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同時,雙方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并積極向其他在線音樂平臺開放音樂作品授權。
截至目前,全球范圍內有200多家唱片公司持有數字音樂的版權,目前90%以上都已被騰訊音樂拿下。版權曲庫作為網易云音樂的弱勢,此次相互授權后,網易云音樂或將補上這塊短板。
此次兩家在線音樂平臺的和解離不開國家版權局背后的推動。去年10月,國家版權局約談境內外音樂公司及國內幾大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求對網絡音樂作品全面授權、避免獨家授權。
在版權局的推動下,網絡音樂的授權模式、運營模式進一步完善,音樂作品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網絡音樂平臺將進入多維競爭和發展格局,在線音樂平臺的公平良性競爭同時也會激發上游內容產業的活力。
后版權時代,在線音樂市場的未來又將邁向何方?
隨著此次兩大在線音樂平臺的音樂版權互授,加上2017年下半年阿里音樂已與騰訊音樂達成版權曲庫的互換協議,可以看出,在線音樂平臺音樂版權互授已經大勢所趨,換言之,以存量音樂版權作為“護城河”的在線音樂平臺競爭告一段落,幾大主流唱片公司的存量音樂版權都將出現在幾大音樂平臺中,那么下一步的爭奪將在新的音樂版權內容上。
與愛奇藝、土豆等視頻網站類似,在線音樂平臺的內容大多一致,區分在于各大平臺花重金自制的內容方面,音樂內容雖然與視頻內容有一定差別,主要是存量內容依舊可以被反復聽取,但真正帶來流量和吸引用戶的還在于最新的熱門歌曲,這部分內容哪里來?很大一部分將是與音樂內容生產方合作乃至自制。
這一趨勢已經開始出現。部分在線音樂平臺將目標瞄準以獨立音樂人、歌壇新人為主的“增量”市場(如阿里的“尋光計劃”、豆瓣的“金羊毛計劃”、網易的“石頭計劃”等),不過,目前來看,扶持獨立音樂人并未能達到像視頻網站開發自制劇(成本可控、制作工業標準化程度高)的效果,背后的本質還是內容質量不夠高,如同視頻網站一樣,音樂平臺形成彼此差異化的內容也許不多,但必須是爆款的頭部內容。
隨著音樂平臺內容生產能力的增強,自制內容產生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在線音樂平臺也將形成以“版權合作+精品內容自制”為主要運營模式。
事實上,音樂平臺自身也意識到自己在內容創作上的專業度不夠,難以生產出爆款內容,近日,騰訊音樂與索尼音樂合作共同出資成立新的音樂廠牌,不需太久,其他音樂平臺也必將跟風布局內容自制,一場內容之戰已然開啟。
不過,在線音樂平臺想要在數字音樂市場中穩占更多份額,首要任務便是掙脫盈利難的枷鎖。
2016年財報顯示,Spotify作為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在過去一年里收入增加了52%,總收入高至33億美元。但其年凈虧損也增加至5.97億美元。
反觀國內,絕大部分主流在線音樂平臺都處在不盈利的狀態,這不禁引起我們的深思,在線音樂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背后,是什么限制了它們走向盈利之路?【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在線音樂平臺版權之爭落幕 切入內容創作將成主流)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