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王勁:被出局的創始人和被狙擊的“第一速度”


    面對百度的“逼宮”,曾一度樂觀并要用成績回應的王勁最終還是選擇“棄車保帥”。離開自己雄心勃勃一手打造的公司,對于60后的王勁來說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但也是在這場角力之下不得不做的割舍

    從冬至到驚蟄,看起來,雖然被稱作“中國自動駕駛第一案”的百度訴王勁案尚未落定,但案件雙方庭外的部分較量似乎已見分曉。

    2017年12月22日,百度以侵犯商業機密為由,將其前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及王勁創立的景馳科技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八十余天的明暗較量之后,2018年3月5日這天,百度及景馳雙方相繼宣布景馳科技正式加入百度Apollo開放平臺,成為Apollo合作伙伴。同時景馳方宣告,王勁已于上個月從景馳離職,并不再直接或間接參與或干涉景馳任何業務,其CEO職位由原CTO韓旭(前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首席科學家)接任。

    百度在后來的回應中稱已對景馳科技發起撤訴,但與許多人解讀的“庭外和解”不同,百度聲稱并未對王勁發起撤訴。這似乎是百度第一次對前“最高決策層E-Staff” 成員如此“窮追不舍”。王勁于2010年4月15日加入百度,曾是百度的頂層建筑之一。

    故事最早浮于水面還要追溯到去年3月27日,洪泰基金CEO春分大會上,作為“神秘重磅嘉賓”,王勁突如其來地揭曉了自己離職創業的計劃,并做主題分享。他提到,再過五天,自己就要從百度出來創業了,這是他第一次代表自己而不是百度發言。

    此前這一消息還未官宣,加上那段時間百度高管離職新聞不斷:數月前,由王勁引薦入百度的彭軍和樓天城從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離職后創立Pony.ai;幾日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也宣布離職。因此,王勁的離職消息一出,就被許多媒體冠以“又一位”的標題,一時再掀波瀾。

    余凱、倪凱、王勁、吳恩達曾經被外界譽為百度無人車“四金剛”,作為其中最后一位揮別百度的無人車大將,王勁的出走并非毫無預兆。2015年12月,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ADU)成立,原本負責百度鳳巢系統的王勁出任總經理,負責L4自動駕駛研發。當時,王勁就提出了“三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化,五年實現量產”的計劃。

    在其任內,王勁曾為百度交出過亮眼的成績單,包括2015年底,百度無人駕駛車開上北京五環,“國內首次實現城市道路、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測試”;2016年底,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18輛百度無人駕駛車“首次在全開放城市道路的復雜路況下實現自動駕駛試運營”。


    但即便如此,百度內部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仍然存在路線之爭,在ADU成立不到一年的次年9月,同屬百度汽車業務的L3事業部成立。相較王勁主導的ADU研發瞄準的是L4自動駕駛級別(美國高速公路安全會NHTSA把自動駕駛分為5個級別,L4為最高級,即完全可自動駕駛),L3(有限自動駕駛)則更多是借助現有的攝像頭、雷達以及高精地圖融合傳感器的方案,瞄準的場景是有人參與的,在高速、停車場這樣特定的區域環境下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相比之下,L3在短期內更容易實現落地和快速變現,可以更快地運用于傳統汽車廠商,為其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L4則眼界更長遠,這兩種被稱作“漸進式”和“革新式”的研發方向的差異也被人解讀為是百度在自動駕駛發展思路上來自“本土派”與“海歸派”的分歧。對此,王勁曾多次表態:“如果你要造一架飛機,那就直接去造一架飛機,而不是考慮給汽車加上翅膀。”

    而路徑之爭不僅在技術選擇上,還在由路徑衍生的商業模式上。王勁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到了景馳未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定位問題,他提到,在百度內部,在是做出行平臺還是只提供技術服務、是否參與造車等問題上,同樣存在爭議,“成為什么樣的公司,到底走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開會都是要拍桌子的”,“在百度高層,我已經(級別)很高了吧,有時候拍桌子都不管用啊。這個苦日子我不想再過了。”

