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兩年卡、個人年卡、親子卡、家庭卡,便宜出售了……”
在跑路前夜,健身房的大門早已悄悄上了鎖,可銷售們依舊很忙。他們正忙著在朋友圈爭分奪秒、聲嘶力竭的推銷著健身房的年卡。
第二天,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健身房的門口貼出一張通知:
迫于資金嚴重緊張等壓力,邁峰健身已經連續數月虧損,嚴重的入不敷出,從6月1日起暫停接待會員進行健身。
這是一場發生在石家莊的健身房跑路事件,這場末日前的瘋狂撈金上千名會員幾乎沒有一人幸免:
嶄新的年卡還沒退,有些會員衣服甚至還鎖在柜子里,損失最大的是那些卡里還買了上萬元私教課的人……
經營不善、倒閉、欠薪、投訴、跑路……似乎已經成為了健身房的死循環。
更嚴峻的現實是:
相同的運營模式,相同的撈金套路,相同的倒閉方式,幾乎全國每個城市每個月都在發生。
1、讓大爺大媽放棄廣場舞,瘋狂擴張的高光時刻
2001年,當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時,整個國家都沸騰了起來。
奧運會結束之后,國務院決定將每年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希望在8月8日這一天,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樂、健康地從事體育健身活動。”
在那兩年,沒有哪個詞的熱度可以超越健身這兩個字。
開健身房,成為很多老板的最優之選。
是因為他們熱愛中國體育事業,想為全民提供一個好的健身環境嗎?
很顯然,并不是。
開健身房門檻低,來錢快,這幾乎成了健身圈里心照不宣的共識。
很多健身教練都告訴刀哥,健身房的老板們并沒有什么心思打理健身房:主業可能是炒房、炒股或者其他投資,健身房不過是他們的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產業。
這個時期,北京和上海一馬當先,相繼出現了浩沙、中體倍力、青鳥,威爾士、一兆韋德等健身機構。2002年,北京的平均薪資剛剛到兩萬,辦一張中體倍力的年卡就得搭上一半的年薪,賣到1萬元。除了這些知名的大品牌,2010年全國各地開出了大大小小3245家健身俱樂部。
開店越來越瘋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新增的會員數量有限,無法彌補成本缺口,這些健身房想的不是改善健身房質量,留住老會員。
他們的“神奇操作”是:開更多的店。
比如1年開50家,如果新店在兩三個月內不能回攏資金,就迅速關掉,換地方再開一家,而上一家店會員的卡費也不予辦理。
但這樣的做法給健身房埋下了一個很大隱患:一旦新店拓展不順,整個現金流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根本沒有任何抗風險能力。
為了更快收回成本,健身房把一個能力發揮到了極致——賣卡。
這些健身房一般會誘導顧客辦理年卡甚至是三年卡。之后,會有專業的體測及私教體驗,從私教課程再回攏資金。
買50節贈20節,買100節100節,他們并不在意課程單價是多少錢,只在意一次性能收上來多少錢,更多的儲值才能幫助他們繼續擴張。
2018年,《中國健身行業白皮書》公布了一組數字:
辦卡和私教課的兩項收入,在健身俱樂部的收入結構占比中占到了89.3%,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傳統健身房“賣卡+開店”的畸形發展模式就此形成。
這種模式導致的后果就是,健身房高峰時刻人滿為患,擁擠不堪,器械排隊,體驗極差。
但健身房并不在意你的訓練體驗,會員多了,接下來的收割機會就大了。但健身房并不在意你的訓練體驗,會員多了,接下來的收割機會就大了。
2
中國最老牌健身房巨頭坍塌背后,
是一家接一家的崩盤
沒有任何行業可以忽視用戶體驗,蒙眼狂奔,健身行業也一樣。
傳統健身房的“末日審判”并不是這兩年才開始:事實是,在2013年,中國的5000多家健身房,80%基本在維持或虧損狀態。
危機之下,一些健身房的“黑暗人格”開始全面爆發。
2019年5月,廣東中山沙溪大咖健身,跑路。
這家大咖健身開卡的會員有三四百人,涉及金額300多萬元。
“辦卡時候健身房承諾辦兩年卡送一年,總共是三年,金額是1888元,我那天去健身,就毫無征兆的關門停業了!”
