變革信號。
接替沈義人的是OPPO老兵William劉列,此輪調整后,他任全球營銷總裁,兼任OPPO中國區CMO,全面負責OPPO營銷工作。
而4月9日,OPPO剛剛官宣,原本負責IoT產品的新興移動事業群總裁劉波出任OPPO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市場的經營以及品牌建設。
劉列與劉波的履新,表明了OPPO決戰國內市場的決心。與沈義人不同的是,這二人均是OPPO的元老級人物,在OPPO早期的品牌拓荒階段曾立下汗馬功勞。
劉列早在1998年就加入步步高,并在2004年跟隨陳明永創立OPPO,OPPO早期的很多經典廣告都由他操刀完成;而劉波則是在2005年加入OPPO,先后負責采購、供應鏈、新興移動終端等業務。
一位手機行業資深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老將劉列回歸,搭檔劉波,目的是提升OPPO品牌,升級渠道,奪回中國地盤。”
熟悉OPPO的某匿名人士也告訴《財經》,“OPPO這兩年幾乎是一年一變,2018年中,沈義人負責的中國區相對獨立,2019年又以統一的全球品牌對外,現在又回到了中國區的獨立運營。”他透露,OPPO這次的調整強調了中國區的獨立運營,包括銷售渠道、品牌和運營。
對此,OPPO方面在回應《財經》時指出,任命劉波為中國區總裁后,OPPO將提升中國區的獨立運營能力。
但OPPO的變革又不止于手機業務,IoT也成了其追趕的目標。去年底舉辦的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陳明永就表示,OPPO將在以智能手機為最核心入口的基礎上,建設多入口智能終端的開放生態。
他當時還強調,OPPO將在未來三年內投入500億資金用于科技研發工作。
種種跡象都表明,眼下的OPPO,正處于積極調整的階段,在由一家手機企業轉型至一家科技公司的過程中,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而當疫情沖擊與5G風口重合,召回老將,或許是最為穩妥的方式。
在這盤大棋中,沈義人是棄子嗎?陳明永口中的“早日回歸”,是客套話還是確實如此?真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無論是沈義人還是OPPO,他們都曾給對方留下深深的烙印,體面退場,或是最好結局。【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連線insigh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