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見解】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信惹上美國兩黨之爭


    一向低調的貝佐斯最近頻頻上新聞頭條。

    上周沸沸揚揚的離婚事件剛剛塵埃落定, 這周又因為發布年度致股東公開信而備受關注。

    這也難怪,誰叫他身價是馬化騰、馬云、李嘉誠和王健林的總和,即使離婚后仍然是世界首富,又一手創造出亞馬遜這樣的商業奇跡,市值是騰訊和阿里的總和(詳見“世界首富如何創造出人類商業史上的奇跡? ” )。

    光芒四射的成功人士,想低調都難。

    而成功人士尤其是一言九鼎的重量級人物,大家都想效仿。 因此,投資界聽巴菲特,實業界看貝佐斯,兩人每年致股東公開信是都會引起轟動。

    自亞馬遜1997年上市以來,貝佐斯每年發布致股東公開信,這些公開信成為商業史上經典的教材,信里的每一句都會被追隨者認真研讀分析。

    而昨夜發布的2019貝佐斯致股東公開信,主要談及亞馬遜的核心商業布局:電商、云服務、人工智能。 處處體現亞馬遜企業文化和貝佐斯的個人領袖風格: 低調務實,一切以客戶為中心。

    有點令我失望,因為和我兩天前寫的深度分析貝佐斯和亞馬遜的文章,如出一轍,但是仔細想想也有道理, 商業布局的戰略方向和企業文化,就像企業基因一樣,哪能說變就變呢?

    當然, 今年的公開信也有不少亮點:火力全開,左打eBay右批沃爾瑪,貝佐斯一反常態不再低調,同時也惹上兩黨之爭.

    用亮眼業績怒懟eBay。

    亞馬遜自營業務從1999年的16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1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5%。同時,亞馬遜第三方銷售額已從1億美元增長到16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2%。 第三方銷售在2018年占總銷售額的58%,已經成為絕對主力,這都歸功于Prime會員和FBA (Fullfillment by Amazon, 亞馬遜提供的物流配套服務)。

    然而一向低調、不喜歡挑事的貝佐斯,筆鋒一轉,居然在公開信里罕見地指名道姓提出eBay 不如亞馬遜,并拿出翔實的數據來證明:eBay年復合增長率才20%。 此話一出,導致eBay股票應聲下跌4%,可見貝佐斯致股東信影響力之大。

    不幸躺槍后, eBay的CEO Devin Wenig隨后在推特上回擊兩點: 第一,亞馬遜不是號稱只專注于客戶而不專注于競爭嗎,這次怎么一反常態?致股東信就專注于客戶、公司目標策略好了,別惹是生非四處開炮; 第二,eBay和亞馬遜不一樣,不和賣家競爭,也不捆綁一大堆服務來制造競爭門檻。這些回應才勉強止住eBay股價下跌趨勢。

    不害怕失敗,雖然失敗規模有可能很大。

    亞馬遜的成功來自于執著的追求創新。 但是創新有代價,有失敗, 比如亞馬遜的手機業務Fire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但是亞馬遜不害怕失敗。隨著亞馬遜體量這么大,失敗也會被放大,可能是幾十億美元級別的 ,但是亞馬遜有實力,也失敗得起。

    貝佐斯這次是給股東打個預防針,做好預期管理。亞馬遜太成功了, 25年來幾乎一帆風順, 股價節節上升, 股民的期望值和胃口都被吊得很高。

    市場調查不一定有用。

    去做市場調查,聽取客戶的需求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客戶沒有說出來的需求,也要善于發現并致力于去滿足。 比如云服務,比如DynamoDB( 亞馬遜研發的高效且便宜的商用數據庫),還有Echo智能音箱,這些產品,都不是客戶需求提出來的,都是亞馬遜團隊深入挖掘需求并創造性地打造出一片廣闊的市場。

