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曾經的巨頭銷聲匿跡 存在感越來越低的魅族還能翻身嗎?

    近幾年手機行業暗潮洶涌醞釀變局,曾經的巨頭公司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HTC、索尼等廠商銷聲匿跡,中興、酷派、聯想也日益消沉,這似乎在述說一個恒久不變的競爭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手機領域魅族算是元老級別的廠商,起起伏伏這么多年之后,魅族是會打個漂亮的翻身仗,還是最終難逃出局下場?

    這幾年,魅族存在感越來越低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小米、魅族、酷派、華為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強勢崛起,而歷經幾年奮戰之后有人含恨消沉、也有人獨領風騷。其中,魅族對于很多手機用戶來說,是一個清新脫俗的手機品牌,它以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和風格,贏得一大票忠實魅粉。只是,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太看重情懷而更看重性價比,手機銷量是業內公認話語權的代表。

    據魅族公布的數據:2015年魅族手機總銷量突破2000萬臺,同比去年增長350%,其中魅藍系列手機總銷量超過1000萬臺,但紅極一時的魅族手機營收與凈利潤并不理想。魅族財務數據顯示:在2015年度,魅族實現營業收入168.01億元,2016年1至6月實現營收70.02億元,凈虧損則分別為10.38億元、3.04億元。一路走來,魅族的市場占有率與存在感已經越來越低,曾經叱詫國內手機行業第一梯隊的魅族怎么了?

    一來,近兩年魅族的產品線有點混亂,而且魅族、魅藍分拆后產品研發明顯變少。2017年,正是全面屏時代正式開啟之時,但魅族卻沒有跟上這一時代趨勢。此外,魅族旗艦Pro7被稱之中國產2017年度最失敗的機型,銷量和口碑全面崩潰,而傳說中的MX7也并沒有發布。

    與2016年的聲勢浩大相比,魅族在2017年比較安靜。2016年魅族發布了14款新機,同時也開了十幾場發布會和演唱會,而2017年以來,魅族和魅藍僅有6款新機面市,無論是魅族還是魅藍品牌,新機發布的頻率降低,發布產品也少了。

    二來,2017年魅族人事調整頻繁。繼魅族科技在魅族、魅藍、Flyeme三大事業部成立之后,近日魅族發布《關于公司中心級組織架構調整及人員任命的通知》,這是魅族半年內進行的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新增了海外事業部、配件事業部,并將原有電商業務部升級為電商事業部。

    魅族的團隊打造看似蓄勢待發,可是從網友爆料的消息來看,在不久前魅族事業部銷售副總裁褚淳岷離職,而他所帶領的銷售團隊中大部分員工也將離職,另外在褚淳岷之前,魅族事業部副總裁潘一寬早在9月初便已離職,魅族是整裝待發還是茍延殘喘,人們不得而知。

    三來,隨著小米的再度崛起以及華為在低端機領域的發力,千元機市場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魅族品牌的生存變得更加困難。第一手機界公布的2017年11月千元機銷量排行榜顯示:華為暢享7 Plus排名第一,與小米旗下的紅米系列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關系。另外,OPPO和vivo這兩大智能手機廠商憑借著龐大的線下門店,在國內千元機市場同樣占據優勢。而曾經在千元機市場名列前茅的魅族手機則已風聲漸下……

    和小米一樣,魅族東風再起有望?

    2017年以來,圍繞魅族科技的負面消息不斷。因此有一些行業從業者斷言,魅族科技已經面臨崩盤。但也有人堅信,魅族作為元老級別的手機廠商,能夠在國內手機紅海中存活至今,說明魅族手機有翻盤的資本,或許魅族還能像小米一樣東山再起。可事實又是怎樣呢?

