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這是網易云音樂最劃算的一筆投資:搶下華研版權

    搶下華研版權:這是網易云音樂最劃算的一筆投資

    華研旗下藝人林宥嘉在2017年8月19日廣州演唱會上

    天亮請睜眼——阿里音樂手里又少了一張牌:來自華研的獨家版權。

    2月28日晚近20時,華研音樂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出公告,稱“本公司與中國著名互聯網阿里巴巴集團簽訂的數位音樂授權合約到期終止”,并稱自3月1日起將“另行簽署中國大陸地區之策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華研壓根兒就沒打算和阿里音樂續約。


    盡管華研在公告中沒透露新的合作對象,但網易云音樂已經等不及了:3月1日凌晨,以“網易云音樂與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為題的H5頁面開始流傳。據網易云音樂的人說,今夜無眠。有樂評人打趣:大概阿里音樂也是今夜無眠了。

    阿里音樂為何沒能續約?

    阿里音樂與華研不再續約,在業內早已非秘密,這與雙方的利益訴求分歧、阿里音樂的人事、業務變動有直接關系。

    2015年版權大戰最激烈時,阿里音樂搶到了BMG、滾石、華研、相信等唱片公司獨家版權。但宋柯當時表示,阿里音樂“有半壁江山,有自己的版權壁壘”。多家數字音樂平臺的從業者告訴筆者,阿里音樂從未對外做版權轉授。只有在2017年底版權局施壓后,阿里音樂才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達成版權互授協議。

    須知唱片公司都把版權賣獨家代理權,可不僅僅是拿個保底,大家都指望通過數字音樂平臺的轉授拿分成。結果華研被阿里音樂用來對抗騰訊音娛,做“版權壁壘”的工具,豈不可氣?這怕是雙方不再續約的最大原因。

    某種程度上,阿里音樂一直在吃蝦米時代的版權老本。有音樂行業人士告訴虎嗅,蝦米音樂聯合創始人朱鵬(花名朱七)飛到臺灣,才拿下了滾石和華研的版權。合約到期,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沒準還能賣一賣面子,但朱七在2016年回歸蝦米音樂短暫負責音樂人計劃后,2017年中在股權到期后套現離職。老熟人不在還有什么聊的?這怕是也影響了滾石、華研的決策。

    于是滾石二次授權給太合音樂,而華研干脆直接解約,賣給網易云音樂。

    網易云音樂最劃算的一筆投資

    拿下華研要花多少錢?當初蝦米拿下華研的版權就已花了2000萬元,而2017年網易云音樂只簽樸樹就花了2000萬,這意味著網易云音樂此次花費只多不少。

    但這依然會是網易云音樂最有價值的一筆內容投資——無論從交易還是從用戶層面看,都是如此。

    “華研音樂的曲庫質量非常高?!睒吩u人張昭軼告訴虎嗅。作為臺灣地區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華研音樂素有“天團宮”之稱,旗下簽約藝人包括動力火車、S.H.E/田馥甄、飛輪海、飛兒樂團、林宥嘉、炎亞綸、信樂團等知名藝人。這意味著就算是以“打包”形式代理,也是熱門歌多,口水歌少。品相好意味著轉授也更容易,用這批獨代版權與騰訊音娛、太合音樂互換版權,也有不錯前景。

    總之就“做生意”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華研音樂的藝人及其曲目有著明顯的“新生代”特色,知名樂評人流水紀告訴虎嗅:“華研跟網易云的用戶屬性絕對無縫對接。”這意味著新曲庫也會給用戶帶來一輪不小的高潮。

    輸掉播放器的阿里音樂,也要輸掉版權了

    盡管國內流媒體音樂產業格局已定,但網易云音樂拿下華研獨代版權至少說明,版權局部戰爭還沒有結束。

    只要網易云音樂愿意,版權戰就不會徹底熄火。隨著獨代版權曲庫逐步到期,數字音樂平臺還會為此做小規模的爭奪。目前看來,如果阿里音樂沒有繼續經營版權的打算,那么它逐步釋放出來的唱片公司版權,都將被饑渴的音樂平臺,尤其網易云音樂收入囊中。

    拿下華研版權獨代,不僅是網易云音樂最劃算的投資,也是最明智的策略調整:不再與騰訊音娛硬碰硬,轉而向后方空虛的阿里音樂下手。

    而數字音樂平臺花錢多,也未必能續約。每隔幾年,每家數字音樂平臺都會面臨“續約”問題,但決定權基本都在唱片公司手中,它們決定續簽與否的最重要依據是:數字音樂平臺是否做好了精細化運營。一個典例是:滾石藝人郁可唯(現已簽約華研)曾在蝦米發布了新專輯,但乏人問津,甚至有些樂評人半年后才發現她發了新專輯。此中足見阿里音樂平臺運營之乏力。

    因拒絕對外授權而接連失去滾石、華研的獨代版權的事實也表明,唱片公司不甘淪為數字音樂平臺版權戰的工具,高價買來的版權曲庫不做運營,將無可能繼續合作。滾石和華研將會影響到阿里音樂手里的BMG、相信音樂的獨代版權,現在就看他們會不會如法炮制了。

    未來,數字音樂市場可能很難有阿里音樂什么事兒了。就用戶、曲庫和產品規模來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目前為國內第一,而第二名網易云音樂和第三名阿里音樂都遭遇“曲庫規模與用戶數倒掛”的尷尬。一個獨家曲庫少而用戶數多,另一個則反之。不過,從華研的獨代版權易手開始,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如果網易再拿下幾個同等規模的獨代版權曲庫,輸掉播放器市場的阿里音樂也將輸掉版權。

    祝福阿里音樂?!矩熑尉庉?衛安】

    (原標題:搶下華研版權:這是網易云音樂最劃算的一筆投資)

    來源:虎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不想做社交的直播平臺,不是好音樂播放器
    這是網易云音樂最劃算的一筆投資:搶下華研版權
    網易音樂的短板 能否由這60萬首曲目的版權來改變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