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審計署揭虛擬幣黑幕 60余家平臺操縱“幣值”吸血


    國家審計署3月26日在其公眾賬號轉載《中國審計》署名王夢醒文章《虛擬貨幣的審計方法》(下稱文章),對當前虛擬貨幣問題進行了風險提示和審計方法。

    文章強調,自比特幣誕生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虛擬貨幣,它們將“去中心化”“開放源代碼”“運用區塊鏈技術”等作為吸引消費者投資的“噱頭”,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廣泛傳播,嚴重擾亂了貨幣市場,對消費者也造成巨大損失。

    文章總結認為,當前虛擬貨幣主要包含四類運作手法。一是構造虛擬貨幣,涉眾詐騙特征明顯;二是通過編造故事、設計模式吸引投資者眼球;三是兼具多種違法犯罪特征;四是虛擬貨幣犯罪活動與地下錢莊緊密相連。

    文章提到,“審計抽查60家平臺發現,實際全部不具備其宣稱的技術和任何貨幣功能,所謂的“幣值”均由平臺自行隨意操控,平臺吸引投資者加入后,通過操縱‘幣值’不斷向投資者‘吸血’,往往波及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p>

    此外文章提出,虛擬貨幣存在虛構模式、互助盤、挖礦機、拆分盤等多種模式。多模式的虛擬貨幣違法活動總結如下:

    1.虛構模式:各種虛擬貨幣平臺普遍將“比特幣”保證其幣值不易被操縱的“區塊鏈”“去中心化”等技術宣稱為本幣種的技術,有的還以國際組織、跨國金融集團命名,有的則直接將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研究推進的數字貨幣技術與本幣相混淆,用于“背書”,迷惑性極強。

    2.互助盤:以平臺自創的虛擬貨幣為投資載體,投資買入虛擬貨幣稱為“提供幫助”,賣出虛擬貨幣稱為“得到幫助”。投資者(買方)在確定投資額度的基礎上,由系統匹配賣出虛擬貨幣的投資者(賣方)。系統匹配時間為1至14天,在等待匹配期間,賣方可享受每天1%的投資收益,收益以賬戶里增加的虛擬貨幣體現。匹配成功后,買方需要在72小時內轉款給賣方,并上傳付款憑證,賣方也需要在72小時內確定收款。至此,賣方完成投資獲利退出,買方身份轉換成為賣方,并等待系統再次匹配下一位買入虛擬貨幣的投資人,以此循環。

    3.挖礦機:投資者通過網站指定的交易平臺購買虛擬貨幣,再用虛擬貨幣租賃礦機,由宣稱位于國外的礦機托管機構代為“挖礦”?!暗V機”分不同等級,租期一年,在租期內按照投資級別不同,投資者賬戶體現為每天增加不同數量的虛擬貨幣,其承諾的年化虛擬貨幣回報高達幾倍。

    4.拆分盤:人為構造一套以美元進行計價、價格在一定區間循環往復、數量可以翻倍的運營體系,如虛擬貨幣價格從0.2美元開始,每銷售100萬個虛擬幣,漲0.01美元,幣值漲到0.4美元后進行拆分,即投資者手中的虛擬貨幣數量翻倍,然后價格恢復至0.2美元,進入下一輪交易和拆分。

    文章亦指出,針對虛擬幣的審計亦可采取大數據分析、找準幕后實際控制人、謹慎對待問題定性等方式開展。

    “在對某虛擬貨幣問題線索進行查處的過程中發現,絕大部分賬戶在吸納資金之后,便將資金迅速分散轉移,而恰恰有一個賬戶基本上是資金只流入而不流出,流出也只是用于購房、購車等消費。審計人員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再輔之以延伸調查,便能夠提高鎖定幕后操控者的成功率?!蔽恼屡e例稱。

    不過也有區塊鏈技術人士指出,上述針對虛擬貨幣的揭露主要是針對“空氣幣”等欺詐類項目,而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資產與其仍然有本質區別。【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審計署揭虛擬幣黑幕 60余家平臺操縱“幣值”吸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區塊鏈】半年報探營262只區塊鏈概念股成色:集體避談相關收入
    【觀點】區塊鏈是不是偽命題?未來何在
    中國第一批區塊鏈科班學生將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畢業
    【區塊鏈】爭搶“頭名”身份 區塊鏈服務商跑馬圈地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