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周末閱讀】穩定幣穩定嗎?由USDT事件看穩定幣背后的邏輯


    5天前,本月15日,廣泛被作為加密貨幣與法幣的“穩定幣”USDT兌人民幣從6.70直線下跌至6.20,跌幅達到8%。一時間,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大漲、USDT持倉交易手、期貨大額爆倉、比特幣大額轉入交易所、USDT的競爭穩定幣種交易量上漲并增發……USDT暴跌引發的連鎖反應震動了整個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當日,加密貨幣總成交量比前日放大了127%,各大頭部加密貨幣隨即暴漲。那么在USDT暴跌的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邏輯?穩定幣是否如自己所宣傳的一樣,是錨定于某種資產的穩定加密貨幣?

    關于這些問題,網易區塊鏈請到了美國BTC Media亞太區CTO,Ripple早期開發者,武谷社區創始成員,IPFS原力區創始成員,哈希說首席區塊鏈課程顧問,通證經濟顧問,柚子杯黑客馬拉松巡回賽發起人古千峰。以及Hydro Protocol 創始人,Palantir的早期成員,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的技術副總裁,移動互聯網課程格子創始人,Random Block Capital顧問李天放。由兩位區塊鏈技術的專家來對穩定幣背后的邏輯和相關問題進行梳理和解答。

    以下是網易區塊鏈對二位專家的訪談內容,部分有刪改:

    機制存在漏洞,“穩定幣“并不穩定

    網易區塊鏈:在“USDT事件”后,市場對USDT的信任度直線下降,同時,各大交易所OKEx、火幣、FCoin、IDAX等紛紛開始上線其他穩定幣。USDT的信任崩塌是怎么一回事?市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USDT要完了嗎?

    李天放:?那么我先簡單介紹一下USDT,作為討論基礎。一般分析穩定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穩定幣的價格當下不是一塊錢了,那么我如何通過這個現象來賺錢呢?“

    用USDT做個例子。USDT的原理很簡單,Tether公司承諾如果你拿1USDT找他,他就換給你$1。(為了能夠確保這個承諾,如果市場上有100個USDT,Tether的銀行賬號里面就必須有$100) ,為什么這樣就穩定了呢?因為可以套利。假設USDT跌到 $0.9, 我可以:

    Step 1.?拿$90在BitFinex上買100個USDT;

    Step 2.?把100個USDT給Tether,換回$100;

    通過上兩步簡單直接的操作,我賺了 $10($100 - $90)。

    這就是USDT的整個核心邏輯。但是問題是這套機制有一個single point of failure(單點失敗之處),就是Tether的兌換承諾。如果你拿著100個USDT給Tether,然后Tether說”對不起我們銀行賬號有點問題,你之后再來吧”,這個套利渠道就不好用了。然后整個幣也就不穩定了。

    古千峰:USDT從2014年年底開始,作為一種絕大多數交易所計價貨幣,發展至今,已經有4年。但是他有以下幾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1-Tether基金會到底有多少對應的USD,可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擠兌時),可以供提現者兌現。

    2-Tether基金會已經很久沒有提供審計報告,其誠信度一直飽受爭議。

    3-如果沒有交易所支持,或者以后交易所有其它選擇,USDT會不會面臨威脅。

    4-增發風險,因為信息不透明,Tether公司或者其背后的交易所,完全可以通過增發的方式“割韭菜”。

    以上,我在提USDT時,并沒有把他作為一種“穩定幣”,而是把他定位成交易所的”計價貨幣“。是因為我個人認為,除了有強有力中心化(或者是政府背書)下的數字貨幣外,不存在“穩定幣”,而都是交易所計價貨幣。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這么一個幣種,所有交易所都把它放在計價的右邊,那他自然就成了所謂的“穩定幣”。之前,穩定幣TUSD上了幣安,但是幣安卻把它放在了計價的左邊,導致暴漲,這對穩定幣可是個侮辱啊!USDT因為早期就受到了B網和P網的關照,成為了接受面最廣的數字貨幣。以后USDT的命運也將由交易所決定,USDT是否會玩完,完全取決于各大交易所的角逐,并不取決于Tether。

