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IT巨頭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NYSE:IBM)的轉型陣痛仍在持續。
日前,付費知識社群平臺“知群”CEO馬力通過社交媒體爆料稱“IBM中國研究院關閉”,原因主要“和內部人事調整有關系”。消息一出,許多曾在IBM工作過的人士在多個社交平臺發出慨嘆唏噓聲音。
就此,《中國經營報》記者第一時間向IBM中國官方求證,IBM中國通過其國內的公關公司回應稱:“為了以最佳的方式支持中國客戶的人工智能(AI)和混合云轉型之旅,幫助他們把握國家投資于新基建和數字經濟所帶來的歷史機遇,IBM正在變革在中國的研發布局。”這一回應被業界解讀為IBM官方默認了關閉研究院的事實。
IBM中國研究院的關閉,既是近年來美國IT巨頭逐步收縮在中國市場戰略的表現,也是IBM這家老牌企業轉型陣痛的表現。近年來IBM業務營收持續低迷,開始謀變。2020年10月,IBM將公司一拆為二,集中精力向混合云和人工智能轉型,戰略轉型必然會伴隨著組織架構的調整。
26年CRL“關門”
眾所周知,IBM于1979年進入中國市場,比英特爾、甲骨文(Oracle)、微軟等都要早,而位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內的IBM中國研究院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是第26個年頭。IBM中國研究院的研究領域廣泛,重點涵蓋行業解決方案、認知計算、運算即服務、物聯網等。其中,2011年在全球名聲大噪的“沃森”超級計算機,IBM中國研究院也參與其中。
曾在IBM中國工作多年的前員工Mark(化名)向記者回憶道:“七八年甚至十幾年前,IBM是很多IT學生夢寐以求的公司。印象特別深的一點是,不同于一般企業研究與開發屬于同一部門,IBM既有CRL(中國研究院),又有CDL(IBM中國開發中心),只有研究得比較前沿的課題達到一定程度才轉移至開發中心。”
公開信息顯示,IBM CDL成立于1999年,這曾是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開發機構。據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CDL還在,關閉的僅是CRL,CRL的北京員工本來就不多,不到50人。”針對受CRL關閉影響的員工人數,記者向IBM中國求證,但截至發稿,其未予回應。
Mark指出,無論是IBM,還是甲骨文、微軟、英特爾,或者德國的SAP等,這些外企大致都是上世紀90年代前后進軍中國市場,在本土化過程中不約而同地在中國設立了研究院/中心等機構,但實際上這些研究院大多做的是偏邊緣的技術研發,一般不會將最核心的技術研究放在中國。
事實上,IBM中國研究院的關閉在業界看來似乎并不是新鮮事,近年來美企在中國市場的收縮或撤退陸續發生,比如甲骨文在2019~2020年兩次規模性地裁減北京研發中心的員工;2019年,亞馬遜主營的電商業務退出中國市場;2015年3月,雅虎關閉了北京全球研發中心。
企業的戰略調整與自身的業績表現、市場地位等有直接關系,但研究機構為何屢屢成為其“動刀”的對象?原因不難理解,大多數研究機構并沒有盈利能力,企業自身業績好的時候能夠“養”得起學術研究,而當企業面臨市場挑戰時,這種盈利能力的弊端就會展現出來。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事實上,IBM中國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甲骨文中國區研究中心等外企研究機構,給中國科技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拿近年最火熱的云計算產業、人工智能產業來看,許多本土領軍企業的高管均有過在跨國巨頭工作的經歷。這些科技人才從外企巨頭成熟的管理體系中“摸”了脈門,加上中國市場的人口紅利、商業落地場景豐富等優勢,這些人才能夠在離開外企后獲得更長足的發展空間。
IBM轉型陣痛
IBM中國研究院的關閉,其實只是IBM這個百年IT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記者查閱IBM自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業績表現,除了2018年營收同比微增0.57%之外,其他財年均呈現同比下降的狀態。
IBM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總營收為736億美元,同比下降5%,凈利潤為55.9億美元,同比降幅達到40.73%。
IBM營利下降,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也表現低迷。相比于2020年初,以2021年1月25日美股收盤價計,IBM的股價縮水了12%。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時間段內,微軟、亞馬遜等股價分別實現了43%、74%的增長,Zoom等云服務廠商的股價更是實現了四五倍的躍升。不難看出,IBM亟待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增長能力。
從營收結構來看,2020年里,IBM的云業務營收總額為251億美元,占總營收的34%,同比上升10%,Red Hat(紅帽)營收同比增長19%,成為IBM低迷業績表現中的亮點。
IBM在2020年4月任命了新CEO阿文德·克里希納,半年后IBM宣布將上市公司一拆為二,將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GTS)中的托管基礎架構管理服務業務拆分出來,獨立成為一家新公司。克里希納表示,IBM將集中精力發展開放式混合云平臺和人工智能,專注于萬億元規模的混合市場,“這意味著IBM業務模式將經歷重大改變”,預計到2021年底完成。
中國IDC圈戰略咨詢高級專家郁向飛認為,IBM此舉是將傳統的、增長乏力的基礎設施拆分出去,主體業務戰略重點轉向混合云和AI,或存在資本層面和業務戰略的雙重考量。
在近半年多的時間里,IBM在混合云、AI領域的轉型步伐明顯在提速,一是對混合云、AI相關的軟件產品及服務業務線不斷升級迭代,二是在全球范圍內“混搭跨界”拓展合作伙伴。在錯失云計算發展先機后,IBM顯然不想錯過混合云的市場“蛋糕”。
記者從一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相比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具有更強的靈活性,是云計算演進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的一種云計算形態,也可以視為IT在云計算時代的一種延續,在商業應用中具有更廣闊的生長空間。國內的騰訊云、阿里云、百度云、華為云、青云等都不同程度地向混合云及云原生方向發力。
IBM系統研究院副總裁Mukesh Khare發表博文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企業轉變,企業客戶對混合云的需求不斷增長,預計2021年企業將在混合云環境中對IT運維持續去中心化,即使監管最嚴格行業的企業也都將轉向混合云。
第三方研究機構Flexera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云市場中已有93%的企業采用了多云策略、87%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策略。此外據Gartner的市場研究報告,全球企業IT支出在2020年達到3.5萬億美元規模,其中IT服務與企業級軟件的規模約1.5萬億美元。
萬億美元市場空間中,IBM能否盡快走出業績低迷狀態,搶食到行業“蛋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來源:網絡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