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100按】整個互聯網圈都在討論阿里上市的問題,是香港還是美國,如今阿里似乎給出了答案。但是以葛甲為首的質疑派仍然認為阿里是在借著美國“裝逼”和做秀,最后還得在香港掛牌。我們暫且將質疑的聲音放在一旁,假設阿里真想在美國上市,那它真的比在香港上市還困難嗎?本文列出了三道坎,只要阿里邁過去,作者認為問題不大。
有很長一段時間,外界都認為阿里赴美上市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因而不得不選擇香港,甚至到今天,還有人會覺得宣布赴美,是阿里給港交所下的最后通牒。
但是,赴美上市,對阿里來說真的有那么艱難么?不妨再來看看那幾個老梗。
1.如果去美國,阿里可能會面臨集體訴訟的風險?
作為最發達和成熟的資本市場,美國上市,公司要接受更嚴格的法律環境,這一點確實是業界共識,甚至可以說,針對上市公司的訴訟,在美國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背后捆綁著做空機構、律所、股民的多方利益。但是,集體訴訟的風險其實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是存在的。
沒錯,淘寶上百萬賣家,假貨很多,很容易被人揪著打,但是,百度呢,也是幾十萬廣告主,一堆虛假廣告啊,優酷呢,也是一堆UGC內容,無數的版權問題啊,其實,幾乎所有中國主流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美國上市,這個問題,大家都是一樣的頭疼,可是,事實證明,大家也都挺得住。
而且,也正因為集體訴訟背后是捆綁著利益,所以,如果財務和商業模式上站得住腳,這個風險其實是會被降低的。集體訴訟往往會發生在股價暴跌的時候,因為投資者覺得利益嚴重受損,會發起集體訴訟,彌補下損失,如果公司欣欣向榮,很難做空,股價穩步上揚,投資者得益,發起集體訴訟是沒什么意義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2. 阿里有大量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據,都很敏感,中國政府不會讓其去美國上市?
阿里確實掌握了很多數據和用戶隱私,但這和上市地有什么關系?
阿里的經營在國內,服務器在國內,數據當然也在國內。需要向美國投資者披露的是財務數據,沒聽說在哪兒上市,要把服務器上的所有數據都公布出來的。
3. 支付寶VIE事件讓阿里在美國信用破產,美國投資者擔心再發生同類事件?
雖然VIE一事曾經鬧得沸沸揚揚,但是阿里和雅虎已經達成協議,雅虎軟銀也都公開表示過支持阿里赴美上市。其實,VIE是一種資本架構,要說利益牽扯進來,那是雅虎、軟銀,其實和二級市場的普通投資者沒太大關系。
普通投資者關心的是,這家公司的業績如何,我的投資能否有回報,資本其實是很逐利的,有錢賺,真沒幾個人會糾結所謂的道德觀。
就像彭蕾去年在回應此問題時說的,阿里從美國融資融了120億美刀,且都是大摩小摩、匯豐花旗這類一線財團,如果阿里信用破產,那這些投行必然是腦子進水了。阿里能不能在美國上市,這些常年在華爾街混江湖的人,沒理由不清楚。
所以,赴美上市,其實一開始就不是可不可行的問題,而是香港更優的問題,地緣和文化的接近,阿里在香港更容易獲得認同,B2B的上市經驗也讓阿里對香港更加駕輕就熟,可既然香港不接受合伙人制度,那阿里選擇美國,也沒什么不可以。
只是相對來說,美國人對于互聯網更加狂熱,抱以更大的期待,你業績好,想象空間大,美國人會把你捧上天,你業績變臉,低于預期,他們落井下石的能力也更強。所以說到底,阿里赴美,前面這三個梗,都不是什么根本問題;上市后的阿里,能不能保證自己的業績,能不能給投資者信心,這才是根本。
【創客100編后】對于阿里赴美上市的感慨,編者援引中國經濟網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編后語:“阿里赴美上市終于敲定,對內地投資者及港交所來說,痛失這條大魚不免令人嘆息。有人說,這是中國人的驕傲與悲哀。阿里巴巴在中國開啟寶藏之門,最后這財富的最大受益者卻是西方人,這的確是個悲哀。然而,優質資源流失,我們更應該反思,束縛市場發展的政策是不是要改改了?”當然,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阿里尚且被香港所不容,難道會被經濟法律健全、要求更嚴格的紐約接受?阿里巴巴邁過文中提到的三道坎之后,真的能敲響上市的鐘聲嗎?【責任編輯/蕭訶】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