    這次危機源于波多黎各的Noble Bank受今年數字貨幣熊市影響瀕臨破產,而Tether與Bitfinex,是Noble銀行最重要的兩個客戶,其實是同一個股東。因此,表面看本次USDT危機是Tether,其實背后是B網的危機。

    網易區塊鏈:沒有監管、隨意增發、不夠透明的特點給市場做空者提供了機會,當市場認為Tether無法按照1:1將USDT兌換成美元時,是容易造成恐慌性拋售的。

    USDT暴雷是信任打擊,對其他類型加密貨幣或是機會

    網易區塊鏈:USDT暴雷后會對幣圈有什么影響?USDT暴雷對其它“穩定幣”而言意味著什么?

    古千峰:首先,我認為USDT暴雷可能短期內還不會出現,但如果B網發生信用危機的話,肯定會波及USDT。要說影響,首先我們來看看USDT之前的數字貨幣市場,也就是2014年底前。那個時候因為全球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并沒有像現在這么嚴格,法幣與數字貨幣的兌換也很容易,在中國甚至在淘寶上都能買賣。但隨著監管的嚴格,法幣與數字貨幣的兌換通道被很多國家強行切段,或難度增加。導致市場迫切需要一種取代法幣的“穩定幣”于是USDT捕捉到了這個機會,順勢推出。從這個歷史可以看出,這種“穩定幣”的初衷,是為交易所服務的。與法幣一樣,USDT對于幣圈的主要作用在于避險,也就是當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出現利空消息時,賣出數字貨幣,持有USDT。從市場表現看,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與USDT具有負相關性。所以,我認為如果USDT暴雷,對比特幣來說,大概率是個好事情,能夠重塑比特幣地位。另外,就像上面說的,USDT是個中心化很強的“計價幣種“,如果大家對區塊鏈的認知是去中心化的話,那么,用這么一個中心化的東西來為其它去中心化的代幣計價,是不是不太合乎邏輯呢?

    網易區塊鏈:USDT這種較為中心化的概念是否有違了加密貨幣的邏輯?

    古千峰:這輪熊市,很有可能會有1-2家大型交易所破產,發生跟上一輪門頭溝類似的事情

    希望usdt別被涉及。

    李天放:USDT如果爆了,也許會跟一家大交易所被盜的后果類似。這兩類事件有很多相似之處: 因為中心化機構的問題,導致大量用戶的資產丟失。不同的地方是交易所很難負責。之前B網被盜之后至少承擔了責任。但如果穩定幣爆了還是不太一樣。數十個交易所都在提供USDT的交易對,最后責任歸誰?剛才古老師說USDT是交易所的,可能也許因為Tether與B網的關系。但對于大部分交易所來說,也么什么辦法。最終USDT的本質價值來自于一堆美金儲備。這些儲備不在任何交易所的銀行賬號里面。USDT暴雷于同類穩定幣來說也許會是個信任打擊。但對于一些本質上不同原理的穩定幣,也許是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穩定幣本質問題大同小異

    網易區塊鏈:近期,一些主流交易所也新上線除USDT之外的穩定幣,9月共有15家機構推出/表態支持穩定幣,這一波穩定幣項目的出現對行業的影響是什么?今后的發展趨勢二位怎么看?

    古千峰:很多機構推出“穩定幣”這點先放一邊,下面會有討論,單說最近交易所一下子關心起了穩定幣這件事,我認為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交易所發現,原來交易所之間的競爭,發行或者支持一個“穩定幣“用來在自己平臺上為其它貨幣計價,是個非常好的手段。

    貌似不起眼的”穩定幣“其實是競爭的法寶。如果交易所能控制一個”穩定幣“的數量,則更是一棵搖錢樹。既能擴大市場影響力,又能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通過增發規避交易所風險。

    所以,各大交易所相繼推出”穩定幣“的背后,是熊市來臨,交易所日子難過,競爭激烈。

    我認為穩定幣突然在這個時期盛行,對于行業的影響是:會加速交易所行業的洗牌。以后,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小交易所關門,大交易所互相兼并,而兼并的潤滑劑,很有可能就是共同持有的“穩定幣”。

    李天放:穩定幣幫助交易所形成網絡效應。如果多家交易所之間都用一種穩定幣,跨交易所交易就很方便。如果有很多種穩定幣,用戶會很不爽。最早的USDT也是靠兩家起來的(B網和P網)。如果只有B網一家支持,就失去意義了。無論多大的交易所想做tether這個生意,都很難解決本質問題。系統風險應該都差不多。

    網易區塊鏈:如何應對穩定幣的美元中心化問題?“穩定幣”真的穩定嗎?什么樣的穩定幣是真正“穩定”的?面對各種穩定幣,我們該如何選擇?

