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觀點】許家印的變與不變

    許家印變了,恒大變了。

    聚焦現有產業,是恒大的關鍵詞。

    3月26日,恒大公布年報,業績爆表。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拋出一句話:未來五年內,恒大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

    這顛覆了大家的刻板印象,自從2018年定下房住不炒主旋律后,幾乎所有房企都在突圍和轉型,而從2010年便開始摸索多元化之路的恒大——在體育、快消、旅游、健康產業均掀起巨浪的恒大——現在宣布,不擴張了,出乎市場預料。

    許家印變了?為什么?

    恒大“善”變

    世界上惟一不變的是改變。其實,許家印一直在變,恒大一直在變。

    從1996年以來,恒大一共經歷了七次戰略決策大調整。

    還記得,2006年,許家印提出“拓展全國、邁向國際”,用三年時間再造20個恒大。當時很多人都覺得,瘋了吧,怎么可能?!但事后來看,這個決策頗具前瞻性。

    證據就是,恒大業績蹭蹭蹭的往上飆,十年內銷售額增長了220倍!總資產增長150倍!納稅總額增長160倍!秒殺99.99999%的公司。

    在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國內融資收緊,房企首當其沖。2017年,許家印決定再次轉型,正式進入“新恒大”時期。

    新恒大堅定實施“規模+效益”的發展模式,配合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在保持規模適度增長的同時,重點注重增長質量。

    恒大轉型的前提是,房地產行業大轉型,黃金時代落幕,白銀時代到來。房住不炒、千城千策,房地產必然進入穩定加區間震蕩的階段,2018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增速分別較2017年回落6.4和1.5個百分點,許多企業日子不好過,港股表現的最明顯。

    目前,大約400家香港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盈利預警業績下滑的超過290家,綠城、富力盈利降幅超50%。

    “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能展現恒大的功底”。市場震蕩,考驗的是企業的內功。新恒大戰略結果出爐,業績兩年大增。

    2018年,業績增長到亮瞎市場的鈦合金眼。

    2018年,核心凈利潤783.2億,同比大增93.3%,凈利潤722.1億,同比上升106.4%,毛利潤1689.5億,上升50.5%;營業額4662億,同比大增49.9%;總資產達18800億,凈資產3086億,現金余額2042億。

    業績、現金,一樣不缺!

    許家印的不變

    管理學有句格言:“戰略制定者的任務不在于看清企業目前是什么樣子,而在于看清企業將來會成為什么樣子。”作為中國最具敏銳嗅覺的企業家之一,許家印也算是國內企業家中少有的既能熟練掌握企業巨艦的每一個齒輪,又能抬頭看清未來之路的掌舵者。

    許家印“善”變,在于其敏銳的嗅覺及超前的戰略眼光,正是這些變化,讓恒大趟過激流,避過暗礁,最終成為中國房企中的領頭羊。

    但許家印又是“不變”的,比如他對實業的執著——早年鋼廠的崢嶸歲月在他身上留下深刻印記,業績會上許家印就笑稱“我們對汽車產業還是很有信心的,你不要忘記我是車間主任出身的,我干了十年的車間主任,還是有制造業基本功的。”

    做企業很辛苦,需要超出常人的毅力,但是只有毅力還不行,還要有企業家精神,我是深有體會。

    能把恒大做這么大,許家印身上有很強的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有可能是后天養成的,也可能是先天性格決定。所以,許家印會永不停歇。他在發布會上說,恒大的做事風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

    許家印不變的還有,不忘本,“沒有脫離人民群眾”,恒大的扶貧并不是從近兩年才開始的,十多年前就開始了,這些年一直在扶貧,而近幾年更是在貴州包縣、甚至包市扶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下。

    變讓企業更強大,不變讓精神更強大。

    恒大布局兩大消費賽道 房和車

    全球前十大房企,中國開發商擠進去七個!

    當年孫宏斌噴賈躍亭的時候,說過“金句”,“他們(指樂視)是小買賣,我這是幾千億的大買賣!”

