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周末閱讀】8家公司又上美國實體清單,美國到底在怕什么


    日前,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的實體清單中,又迎來了一批新的「 中國游客 」。

    包括大華、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視、商湯、美亞柏科、依圖、頤信8 家公司以及其他 20 家中國政府和商業組織在 10 月 8 日被美國加入到了它們的「 實體清單 」中。

    關于實體清單,差評君之前也和大家伙聊過,實際上就是美國拉的一張「 黑名單 」。上了這張清單的公司,就不能再和美國的公司做生意了,賣不行,買也不行。

    而這個清單怎么上、怎么下,標準很模糊,差評君大概看了一下,只要「 有能力干擾美國海外利益 」的公司,就有可能被美國拉到這個清單上面。

    反正,自從 1997 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研制出了我國的原子彈和氫彈 )成為第一家被「 拉清單 」的中國機構之后,陸陸續續已經有接近 300 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在這上面走了一遭了。

    很大一部分情況下,只要美國覺得某家國外公司掌握的技術已經足夠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會考慮動用這個黑名單,擠壓國外公司的發展空間。

    如果差友們對上半年的新聞有點印象的話,可能還記從今年 5 月開始,已經有 114 家和華為有聯系的公司登上了實體清單,而且至今還沒從上面下來。

    當時的結果就是,華為的新款筆記本電腦沒辦法再用微軟 Windows 操作系統,華為的新款手機也沒法再預置谷歌的 GMS 服務套件,導致華為電腦和手機在國外的銷量受到了一定沖擊。

    雖然之后由于我國的交涉,美國給華為辦法了臨時許可證,允許華為的筆記本繼續使用 Windows 操作系統,但對手機的限制卻沒有減少。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華為加速了自己的「 備胎 」計劃:鴻蒙系統提前問世,以供在局勢惡化的時候擺脫對美國上游企業軟件的依賴。

    至于這一次的實體清單,乍一看琢磨不出個什么門道,不過差評君仔細想了想,其實無非就是兩個原因:錢和技術。

    這次上榜的幾家公司似乎不像領跑 5G 的華為一樣,在各方面的技術積累都 6 得飛起,但你可知道他們在市場上都成功得擠壓到了同類美國企業。

    就拿大華和海康威視來說吧,他們最早只做一樣東西:攝像頭。

    如果我們家里想買個攝像頭看看孩子看看老人看看寵物,可能我們會考慮買個小米或者 360 的攝像頭。

    但如果要是一棟大樓或者一大片廠房要做這種安防監控的話,那就不是買上面那種消費級的攝像頭給它們連上網這么簡單了。

    就好比說要安排一場演出,不是光把一群準備了節目的演員拉到舞臺上就完事了;還得有人控制音響、有人控制燈光,還得有人安排每個節目的出場順序怎么串聯起來。

    而大華和海康威視,就是不僅造攝像頭,還造攝像頭的管理系統;所以大華和海康威視的攝像頭在企業安防領域很有市場。

    在國內,大華和海康威視早就靠著各自的領先技術拿下安防監控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一些產品還遠銷海外,在外國市場站穩了腳跟。

    不過雖說攝像頭管理系統做的不錯是一件可圈可點的事情,可稍微想想的話,好像也不怎么值得美國為了這個就直接動用實體清單這個大殺器吧。

    所以還是提到「 遠銷海外 」這點,因為這兩家的攝像頭早就在不聲不響之間,占領了美國的大使館和軍事基地。。。

    甚至美國打算拆除機構里中國產攝像頭的時候,都分不清到底哪些攝像頭不是中國的:因為還有一些大華和海康威視的攝像頭,是貼了其他國外品牌的標簽在當地出售的。

    由于中國企業攝像頭做的好,搞得美國企業都放棄自己研發攝像頭了,簽個協議貼個牌,買的時候收個貼牌分成,日子過得多滋潤。

    自己國家的企業都不打算搞研發了可怎么行,所以美國祭出實體清單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強行禁止美國的上下游購買中國廠商的安防產品。

    這樣廠商不能買中國的攝像頭貼牌賣,用戶也不能買中國的攝像頭拿來用,最后美國的廠商必然會繼續做自研的安防產品了。

    嗯,也算是一種單邊保護主義了,他們得攝像頭產業被咱們干得要保護了。。。

    就像華為手機在國外賣得和國內一樣好,自研的 5G 通訊基站還在各國搶了美國同行的不少訂單一樣,大華和海康威視這兩家靠安防管理系統搶了美國同行蛋糕的企業,自然也別想得到美國的好眼色了。

    賺了美國的錢雖然是導致大華和海康威視上了清單的其中一個原因,不過差評君覺得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更重要一些:這兩家因為做攝像頭,搞起了 AI 圖像識別的研究。

    譬如我們國家現在在火車站、機場甚至汽車站都已經使用了身份證刷臉進站,正確率和響應速度水平都很高。

    AI 圖像識別還可以幫助場館統計客流量制定疏導方案,在旅游景點幫助尋找走失的老人和小孩,用好了對社會益處多多。

    記得今年有個 BBC 的記者偽裝成逃犯想來挑戰中國的 “ 天網 ” 系統,結果剛跑了 7分鐘就被抓了。

    在這方面,美國的科技企業并沒有領先中國多少,大家差不多同時起跑,像前面提到的曠視、商湯、科大訊飛等公司,就是一直在 AI 圖像識別方面走在國際前列的公司。

    像海康威視,大華等公司,有近三分之一的營收都來自海外,尤其是海康,連續七年蟬聯監控行業全球第一,占全世界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 22.6%。。。

    你想想,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視頻監控產品都不屬于美國,是不是美國的利益就受損了?美國既怕自己監控不了別人,又怕自己被別人監控,所以美國只好舉起了實體清單的大旗,試圖把中國的這些公司扼殺在搖籃里。

    美國這么一搞對中國的相關行業來說其實是有些要命的,雖然中國的 AI 算法已經不錯了,但想讓算法跑起來,還得有 AI 芯片才行。

    可惜目前大部分的國內公司依舊在使用 NVIDIA 的 AI 芯片進行 AI 運算,實體清單一出相當于讓大部分國內公司的 AI 算法在短時間內變成了一串沒有任何用處的代碼。

    雖然此舉也讓 NVIDIA 的股價產生了下跌,但用短暫的股價下跌換中國全行業一次停擺,在美國的眼里明顯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這一次的實體清單明顯給中國的高科技行業再一次敲響了警鐘,光有大樓不行,還得有地基;美國只要撤掉地基,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廢掉一個行業。

    雖然美國對這些企業來了一次「 釜底抽薪 」,但咱們一直有個居安思危的好傳統:

    目前攝像頭除了一些傳感器依賴外國企業大部分已經實現國產,AI 芯片也有華為的昇騰訓練芯片和阿里的含光推理芯片。

    但這幾家企業可能是需要很多時間來做遷移和適應,甚至性能也會打折扣。

    今年咱們的科技企業在美國處處受制,一方面打破了「 科技無國界 」的美好愿景,另一方面也側面證明了我國的科技企業已經足夠強大,甚至需要用政治手段來打壓了。

    我們受到的打壓不少,但做到的技術突破同樣也不少 —— 那些殺不死我們的,會使我們更強 。【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差評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東方網力等兩公司回應被列入實體清單:不影響日常經營
    美國“實體清單”擴容,奇虎360云從科技等24家中企入列
    【周末閱讀】8家公司又上美國實體清單,美國到底在怕什么
    被列入“實體清單” 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齊發公告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