最可氣的是,在倒閉之前,銷售還在不斷跟會員撒謊,稱健身房會建造游泳池,誘導消費者升級會員服務。
但誰也沒有見過這個“游泳池”,因為圖片上的游泳池居然是PS上的。
到現在,這家在健身房門口張貼著由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該健身房負責人羅先生發出的公告,公告上寫明該健身房同時還欠了35名員工近20萬的工資!
2019年5月,石家莊邁峰健身,跑路。
“我們一開始還相信他是經營不善,可關門的頭一天晚上他還在辦卡,不是惡意詐騙是什么?”
邁峰健身的會員更慘,在跑路前夕,他們像皮球一樣被健身房踢來踢去。
先是和平店的健身房貼出因經營不善倒閉的通知,會員都被安排到林蔭店去鍛煉,但就在六月初,新開了林蔭店也突然關門,會員的私人物品甚至都沒來得及拿出來。
2019年,北京市浩沙健身金隅店,創始人欠款12億跑路。
全國擁有超過160家健身房門店的老牌健身房,同樣毫無底線。
在倒閉前夕,浩沙健身房的會員們發現,健身房開始無緣無故的取消團操課,洗澡限時,經常性的斷水斷電。
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游泳場館,水已經泛綠,飄著不明物質,而且可以聞到迎面撲鼻的惡臭。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水也沒人維護,越來越綠,他們甚至還拿泳池的水去沖廁所,因為沒有水。”
而這時候銷售在干嘛呢?在不斷推銷便宜的年卡甚至五年、十年卡。
“我就是在2月份買的卡,3月8日婦女節的時候還搞什么優惠,感覺這段期間是在瘋狂的斂財。他們好多老會員也是這段時間續的卡,一續就續了五年。”
欺騙的會員有上千名,損失最多的超過五萬元。
在深挖健身房跑路現象的過程中,刀哥還發現了一種更惡劣的現象:
以預售的方式,空手套白狼。
膽子大到連健身房都不用開,招幾個銷售在地鐵口以健身房即將開業為理由,誘惑用戶辦預售卡,金額也不大,從50-500不等。
什么時候錢圈夠了,什么時候群就解散了,換個地鐵口繼續作戰。
3、壓垮傳統健身房的三座大山:重資產、低復購、新勢力
除了會員,一些教練也成為了傳統健身房利益的犧牲品。
在金錯刀的讀者里,有一位10年換了6家健身房的資深教練,說出了一些真相:“在健身房里最抬得起頭的不是會上課的私教,而是最會賣課的私教。”
隨便一家健身機構的私教辦公室里,最醒目的一定是一塊私教銷售排行榜,顯示著10多位私教本月任務完成情況和考核指標。
為了鼓勵私教不斷提升賣卡的能力,這些健身房甚至涉及出非常變態的提成方式:
底薪只有一兩千,賣課的提成比課時費還多,能拉來客戶,這筆抽成則更龐大,至少是消費金額的10%。
一般一個健身機構有20至30位私教,只有2、3位是頂尖的,他們也成了首席營銷員,專門上體驗課,往往以優惠為名不簽合同不開發票,而一旦消費者購買課程后,就會換其他教練上課。
有些傳統健身房,每月都有一個開單日——“這天,健身房的所有教練必須全部開單,死纏爛打的也得開單!”
內部培訓中有一個關鍵詞——逼單。
這些私教必須學會如何在跑步機前跟會員搭訕,如何在會員訓練的時候提出問題,賣出課程,否則的話就會在下班時留下來加跑十公里或者談話到凌晨一兩點。
這樣的惡性循環里,很多有能力但拉不下臉賣課的教練被逼走;留下的要么是精英,要么是只會賣課的銷售,背地里卻極其陰暗:
于是,傳統健身房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里:
不顧復購率的大肆開店,嚴重忽略用戶購卡后的體驗,優質教練的流失,到最后等來的結果只能是一家接一家的關店、倒閉、跑路……
結語:
在一項“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放棄去健身房了?”的調查里,有人回答:
瘋狂的逼單,讓我覺得自己只是印鈔機。健身房從沒有從會員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
在互聯網健身勢力和私教工作室的崛起下,他們一個在產品上下功夫,一個在服務上下功夫,而幾千平米的傳統健身房卻顯得弱不禁風、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賣卡開店容易,一旦遇到場地租賃合同到期,需要一大筆資金重新簽訂的時候,擴張越瘋狂,資金鏈就越容易斷裂。
騙錢跑路,成為了壓倒用戶善意和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金錯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