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格力股權轉讓陡生變數 董明珠自顧造芯謀轉型

    看起來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卻陡生變數。11月11日晚間,格力電器(000651.SZ)發布公告稱,鑒于股份轉讓協議的內容尚有未盡事宜,珠海明駿和格力集團仍在繼續協商,雙方同意將計劃簽約日期延后。

    股權轉讓事宜懸而未決的同時,董明珠帶領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布局和轉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擴張芯片版圖、進軍汽車領域、發力線上渠道,這一系列動作讓外界看出該公司轉型決心的同時,也看到其嚴重依賴空調產業的焦慮。

    此前董明珠造就了一個業績快速增長的格力,如今其在手機、汽車等領域的挫折也令業界重新審視其戰略決策的可行性。成功連任的董明珠,在應對格力電器業績增長壓力的同時,還要面臨與新股東的博弈。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其能否與高瓴資本順利合作,實現“6000億營收”的許諾,還有待觀察。

    高瓴入主簽約延期,董明珠加緊造芯

    股權轉讓事宜的突然延期,引發外界猜測。雖然此前確定高瓴資本接盤時,該公司明確表示“尚需格力電器管理層同意”,并稱高瓴資本已經通過受讓意向書以書面邀請的形式向格力電器管理層提出合作邀請,但業內對此基本持較為樂觀的態度,認為高瓴入主有利于格力電器發展,是“遲早之事”。

    財聯社記者聯系到格力電器相關工作人員,對方并未解釋簽約延期的原因,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此前在珠海國資委的控股之下,格力電器及其管理層具有很大的自主權。高瓴資本進入后,可能會對其經營決策進行干預,格力電器管理層需要爭取自身的利益,包括管理層穩定性、持股等方面,這也是董明珠和高瓴資本之間的博弈。”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記者。

    9月底,董明珠聯手望靖東、黃輝等格力電器高管,共同出資設立珠海格臻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董明珠持股95.2%為第一大股東,彼時就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公開表示“讓企業家坐在C位上”,并強調投資機構要尊重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和企業家在產業變革中的主體地位,但董明珠依然需要為自己和格力電器管理層做好打算。

    另一方面,董明珠的芯片版圖也在不斷擴張。11月11日晚間,三安光電股份(10.730, 0.10, 0.94%)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安光電(15.230, 0.68, 4.67%)”,600703.SH)發布公告稱,擬募資金額70億元投入到半導體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其中,先導高芯擬認購50億元,格力電器擬認購20億元。

    “做空調的人自己做芯片很難,格力此前的研發等工作都是圍繞空調,而芯片產業的技術要求更高,所以格力更多會以參股、合作的方式?!眲⒉綁m認為, “芯片產業回報周期長、投資大,外界對于格力造芯片并不看好,高瓴資本進入后也有可能停止其芯片投入的計劃?!?/p>

    不過,董明珠對芯片領域的決心卻顯得非常堅定。自2018年5月,她一句“即使花500億也要造芯片”的豪言開始,格力便不斷擴張芯片版圖,先后成立、投資了兩家芯片公司,近日更是成為聞泰科技(80.650, -1.97, -2.38%)第二大股東。

    “資本方都看重利益,企業決策能為其帶來收益,自然會支持,反之則肯定會反對。”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告訴財聯社記者。

    博弈背后的業績增長瓶頸

    其實,不僅是在芯片領域,近期董明珠率領格力電器在多元化轉型的道路上動作頻頻。

    在渠道上,一直更重視線下市場的格力,近日在線上也十分的活躍。“雙11”率先降低空調價格,引得其他空調廠商緊急跟進,形成“圍剿”格力的局面。此外,該公司還在近日注資1億元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董明珠親任董事長。

    渠道轉型的同時,董明珠也在加速除空調主業之外的其他業務布局。8月23日,格力電器與威馬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在智能制造、車家智能互聯等智能化相關領域,以及整車制造相關、高端設備輸出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并共探渠道方面合作的可能。

    這是董明珠第二次進軍汽車領域。此前其欲帶領格力電器投資珠海銀隆,但該方案遭到格力電器股東反對,董明珠最終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并成為第二大股東。10月17日,珠海銀隆對外表示其研發的海豚公交已在遼寧省錦州市松山新區的城市快速公交線路上首發試跑。

    今年9月初,格力電器還聯手株洲中車、銀隆新能源等5家企業,共同投資設立了國創能源互聯網創新中心(廣東)有限公司,進軍能源領域。不久前,格力也在公司章程里新增了新能源業務。

    “近年來格力一直都在靠單品走路,面臨嚴重的現實經營問題。在空調已經做到極致的情況下,董明珠也一直在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但是手機、造車都沒有成功,目前的格力電器同樣需要新的創業路徑。”洪仕斌指出。

    董明珠此前曾在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表示,希望格力電器2023年可以實現6000億的銷售目標,同時對股民承諾,保證每年增長10%。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從格力電器當前的業績表現來看,其目標恐難實現。

    財聯社記者查閱格力電器近年財報獲悉,2015年-2018年,格力營業收入分別為977.45億元、1083.02億元、1482.86億元和1981.23億元,增長速度保持在30%-40%之間。若按此推算,該公司難以在2023年完成6000億營收目標,同時,其業績增速已經出現明顯下滑。2019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營收凈利分別微增0.03%和0.66%,扣非凈利潤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其實,格力近年來雖然一直在進行多元化探索,但是營收仍主要來源于空調業務。數據顯示,2012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營收占比約為89%;到了今年上半年,空調在營收中的占比仍高達81.52%。業內人士指出,這反映出了董明珠近年所做的多元化擴張,并沒有為格力電器帶來實質上的業績幫助。

    “造車和芯片對格力而言都是不太理想的轉型,企業跨領域也需要融合,包括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但從董明珠進入珠海銀隆的經歷來看,其帶領空調行業的人進入到陌生領域,很難取得成功。”洪仕斌說。【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財聯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董明珠:格力不會照搬海爾的“人人都是CEO”模式, 那是一盤散沙
    10次直播帶貨417億 "直播女王"董明珠這次要與澳門合作
    董明珠向雷軍發新賭約:請提出行業目標
    對話董明珠:我個人用分紅還銀隆的債,但格力得到了真實惠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