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一超多強”模式已難以支撐公司發展,科技公司需要瘦身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今年以來,許多大的科技公司走開始走上分拆之路。先是電商巨頭eBay將購物商城業務和電子支付服務PayPal分拆;再是惠普將企業硬件和服務部門剝離;就連老牌殺毒軟件公司賽門鐵克也一分為二。近日,IBM意圖拆分其虧損的半導體業務越發讓大家意識到“一超多強”的模式已經難以發展,那么通過拆分瘦身就一定能漲價嗎?什么樣的公司才適合通過分拆來發展呢?


    城頭變幻大王旗。

    科技產業日新月異,新興技術和理念層出不窮,手機巨頭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三年內從輝煌無限到衰落變賣算是給所有人提了個醒:沒有什么是不朽的。

    當變革不可避免,主動迎擊去適應的玩家總能給人更大希望。而從最近大家應對趨勢的手段看,分拆業務、聚焦迎敵成了一種新時尚。

    分拆忙

    科技圈早年最流行的業務模式的標準配置是“一主一輔”:主業當現金奶牛,輔業布局未來。這種模式在2000年后已經被打破,“一超多強”的業務格局成為部分公司新寵。

    而在產業形勢變化更快的今天,很多科技巨頭們一夜間發現曾經堅固的護城河開始被填平。當內部的自發式增長已經不足以支撐公司的發展和投資者的期望時,一些公司通過不斷的收購獲得創新基因,而另一些公司則采用“陣痛療法”,通過業務的分拆和剝離來試圖浴火重生。

    9月底,電商巨頭eBay宣布,要將購物商城業務和旗下電子支付服務PayPal分拆,后者將單獨上市。eBay公司CEO約翰·多納霍(John Donahoe)終于意識到,一個獨立的PayPal支付業務在數字支付市場上將會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其增速大大超過了商城業務。

    緊接著,曾經的“硅谷名片”惠普公司10月6日宣布,要直接把自己一分為二——將漸入頹勢的電腦和打印機業務與高速增長的企業硬件和服務部門剝離。當然以惠普的架子,兩家新公司年營收都超過500億美元,都在世界500強的中上位置。而從董事會的人事安排看,女董事長兼CEO惠特曼選擇繼續執掌的惠普企業公司無疑是未來的重點。

    老牌殺毒軟件公司賽門鐵克也來湊熱鬧。10月10日,這家憑借“諾頓”一度成為殺毒軟件代名詞的老牌公司宣布,賽門鐵克將拆分為兩家獨立上市公司,分別專注于安全業務和信息管理業務。

    最近又有新動作的是“百年老店”IBM。在上半年將x86服務器部門正式交給聯想后,IBM又傳出新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BM已同意分拆其虧損的半導體部門,將其交給芯片代工商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管理,為此它將分三年“倒貼”15億美元給格羅方德。

    這還不夠,“好事兒”的華爾街分析師們還在積極羅列下一個應該分拆的科技巨頭:施樂、微軟、亞馬遜……在他們看來,一些公司的價值因規模龐大、運營復雜而被壓制,通過分拆則能專注于利益和未來發展。

    就在前不久,網景創始人、硅谷先驅人物安德森公開表示:“我認為,未來五年之內,所有誕生滿20歲的大型科技公司都會實施分拆?!彼J為科技巨頭只有通過分拆變成小規模公司,才能夠更快速行動。

    這么算起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分拆并出售移動終端業務、謹守通信設備服務主業的決定還算是有先見之明了。

    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個中辛酸誰知道?

    大公司邏輯

    簡單來看,在一波又一波創新浪潮的沖擊下,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均面臨著業務逐漸龐大后的增長乏力等通病。而他們分拆的邏輯也都比較一致:通過分拆將資本市值和股東價值最大化,另外分拆后的新獨立公司可以實現業務聚焦、增強市場反應速度,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們知道,102歲的IBM誕生于一個靠出售封閉、昂貴軟硬件系統賺大錢的時代,而互聯網和創新帶來的開放、便捷和相對便宜的云計算業務,都有可能也正在瓦解它的利潤堡壘。盡管它一直在“跳舞”、“瘦身”,但面臨亞馬遜、谷歌這些天生帶著互聯網基因的對手,似乎仍然不被看好。

    當然,以IBM的體量,出售一個小小的半導體部門算不上分拆,更像是處理“不良資產”。

    但值得關注的是,IBM剛剛放棄了承諾已久的5年期盈利目標,近期財報也很難發現大的亮點,不斷向外界承諾的云計算、智慧地球以及未來計算的路線圖顯然不如硬件+軟件和服務兩個產品格局更讓人一目了然。

    如果要細看,IBM也可劃分為兩塊:一個去年銷售額達570億美元的服務部門,它已經飽和,且處于下滑當中;另一個是規模達400億美元的硬件與軟件部門,它面臨一些挑戰,但還有很大的潛力。

    華爾街也有好事者最近正在動這個心思,不過綜合來看,IBM整體分拆的可能性很小。

    判斷一個公司是否有分拆基礎至少要從三個維度判斷,創新力、運營效率以及顧客親近度,且要分整體和各主業同時考慮。

    我們看到,IBM不斷精簡硬件業務的同時,在軟件和云服務上卻不斷加碼收購——自2007年開始,IBM已先后收購了超過15家擁有云計算專業知識的技術企業,并仍將持續——它在一輕一重兩個方向的舉措都越發明顯。

    估值利好

    當然,站在股東和投資者的角度,公司分拆的財務利好也是重要因素,并且常??梢詾椴①忎伷降缆?。

    因為一家公司高增長的業務往往并非主營業務,對當前業績貢獻有限,資本市場對此有時缺乏合理估值方式。而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將公司不同業務進行分拆有助于厘清這些業務各自的運營和財務狀況,從而便于潛在收購方或被收購方進行評估。

    摩托羅拉算是一個例子。在2011年,不斷虧損的摩托羅拉移動分拆后賣給谷歌,進而再交給聯想,在這個過程中,摩托羅拉系統的股價一路上漲至今。

    eBay分拆出PayPal也是這個邏輯。后者作為美國領先的支付服務提供商,在支付技術競爭如火如荼的情況下,價值和地位都在不斷提升,谷歌等巨頭也一直有收購意向,但由于eBay和PayPal之間的復雜關系而難以達成。而分拆之后則有可能獲得高估值,并方便出售。

    往往主動進行戰略調整與業務分拆,有時候能夠帶來更好的效率。

    2011年,淘寶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和客戶屬性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經營C2C業務的淘寶網、提供B2C電子商務服務的淘寶商城和一站式購物搜索引擎一淘網。顯然,調整后的三家公司更加專注和聚焦于自身業務,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變化中快速決策。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分拆后的公司能夠實現業務聚焦、增強市場反應速度,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適合通過走分拆這條路來刺激其發展,需要判斷其創新力、運營效率以及顧客親近度,且要分整體和各主業同時考慮。摩托羅拉就是很好的案例,分拆后先后賣給谷歌和聯想,收到很好的效果。【責任編輯/董蕾】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一超多強”模式已難以支撐公司發展,科技公司需要瘦身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