    李天放:美元中心化至少有兩個問題。第一就是沒有人知道Tether到底有多少美元。理論上如果有100個USDT就應該有100美金。但也許他們只有50美金。關鍵問題并不是說他們一定就在這么做,而是他們很難證明給大家他沒有這么做。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有一天Tether的銀行賬號真的被封了怎么辦?

    所以我覺得去中心化穩定幣很有意思,畢竟區塊鏈與智能合約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單點失敗“而設計的。這里跟大家稍微科普一下: 拿DAI作為案例來解釋一下最簡版的去中心化穩定幣。DAI跟USDT只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就是把抵押品從美元換成以太坊。所有的以太坊都存在一個智能合約里面,存錢和提款都直接跟這個智能合約打交道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確可以解決以上兩個問題。首先智能合約里面有多少錢是完全透明的,任何人可以去以太坊上邊看一眼就知道了。對于第二個問題,就算背后的團隊會約了,只要代碼是正確的,大家還是可以把以太坊提出來。當然這個模式多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ETH跌了怎么辦?另一個問題是什么有人會有動力拿ETH去產生DAI?

    古千峰:所謂的穩定幣,有相應資產做背書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個人觀點是:資產背書+監管模式,才是真正的穩定幣。

    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數字金融,從業者不可能老老實實的一對一的發行數字貨幣。尤其是在沒有監管和監督的前提下,不可能希望這些發行方行善不作惡。即使是政府,如果失去監督,也不可能不作惡——即增發。這就是比特幣的價值:數量恒定。因此,到目前為止,我不認為世界上存在任何“穩定幣”。

    另外,講“穩定幣”的前提是相對于什么穩定?黃金,美元,人民幣,比特幣,大米等等都有可能成為穩定的參照對象。沒辦法統一,在戰爭時期,大米可能比法幣更穩定。在美國監獄里,香煙可能會成為穩定幣。在沙漠里,水也可能是穩定幣。作為幣圈人,如果一定要選擇,則應該站在交易角度,選一個靠譜的”計價貨幣“,而不是追求一個完美的穩定幣,與其追求穩定幣的穩定,還不如期望交易所別做惡。

    穩定幣不會對監管造成影響

    網易區塊鏈:穩定幣是否會對各國的外匯監管造成影響,會不會被人利用成為跨國洗錢的工具?

    古千峰:首先,我認為不會,因為如上所述,目前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穩定幣”,最多只是交易所“計價貨幣”。如果可能對各國外匯監管會造成影響,并成為洗錢工具的話,比特幣算一個。事實上,全球對比特幣早已經嚴防死守,但USDT不算,因為他只是交易所“計價貨幣”。加一句,因為如果USDT這類作為洗錢工具的話,政府要一鍋端太容易了,把Tether的人都抓了就行了。而比特幣的特性,會讓各國政府都害怕。

    李天放:如果我們把問題換成”加密貨幣是否會對各國的外匯監管造成影響...” 答案應該差不多。我的point是,“穩定”這個屬性似乎不是外匯監管這個問題的重點。

    網易區塊鏈:作為對加密貨幣市場意義重大的穩定幣,它承擔了各個加密貨幣對的支付清算和結算只能??梢哉f誰發行的穩定貨幣能成為事實標準,誰就在虛擬世界中獲得了類似美元的“全球鑄幣權”,那么兩位老師會認為穩定幣會不會是加密貨幣染指鑄幣權的開始?