    確實,以開發商的體量,很多產業都是小生意。有這個基本認知,就能很好理解新恒大的產業布局了。

    糧油、乳業、礦泉水產業,能夠打通毛細血管。部分帶有公益性質。一年幾億、幾十億,對比恒大主業一年6000千億的銷售規模,只能是大樹上的小分杈。

    現在恒大的棋盤上,布局著旅游、大健康、汽車等產業,基本上都是萬億規模的空間!看似閑閑落個子,背后是多年的經驗、內功,經過多年調研和探索,新恒大找到的秘密武器。

    3月26日,許家印明說,恒大產業布局的標準就是,與恒大的規模體量相匹配,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

    恒大布局了幾條大賽道,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恒大穿著一身亮閃閃的衣服,格外扎眼。

    2015年以來,新能源車成為中國最火的創業項目,融資規模和輪次不斷挑逗大家的神經。

    房和車是消費兩大件,汽車行業,未來在終端、新能源、互聯網領域容量可以跟房地產并駕齊驅。

    2001年底,我國加入WTO,汽車銷量跟隨房地產一起急劇增長。2002年,我國國產乘用車市場(不含微客)銷量為126.17萬輛,到2012年,市場銷量高達1322.64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26.4%。2010年,國產乘用車市場銷量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為1130萬輛。

    汽車,是僅次于房地產的消費大賽道。

    房地產轉型,汽車制造同樣在轉型。這么說吧,誰能夠獲得新能源、互聯網車的核心技術,誰就能夠執未來制造業之牛耳。

    新能源車行業投資如此之高,風險如此之大,各路資金仍然前赴后繼,原因就在于此。據博世中國統計,截至2017年11月,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已經超過60家,這個130多年的古老行業迎來很多“玩家”。

    3月,Counterpoint智能機動性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僅電動汽車(EV)一項,2019年全球銷量預計將增長到約200萬輛,2017年才12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占一半以上份額。到2025年,預計每年將售出1000多萬輛電動汽車。

    為什么許家印造車值得期待?

    造車跟開發房地產一樣,都是資金密集型行業,不一樣的是,造車從開始就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沒有幾百億,沒有完整的商業模式,沒有大規模引進的人才,都是耍流氓。

    許家印跟普通造車的人不一樣。

    可能跟早年做過十年的車間主任有關,許家印對造車非常癡迷,極其執著。

    恒大造車,許家印是認真的,否則也不會宣布蟄伏多年,消化產業。如果他只是想賺快錢,沒有產業比房地產來錢更快,何必苦苦折騰,還消耗公司大量現金流?

    許家印看到了汽車行業的前景。這一次,他找到了一條最能發揮自己強項的造車之路——資金優勢。

    缺乏汽車整車研發制造能力?這都不是事兒!恒大并購了瑞典NEVS,繼承了瑞典薩博汽車核心技術,跟世界頂級超跑品牌科尼賽克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制造最頂級的新能源車。

    電池和電機制約恒大新能源汽車瓶頸?不存在的!恒大收購了卡耐公司,擁有目前世界領先的日本動力電池技術。恒大還收購了荷蘭的輪轂電機公司,瞄準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恒大收購的輪轂電機技術和生產的產品,已經實現了量產!

    造了車賣不出去?怎么可能!恒大參股了世界500強的廣匯集團,它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渠道,打通了銷售端。

    資金的力量用好了,就能打通產業鏈上的任督二脈。

    經過一年半時間,恒大已經研發出新能源汽車的智慧充電平臺,解決社區充電難題。

    如此快速布局汽車產業,除了強大的資金調動能力,還有完善的管理,強大的執行力。

    我堅持認為,在房地產、制造業做到塔尖的企業,在管理上必然上自己的獨門秘笈。管理大資金、大公司的能力,是建立成功車企的必備前提。有了不一定成功,沒有一定不成功。

    許家印有資金、有管理、有技術、有執著,五年蟄伏等于修煉內功。比起新入行的初創公司,我更看好恒大造車。

    新恒大格局初定,潮頭企業大戰略風起云涌,恒大是值得關注的那家。【責任編輯/江小白】

    (原標題:許家印的變與不變)

    來源:葉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一早報】豪擲3000億、發布6款車,許家印“速成”馬斯克?
    許家印為造車再出手:收購英國輪轂電機公司Protean
    中國首善許家印:納稅602億 捐款40億問鼎慈善家榜
    【觀點】許家印的變與不變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