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恒大為造新能源車頻繁拿地:6天內買下超90萬平方米

    為了恒大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投產,許家印近期頻繁出手拿地要造汽車基地。

    4月17日,天津國能生活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底價3.649億元、樓板價約2800元\/平方米拿下天津濱海新區濱海科技園的一宗住宅、商服用地。

    資料顯示,該宗地塊位于天津濱海高新區濱海科技園內,即未來科技城的核心區。地塊南至創新大道、西至中心莊路、北至惠全道。擬出讓土地面積約為7.24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13.03萬平方米。

    按照掛牌出讓協議內容,競得人需按照高新區產業規劃布局,在濱海高新區范圍內落實投資額度不低于2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前由競得人就上述事宜與高新區管委會簽訂相關協議。若競得人未履行上述要求,出讓人有權取消該宗地競得人資格且已繳納的保證金不予退還。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天津國能生活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月22日,注冊資本3000萬元,股東為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大股東為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1.11%。

    而國能新能源電動汽車公司的大股東為恒大,持股比例為51%。

    今年1月15日,恒大健康(00708.HK)公告稱,公司以9.3億美元收購電動汽車公司NEVS(國能)的51%股權并獲得多數董事席位。

    “恒大造新能源車的決心非常大,我對這個產業非常看好,決心非常大,相信一定能成功。”這是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此前在中國恒大(03333.HK)2018年業績會上說的話。

    許家印當時在業績會上表示,“一年過去了,恒大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投入的力度比較大,決心比較大,產業布局也是比較大。恒大既然選定新能源汽車這么大戰略市場,恒大進入,要做好企業必須是產品品質一流,必須是擁有世界頂級整車制造企業。”

    的確,許家印在加快恒大造車的進度。

    除了在天津拿地之外,4月12日,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披露的信息顯示,南沙2019NGY—2地塊被恒大國能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以8.47億元底價拿下,占地面積約85.8萬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該地塊位于萬頃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園西北部,靈新大道以北,萬新大道以南,在原恒大FF南沙區生產制造工地旁邊。

    招標公告要求,南沙2019NGY-2地塊競買申請人須在南沙設立項目公司,其主要經營范圍為車輛工程的技術研究、開發,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及零部件制造,汽車銷售等。其競買申請人或其控股股東(或關聯公司)近三年連續為《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競買人或其母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須擁有自主創新的互聯網智能汽車平臺技術,并擁有不少于200項專利技術。此外,競買申請人或其股東的中國總部需在南沙,負責中國區域運營。自土地移交之日起,恒大要在1個月內動工開發建設,24個月內建成投產。

    在造車產業上,許家印除了頻繁收購和汽車業務相關公司之外,還注冊成立了多家和汽車產業相關的公司。

    截至目前,許家印對汽車行業的投入已經涉及從整車生產,到電池提供,再到經銷商,幾乎覆蓋了汽車整個產業鏈,總投入已達到約283.53億元。

    許家印此前曾宣布,恒大在近五年內不會再涉足其他更大的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恒大產業的龍頭。

    按照恒大的造車計劃,計劃三年內實現50萬輛—100萬輛的產能建設,同時逐步實現量產,首款產品將會在今年6月份全部投產。【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恒大為造新能源車頻繁拿地:6天內買下超90萬平方米)

    來源:澎湃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恒大求救羅生門:真假“資金壓力”判斷題 背后隱藏有預謀做空?
    【IPO】恒大汽車:擬發行人民幣股份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恒大FF變更法定代表人 南沙基地建設正在推進中
    【深1度】恒大造車狂想曲:人人見,人人哇?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