    近兩年,在智能手機市場快速發展的階段,國產手機品牌表現越來越好,華為、OPPO、vivo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作為國內第一個互聯網手機,小米推出之后短短幾年內就不斷創造著銷售神話,彼時小米主打線上的銷售渠道,甚至一度拒絕同行都會走的和運營商合作推定制機的渠道。

    但是在16年這一情況發生了突變,長期深耕線下的OPPO、vivo開始崛起,小米也遭受到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2015年—2016年是小米業績低迷時期,手機銷量出現大幅下滑,一度被國內幾大競爭對手Oppo、Vivo和華為所超越,市值也因此縮水。2016年,小米主動降速調整,經過一年的補救,小米手機平穩度過低潮期,并且實現了連續兩季度的巨額增長,這一年的努力讓小米重新回到了三星、蘋果、華為、OPPO所在的第一梯隊。

    反觀魅族,雖然近兩年來崩盤、倒臺的負面消息不斷,但是2017年,在智能手機廠商全體出貨量呈現出下滑的趨勢下,魅族依舊完成2000萬臺的出貨量,銷售額超過200億元。而魅族出人意料的銷售數據,意味著機單價有了提升,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魅族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強化。那么,這會不會是魅族重回戰場的前兆?

    一方面,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魅族2017年在大幅調整的情況下,保持住了2000萬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就保住了存活的機會。從魅族不斷優化門店以及積極開拓運營商渠道等舉措,可以預測魅族是在為2018再次騰飛做準備,而魅族創始人黃章之前也曾表示正在打造“夢想機”,魅族新的機型今年將會亮相。

    另一方面,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過了高速增長的階段,魅族新增海外事業部加大拓展國際市場的力度。當前,國產四大品牌均在海外市場做得不錯,并成功拉動了出貨量的增長,而魅族拓展國際市場也有利于提高出貨量,獲得更多的重生砝碼。

    由此可見,魅族和小米一樣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消沉之后選擇進入調整期,但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想要翻盤并不總是這么容易的。從全球市場來看,過去10年里,很多手機廠商一旦出貨量下滑、盈利受限,便很難恢復增長,摩托羅拉、諾基亞、黑莓、索尼等無不如此。就國內品牌來說,聯想、中興、酷派同樣如此,一旦走下坡路,便很難恢復元氣,能像小米一樣實現逆襲的手機廠商少之又少。

    其實,白永祥曾在供應商大會上表示,“未來魅族的一個小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千億級的企業。”而雷軍也曾說過,“小米要在2017 年實現千億營收”,相比較下,魅族這個千億級別企業的目標近期很難實現,因為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7年,國內手機出貨量總體呈現下滑趨勢,國內智能手機的風口已過,可以預見的是,對于中小玩家的機會已經不多了,這對于內憂外患的魅族來說,這場翻身仗更難打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手機市場一向如此

    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權威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96%。這就意味著和房地產一樣,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而在存量市場環境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未來機會點,只剩下用戶升級換機的需求。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手機廠商將迎來一次技術、價格、手機體驗上的競爭。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全面屏、人工智能、結構光傳感器、屏下指紋、無線充等技術日漸普及,雖然這些技術變革現在看起來仍不夠成熟,但就創新似乎一直很對消費者胃口。像當年的iPhone開啟觸屏手機后按鍵手機被淘汰的情況一樣,新技術與手機的融合一直是各大手機廠商追逐的熱點。2017年,蘋果面部識別手機一經推出就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可以預想,今年國內將會有很多手機廠商走上蘋果的面部識別老路。

    在技術提升的基礎上,智能手機的價格也在逐步上升。近幾年,隨著魅藍、紅米等一大批入門級百元機登上千元階段,國產智能手機中高端產品線也分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GSMArena報告指出,2016年的智能手機平均價格為314歐元,而2017年的手機價格暴漲30%,達到408歐元(約合人民幣3190元)。

    PhoneArena列出2017智能手機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趨勢:手機用戶們最在意的三大功能重點就是屏幕、電力、拍照。確實如此,當人們說起手機體驗如何時,大多數人考慮的是問題是手機卡不卡?像素好不好?手機顏值高不高?而消費者關注的問題也是手機廠商努力的方向。以手機像素問題為例,在新機涌現的市場中OPPO、vivo兩大手機廠商以拍照手機為宣傳噱頭,吸引了眾多愛美的女性用戶。

    整體而言,國內手機市場每一次技術、價格、產品體驗上的較量,都是一次汰弱存強、格局重構的大洗牌。如今,手機出貨量下降、成本上漲以及渠道的變化,讓那些規模居中的廠商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而市場越來越向頭部集中是大勢所趨,至于誰走誰留我們只能等時間去驗證了……【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存在感越來越低的魅族還能翻身嗎?)

    來源:鈦媒體AP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曾經的巨頭銷聲匿跡 存在感越來越低的魅族還能翻身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