    當然,路徑之外,決定出走更大的誘因可能還在于ADU業務分拆的失敗。綜合王勁及接近他的人士接受媒體采訪的信息來看,2016年一整年,作為最大風口的無人駕駛行業受到資本的追捧,許多行業翹楚選擇自主創業,團隊人才的流失等因素促使王勁希望效仿谷歌分拆無人車業務的做法,無論是路線決策上還是利益激勵上,都能獲取更多的獨立和主動,但顯然百度高層覺得時機尚不成熟,這一計劃最終流產。在2017年12月接受iFeng科技采訪時,王勁曾感慨,“我(在百度)堅守了很久,左攔右擋讓大家不要跑,想幫中國留下這支優秀的、沒有挑戰者的無人車團隊,但發現在這個環境里我沒有機會成功。”

    2017年3月1日,百度在內部通過郵件群組宣布,對現有自動駕駛及智能汽車進行整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主要合并了此前負責L4自動駕駛研發的自動駕駛事業部(ADU),以及負責地圖、車聯網、商用車自動駕駛的L3事業部。新的事業群組由陸奇直接擔任總經理,同時宣布王勁由于個人和家庭原因,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事業部(L4)總經理職務。

    分拆不成,自己出來創業成為必然。除了王勁和韓旭,景馳的團隊還囊括了前 Velodyne CFO Qing Lu。彼時,在景馳天使投資方之一的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看來,“在目前出場的演員表里面,景馳似乎是風頭最勁、糧草最足的黑馬”,“有極強的融資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資金、政策、主機廠、科學家、工程師)”。

    萬事俱備的王勁開始以創業者的身份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同呈上的是他引以為傲的“景馳速度”:2017年4月3日成立,5月12日便完成了首次封閉場地無人駕駛測試;6月18日獲得美國加州路測牌照;6月24日完成首次開放道路無人駕駛測試;7月提出景馳科技將在2020年實現無人駕駛量產車型的運營投放;9月8日,景馳科技又完成了硅谷高峰時段的道路通勤測試。

    然而就在景馳欲從硅谷高調回歸,打算在廣州黃埔開發區設立全球總部,成立國內首個無人車大規模產業化公司時,來自百度的一紙索賠5000萬的官司襲來,百度指控王勁竊取商業機密、未做離職交接、在職期間招攬技術人員,具體到“未向百度返還存有百度重要商業秘密的電腦等物品”,一副誓要把王勁打上“叛逃者”標簽以立軍威的嚴正姿態。

    面對起訴,王勁回應稱,“百度的起訴完全沒有事實依據”,“無懼競爭對手的體量。”然而,盡管王勁并不想讓大家的目光就此聚焦于官司上,表示“不想在媒體上打口水仗”,可卻從此被拖入了這場纏斗之中。

    “最近一段時間內我經常想,你既然投身這個事情,就要忍人所不能忍。我以前是一個不愛忍的人,因為做技術出身的人都這樣。”在接受iFeng科技采訪時,被媒體形容為“心直口快”的王勁坦言自己“真的沒想到(會被老東家起訴)”。其實,王勁并非唯一一個從百度無人車出走并創立相關公司的人,但卻是迄今為止職位最高的,雖然百度方的說法是其“做事太過分”,但很多人認為這一舉措更多的帶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根據“量子位”的報道,早在正式發起訴訟前,百度方就已經與無人車核心供應商親自打招呼,不要與景馳合作。而與百度的官司同樣也是既有投資人不希望看到的額外風險,同時也會增加潛在投資人及合作伙伴的顧慮。面對百度的“逼宮”,曾一度樂觀并要用成績回應的王勁最終還是選擇“棄車保帥”。離開自己雄心勃勃一手打造的公司,對于60后的王勁來說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但也是在這場角力之下不得不做的割舍。雖然根據王勁于3月8日對億歐的最新回應,他強調自己離開景馳科技的原因并非百度公司發起的訴訟,但他并未就離職原因交代更多。

    在“中國自動駕駛第一案”的影響下,被剝離了核心創始人的景馳將何去何從,“第一速度”是得以重啟還是會“速朽”,目前來看依然充滿變數;而對中國無人車事業飽含熱情的王勁本人,邁過這道坎,如何開辟新征途同樣令人期待。【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王勁的割舍:被出局的創始人和被狙擊的“第一速度”)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王勁:被出局的創始人和被狙擊的“第一速度”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