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襲來的質疑聲中,“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訊飛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它究竟是否存在技術造假?有沒有披著高科技的外衣搞地產開發?相信,隨著媒體調查的深入,會還原這家公司本來的面目。
今年以來,幾近腰斬的股價,的確讓公司管理層著急了。董監高不得不取消減持計劃、董事長劉慶峰承諾以不低于1200萬元增持公司股份,以維護投資者信心。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科大訊飛超強的融資能力之下,資金使用效益大多難以預測。營收規模迅猛增長,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4年融資78億,效益難測
2008年,科大訊飛(002230.SZ)登陸深交所,將上市公司平臺的融資能力盡情發揮。
特別是2013年以來,公司連續通過定向增發融資,其融資能力之強令資本市場咋舌。
根據統計,2013年、2015年、2017年,公司已通過資本市場融資42億元,新近一筆總額36億的定增方案剛獲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通過。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其募集資金大多用于項目建設、補充流動資金以及資產并購的配套資金。
公司最新的一份公告顯示,已投入的數十億募集資金,大多無法讓外界清晰看到資金最終產生的效益。
2013年的17.5億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未對應投資項目,無法進行效益對比。
2015年的21.5億資金,投資項目“智慧課堂及在線教學云平臺項目”尚在建設期,項目尚未達產,故無須進行效益對比;“訊飛超腦”及關鍵技術研究及云平臺建設項目不直接形成產品及對外銷售,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未承諾效益。
2017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3億元,對應投資項目無承諾效益,無須進行效益對比。
此次36億的定增,將用于投資總額高達57億元的4大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斑馬消費注意到,4個具體項目中,兩個投資總額近20億的項目,均不直接形成產品及對外銷售,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難以預測項目效益。
另外兩個重大項目,雖在預案中預測了喜人的效益,但稅后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均達6年之久,效益預測恐存重大變數。
“內生并購”攤大餅,凈利率驟降
頂著AI智能高科技公司的光環,科大訊飛自2008年上市以來營收規模突飛猛進。
2013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此后不斷大踏步前進,并在2017年達到了54億元。
在外界看來,除了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之外,科大訊飛正是通過不斷并購來增厚業績。
2013年以來,公司先后收購了啟明科技、上海瑞元、啟明玩具、安徽信投、樂知行、訊飛皆成等多家公司。
另據媒體統計,科大訊飛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增子公司數分別為13家、10家、18家。
2013年至2017年,公司總資產從43.3億增至133.4億。
對此,公司曾對外表示,公司所實施的都是貼合主營業務的“內生式并購”,并非單純為了擴充報表。
但斑馬消費通過梳理歷年財報發現,科大訊飛已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13年,營業收入12.5億元,扣非凈利2.2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54.4億元,扣非凈利3.6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32億元,扣非凈利僅為2000萬元。
目前來看,科大訊飛盈利能力的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3年-2017年,公司凈利率已從22.21%降至8.8%,今年上半年再度降至4.2%。
同期,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則從10.63%降至5.74%,今年上半年僅為1.7%。【責任編輯/古飛燕】
(原標題:科大訊飛攤大餅:四年融資78億效益難測 凈利率大滑坡)
來源:斑馬消費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