    這些話體現了亞馬遜處處領先一步的創新進取思維,保證了亞馬遜保持一直被追趕、卻無法被超越的地位。

    線上霸主不夠,要走實體線下。

    亞馬遜雖然已經是線上電商霸主,可是在全球包括線上線下在內的總零售里,亞馬遜還只占據小于10%的一小部分。亞馬遜要把重點放在線下業務擴展上,以Amazon Go, 無人零售店為突破,吸引更多的客戶。

    貝佐斯這么說有兩個目的:

    第一,這是對反壟斷提案的一種防范。美國監管層已經意識到亞馬遜這頭巨無霸的影響力,因此有些國會議員比如總統候選人伊麗莎白·沃倫就提議要用反壟斷法把亞馬遜拆分。 貝佐斯認為亞馬遜雖然在電商占領市場絕對優勢,可是在線下才剛剛起步, 不算壟斷。

    第二,明確亞馬遜未來發展重點。 Amazon Go 線下無人零售,結合了人工智能、云服務等多種新技術。 亞馬遜有這樣的能力和決心,成為未來零售發展趨勢的引領者。這讓線下零售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倍感壓力,尤其是巨頭沃爾瑪。

    提高最低工資,挑戰沃爾瑪,卻惹上兩黨之爭。

    亞馬遜提高美國所有正式和非正式員工的工資,最低工資到15美金每小時,折合人民幣100元。

    貝佐斯在信中說:“今天,我挑戰我們的頂級零售競爭對手(你知道你是誰!),匹配我們的員工福利和15美元的最低工資。你們趕快行動吧!最好你們提到16美元,然后向我們發出挑戰。這是一種有益于每個人的競爭。“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是沃爾瑪作為全球最大的實體零售店,這下坐不住了。沃爾瑪最低工資是11美金每小時,遠低于亞馬遜的15美金每小時。正面跟亞馬遜打最低工資戰,沃爾瑪肯定承受不了。

    但是亞馬遜也有她的命門。

    沃爾瑪的高管Dan Bartlett也不指名道姓卻又針鋒相對地在推特上立刻回擊到:“零售業的競爭對手(你知道你是誰!),要不要多付點稅?”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亞馬遜2018年獲利110億美元,但卻沒有繳納任何的聯邦稅。因為亞馬遜追求發展的戰略, 把大部分利潤投入研發, 反而要因為高額研發投入, 領取聯邦政府1.29億美元的稅收返還。

    而沃爾瑪當年交了32億美元的稅,這讓沃爾瑪回應顯得理直氣壯,股價不跌反而漲了1%。

    美國一些參議院坐不住了,尤其是民主黨。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麗莎白.沃倫(又是她,盯上亞馬遜了), 當天立刻公開表示,要推動稅法改革,強制利潤大于1億美金以上的公司,交不低于7%的公司稅。 并且點名亞馬遜, 稱新稅法改革就是為了防范亞馬遜這樣大公司,利用共和黨推出的減稅法案,賺大筆利潤卻一分錢不交稅。

    民主黨總體對大公司更加嚴厲,而共和黨傾向于更加友好, 兩黨在稅法上爭得你死我活。亞馬遜不可避免成為兩黨之爭的焦點。

    看來,兩巨頭線下零售業的激戰,夾雜兩黨之爭,已經硝煙四起。

    貝佐斯在信中最后,以一句經典的話結尾,這句話重復出現在他每年的致股東信中:

    “和以前一樣,我附上1997年我的第一封致股東信。 我們永遠是剛剛開始。 As always, I attach a copy of our original 1997 letter. It remains Day 1. ”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責任編輯/江小白】

    (作者為財經評論員,金融科技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馬斯克怒懟貝索斯抄襲,多年宿敵的新江湖戰事
    馬斯克炮轟貝索斯:亞馬遜收購Zoox是在盲目模仿
    【見解】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信惹上美國兩黨之爭
    全球首富貝佐斯完成財產分割 前妻成世界第3大女富豪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