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辦手機號全面開啟人臉比對 12月1日起運營商落實新規

    機器之心消息,據工信部的相關規定,自2019年12月1日起,電信企業需在實體渠道全面實施人像比對技術措施,人像比對一致方可辦理入網手續。

    《通知》從夯實基礎管理、加大防范治理、強化技術監管三方面提出了11項具體舉措加強管理,進一步鞏固工作成效。

    其中,“為確保電話入網環節人證一致,創新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要求電信企業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實體渠道全面實施人像比對技術措施,人像比對一致后方可辦理入網手續。”

    這意味著,今后,中國所有注冊新SIM卡的手機用戶都必須接受面部識別掃描。同時,規定要求電信企業部署“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方法”以檢查注冊SIM卡的人員的身份。

    對此規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電信企業均表示,將積極遵守規定。

    1

    人臉比對落實身份

    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用戶在辦卡時,人臉比對系統能夠提取出攝像頭采集到的人臉特征和用戶身份證照片上的人臉特征進行比對,得出兩個特征之間的相似度,從而確定是否為同一人,保證用戶身份真實性。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聯通員工告訴機器之心,現在聯通營業廳辦理開戶入網的設備,“就跟火車站進站的人臉識別系統差不多。”

    實名認證早在2015年就開始推行,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居民身份證被盜取用作違法犯罪。在人臉識別技術興起之前,他們已經在嘗試從技術上杜絕冒用身份證開戶入網的行為。

    據他回憶,當時采用的是國政通的數據庫,給前來辦理入網的用戶拍照后,進入系統比對。不過,實踐中他們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由于系統數據庫更新不及時以及技術原因,曾經出現過照片比對不上,男女弄混的情況。

    隨著二代身份證技術改進,如今,他們現場拍攝照片即可與身份證預存的數據信息進行比對,包括照片。效果比之前高出不少。

    不過,他也坦言,針對整容、變胖等導致系統無法比對通過的情況,他們仍會回歸人類員工現場比對。“通常,比對達到70%,我們就給通過。”他說。

    對工信部為何此時規定展開人臉識別,他坦言不太明白,“除了技術更新換代,又或者對處在灰色地帶的虛擬運營商是個提醒,他們從我們這里買號。”

    “實名認證一直是我們三大運營商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一旦出問題,非同小可。每季度我們都會對所拍照片進行二次稽核。”他說。

    目前,除了人臉識別,工信部還在規定中要求,電信企業需通過自有營業廳向用戶提供查詢名下手機號碼的服務,積極防范用戶名下不知情辦卡,對用戶提出存在異議的手機號碼應立即組織核查和處理,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2

    揮之不去的隱憂

    近期,一系列有關人臉識別負面應用案例再度暴露出中國使用新興技術的高度無序。

    九月,南京一所大學安裝面部識別軟件以監控學生的出勤和集中注意力后,不知情的家長對此大為惱火,教育部表示將“遏制并規范” 面部識別的使用。

    前段時間,浙江科技大學教授郭兵稱,杭州某野生動物園在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掃描面部并獲取其個人數據違反了該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而提起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并已被法院受理。

    今天,工信部要求辦卡必須采用人臉識別的通知,也再度引發國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英國《衛報》觀察到,微博上許多互聯網用戶都支持這一舉動。有的表示“作為身份曾被盜的人,我感到放心。”另一位用戶說:“即使來得太遲,我也支持。”

    但是,也有不少其他人并不相信新規則會加強信息安全。一位用戶寫道:“如果不遵守隱私法……那么,您實際上無權要求人們提供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我們只想生活在一個信息安全的社會中。為什么這么難?”也有用戶表示,“請給我一點隱私。”

    《衛生》表示擔憂,因為“保護公民在網絡空間中的合法權益”的措施,也造成手機和互聯網用戶更容易被追蹤。

    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勞東燕也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中撰文分析,北京地鐵利用人臉識別給大眾分流做法的問題。她告訴《南華早報》,中國沒有全面的法律可用來應對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法律和社會紛爭。

    3

    呼之欲出的“行業標準”

    目前,第一個試圖確定人臉識別國家標準的嘗試終于來了。這個被稱為人臉識別技術國家標準工作組的機構由27家企業機構組成,由商湯科技擔任組長單位,成員包括騰訊、中國平安、螞蟻金服、大華、科大訊飛、小米等。

    不過,不少輿論表示,由主要人臉識別技術供應商群力群策,未來制定的標準能否改變人臉識別技術當下超大規模應用的局面,還不好說。

    針對日益滲透進到每一個微觀權力空間的人臉識別,我們需要一部合規合理的標準,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同利益群體的不斷博弈。【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機器之心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辦手機號全面開啟人臉比對 12月1日起運營商落實新規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