    古千峰:目前所有形式的“穩定幣”不會對主權國家產生影響,但在交易所層面,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此,我說下我所認為的真正的穩定幣模型,他應該是:一條獨立的公鏈,信用由對應的較為穩定的資產做背書,被主流社會,金融機構,企業,政府廣泛使用。技術上,她必須要有智能合約,而且是一條由主鏈加無數條側鏈組成的“鏈網”,基于可信計算、可信存儲、可信身份技術的可信網絡。有了這個穩定幣,才可能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才可能實現自金融和商業性自組織。以投資為例,很多銀行想通過區塊鏈做ABS業務,但是最終會落到怎么在鏈上完成支付與價值轉移這個問題。很顯然,這種大宗交易,不可能通過比特幣或者以太坊進行,但是如果有一條“主權區塊鏈”,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這條“主權區塊鏈”上跑的幣,肯定是與法幣綁定的,也就是所謂的“穩定幣”。所以,真正的穩定幣不會染指鑄幣權,恰恰相反,是基于主權和鑄幣權的。這是為了讓區塊鏈落地的先決條件。

    李天放:從金融角度來說, 鑄幣所帶來的權利,利益,與可造成的傷害很大部分來自于杠桿: 很多復雜的事情都是當你抵押1塊錢弄出9塊錢來才發生的。目前的穩定幣至少在理論上都是1比1抵押的 (DAI甚至是1.5比1超額抵押的)。因為以太坊之類的網絡沒有可信身份, 所以很難做到存款準備金率。大多數分智能合約出來的金融產品都是靠100%抵押。這是個限制,但也是件好事。

    穩定幣應用于跨境結算還需解決交易便利性問題

    網易區塊鏈:穩定幣這類概念和模式,能否在跨境結算領域發揮正向的作用?如果要對穩定幣進行監管,那么可能的手段是什么?

    李天放:監管應該保證透明度,保證抵押物真的存在。如果是去中心化穩定幣,應該要求智能合約的安全質量,與合理的貨幣經濟。還有就是不要玩太高深的智商游戲。需要用特別復雜的宏觀經濟學才能解釋的穩定幣很難被市場認可。對于跨境結算領域,穩定幣可以降低用戶在這個過程中的波動風險。所以也許會比其它類型的加密貨幣好用一些。我個人認為去中心化穩定幣比交易所做的中心化穩定幣有趣的多。大家都在問“區塊鏈有什么用?”,“智能合約有什么用?“ ”殺手級應用在哪里?“ 我覺得第一批”應用“就是這些新金融衍生品。穩定幣是標桿智能合約產品,如果穩定幣真的足夠穩定,也是智能合約價值的體現。

    最終,你弄清楚DAI的道理,你就會發現稍微改動一些細節,就可以用智能合約來寫期權、期貨,和各種金融衍生品。然后在你研究這些衍生品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這些新的智能合約衍生品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中心化交易所無法支持交易,只能在DEX里交易。比如DAI本身其實很簡單,但為了讓它運轉起來,背后的團隊還花很多時間做了個叫Oasi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來支持DAI的運轉。我認為穩定幣,衍生品,和DEX是密切相關的。對我來說,這是目前區塊鏈領域最有趣的一個角落,鼓勵大家多關注。

    古千峰:跨境結算的主要需求是快捷、安全、費用低、穩定。從貿易角度看,我相信使用者最終希望得到的是法幣。因為只有法幣才能采購、消費。而任何穩定幣都面臨非常繁復的提現與充值后,才能使用的問題。我做了14年進出口貿易,14年用Ripple幫泉州、廈門和汕頭的一些工廠做過跨境結算。我發現,如果交易速度足夠快,穩定性不會是主要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選擇Ripple,沒有用BTC的原因。所以,結論是穩定幣并不是跨境結算的剛需,數字貨幣要用于這個領域,必須要容易買賣。前面說的2013-14年淘寶上可以買賣數字貨幣,這些做外貿的,就通過這種方式買賣,雖然土了點,但管事,用的人簡單,普及快。【責任編輯/林羽】

    (原標題:穩定幣穩定嗎?由USDT事件看穩定幣背后的邏輯)

    來源:網易區塊鏈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末閱讀】穩定幣穩定嗎?由USDT事件看穩定幣背后的邏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