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周二晨報】騰訊阿里爭奪香港“金融制高點” 誰能勝出?

    中國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第一季度即將落地,騰訊、螞蟻金服、小米集團很有可能獲得第一批牌照。為何互聯網巨頭對中國香港虛擬銀行牌照那么感興趣?未來對支付寶用戶、微信用戶的習慣有哪些改變?

    N姐了解到,從去年一年的情況來看,港交所已經成為騰訊和阿里的必爭之地,也包括小米這樣備受矚目的公司掛牌上市,真是好不熱鬧。美團、同程藝龍、寶寶樹等公司也紛紛赴港IPO,隨著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第一季度即將落地,眾人的目光也是集中在此方向,騰訊、阿里和小米紛紛出手,最終名單究竟花落誰家。

    香港,兵家必爭之地

    華爾街有句名言:誰掌握了世界金融,誰就掌握了這個世界。因金融為百業之首,占據全球產業鏈制高點,牽連到千家萬戶、行業利益分配,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互聯網公司也不例外,發展到一定程度不約而同涉足金融,百度有度小滿金融、阿里巴巴有螞蟻金服、騰訊有騰訊金融科技,而滴滴出行、美團點評和今日頭條等也各有各的金融業務。

    騰訊擁有全金融業務

    如今,又有一扇新的金融大門對互聯網公司敞開。

    1月14日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露虛擬銀行牌照第一季度即將落地。香港的虛擬銀行跟內地的互聯網銀行是一個模式,只不過互聯網銀行的經營范圍限制較大,虛擬銀行相對限制更少。

    照此推算春節過后2~3周就可能披露正式名單,之后才能正式下發牌照,而1月初香港金管局已向8家公司發出通知函將開展下一輪甄選,其中騰訊、螞蟻金服和小米集團為互聯網公司。

    為何騰訊、阿里和小米對香港虛擬銀行如此渴望,早早提出申請欲圖搶占拔得頭籌的先機?答案只有一個: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中國的金融“南大門”。

    英國智庫機構Z/Yen集團發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中國香港連續多年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為國際第三大黃金市場、亞洲最重要黃金市場,擁有悠久的交易歷史,以周六也開市聞名于世,黃金成交量僅次于倫敦和紐約。

    香港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市場份額占比超過70%,此外香港也是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二大外匯交易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量4370億美元。

    香港為全球第八大、亞洲第四大股票市場,2018年,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同程藝龍、海底撈(17.94, -0.04, -0.22%)、中國鐵塔(1.69, -0.04, -2.31%)等209家公司于香港IPO上市同比增長29.2%,創下2010年之后最新紀錄,總計募資2800億港元,位列全球第一。

    爭奪開戶、保險、理財業務

    其實,騰訊、阿里巴巴早已涉足香港金融市場。

    隨著一年近5000萬內地居民赴港消費,移動支付遍地開花逐漸成為潮流,例如微信、支付寶與港鐵合作,乘客通過特殊購票機掃碼出票入站;微信與中銀香港、工銀亞洲等銀行合作,為用戶提供移動支付、小額轉賬等服務,而支付寶也與多家商超集團合作順利挺進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咖啡店等,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移動支付、信用卡等服務。

    不僅如此,2017年初騰訊在香港設立了英杰華人壽,又是香港互聯網券商富途證券的第二大股東,而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2017年5月入股香港最大在線發票貼現交易平臺Qupital,8月又收購總部在香港的美國萬通亞洲保險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現今,有了虛擬銀行助力,撬動傳統市場、爭奪市場蛋糕更為容易、更為激烈。

    在香港線下銀行開戶要求較高,有的銀行要求附加購買高額理財產品,有的銀行的門檻最低1000港幣即可,但核查資料很嚴格。需要注意的是香港金融業對賬戶資金余額有最低額度,如果不達標要收50~400港幣/月的管理費。

    不出意外,微信、支付寶、小米錢包極有可能會與虛擬銀行打通,從而大幅簡化開戶門檻和流程,或許1港元就能開設一個資金賬戶,不會有最低資金余額要求,更不會有“罰款”這種奇葩規定,如此一來就會吸引廣大香港居民踴躍成為虛擬銀行用戶,順理成章有了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習慣,從而做大移動支付的市場蛋糕。

    虛擬銀行可賣保險,在內地成為爆款的百萬級互聯網保險也可花落香港,幾百港幣就可以獲得幾百萬保額,強烈沖擊傳統保險行業。此業務,騰訊與阿里巴巴的競爭預計有明顯差異化,以內地為例騰訊提供的保險產品保費相對較高、100種重大疾病可享受0免賠額處理,而阿里巴巴提供的保險產品墊付要求更低、投保范圍更寬泛。

    現有的香港保險比較復雜

    理財方面也大有作為,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港幣活期存款3.2萬億,港幣活期利率是0.01%,定期利率100萬以上招商銀行香港為0.82%,匯豐銀行香港為0.25%,雖然香港也有貨幣基金,但必須通過銀行渠道購買。

    有了虛擬銀行,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就可為香港居民提供類似“余額寶”的在線產品,盤活香港居民的活期存款,從而觸動傳統銀行的利益。馬云曾說過這么一句話:“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去改變銀行。”虛擬銀行牌照落地,互聯網公司又將打破一道籬笆,不知又有多少人寢食難安。

    內地可在線購買貨幣基金

    在內地阿里巴巴的余額寶搶占了先機,騰訊的理財通一直處于追趕狀態,差距不算小,而香港市場雙方處于同一起跑線,在爭奪傳統銀行市場時,雙方會采取哪些別苗頭的措施值得期待,這場精彩好戲不容錯過。

    誰能贏得競爭

    目前,阿里巴巴與騰訊是唯二的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金服2018年6月融資140億美元,安信證券給出1600億美元的估值,而騰訊金融科技在去年以獨立品牌亮相,天風證券給出1200億美元的估值。

    雙方體量龐大、財力雄厚,為了爭奪香港金融市場已經多次大打出手,2018年春節期間微信為與支付寶競爭燒掉上千萬港幣,一度超越支付寶,目前阿里巴巴還暫時領先但優勢不大。

    據香港銀行業統計,香港私人消費開支中,現金交易占40%,電子支付占60%,其中約八成是信用卡支付,移動支付成長空間很寬廣,而移動支付市場份額支付寶排第一占據22%的市場份額,微信排名第二占據19%的市場份額,另外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支付寶在香港注冊用戶已達150萬人。

    可見,誰能快速搶奪更多傳統市場的份額,誰就能勝出。【責任編輯/古飛燕】

    (原標題:騰訊阿里爭奪香港“金融制高點” 誰能勝出?)

    來源:鋅刻度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五晨報】騰訊阿里廣告斗法
    【周二晨報】騰訊阿里爭奪香港“金融制高點” 誰能勝出?
    騰訊PK阿里,投資“二選一”能否瓦解雙寡頭格局
    京騰聯盟步步緊逼阿里 新零售業競爭格局已定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