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危機再度發酵,這次的問題出在信托上。
稍早前媒體有報道稱,由于海航系企業整體現金流緊張,海航系發行的一只高達17億元的信托基金將可能無法按期兌付。這引起輿論對海航資金危機的再度擔憂。
據悉,該信托項目為“中信·海航地產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二期”,于2017年2月16日成立,由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受托人進行管理。已向海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6.997億元,資金用于海航日月廣場和海航首府項目建設。信托期限為12個月,將自2018年2月16日起陸續到期。
海航基礎今晚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孫公司海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與中信信托于2017年1月簽署《信托貸款合同》。截至目前,貸款余額為16.997億元,信托計劃項下貸款將于2月16日起至2018年11月底陸續到期。目前,公司不存在貸款本金以及信托收益或無法按期兌付的情況。
媒體援引信托業內人士的話稱,信托計劃到期日是2月16日,當日正值大年初一,不太可能在假日打款。由于該信托計劃目前尚未到期,也有猜測認為,這是投資人擔憂海航到期兌付能力而提前施壓。
海航基礎主要業務為機場和房地產,其中房地產業務由海航基礎產業下屬的海航地產負責,機場業務由海航機場集團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該信托項目保障措施是以海航日月廣場項目3宗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及在建工程為其還款義務提供抵押擔保,抵押率為30%。而海航基礎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海航地產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海航危機目前也蔓延到旗下航空公司。媒體報道指出,信用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將祥鵬航空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原因是受到海航集團近期有關債務和流動性風向等負面新聞的影響。
海航債務危機
自從去年下半年監管層開始對企業大舉海外并購加強管理以來,海航就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尖浪口。公開資料顯示,海航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進行了超過500億美元的海外并購。
2017年11月,標準普爾將海航的信用評級從B+調降至B。理由是在未來幾年有大量債務到期,且其融資成本提高。中信銀行在去年12月也對外宣稱,因海航集團暫時出現流動性困難,海航控股在中信銀行的商業承兌匯票出現兌付困難。
不久之后,海航否認中信銀行有關公司面臨流動資金困難、難以兌付商業承兌匯票的消息,否認集團出現任何還款延誤,還強調其與中信銀行的合作完全正常。
同月,海航原計劃在中國市場發行10億元人民幣的永續債券,用于償還到期債務,但不料最后卻取消了發布。
永續債的取消發行讓人更加擔憂海航的債務壓力。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團的利息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一倍。其短期債務達到1852億元人民幣,超過其現金儲備。
海航在2017年12月回應負債的負面消息時稱,集團資產負債率實現七連降,從七年前的82%降至59.5%。不久后,海航公布其總體債務規模目前為2500億元左右。但標準普爾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海航集團的長期債務達到3828億元,凈債務達到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6.5倍。
此外,據上市公司法定信息披露材料顯示,截至去年,海航集團旗下13家國內和香港上市公司總負債超過5800億元。
想方設法還債
海航集團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高額債務問題,能有效償還債務,并降低其利息支出的辦法就是發債與出售資產。
據媒體此前報道,海航近期正在市場上與各路機構討論部分國內物業和資產出售的可能性。
海航CEO譚向東也曾表示,海航已經開始調整自己的并購策略,同時正在陸續售出部分資產,包括紐約、悉尼等地的部分房產,并清理了100多家小企業。很多少數股東權益也正在賣。他稱,這些資產的處置使得海航獲得了大量現金流,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發債也成為海航解決債務問題的途徑之一。2017年12月,海航旗下云南祥鵬航空公司發行了270天期人民幣債券,發行利率高達8.2%,創下該公司發債史上的最高紀錄。
此外,海航旗下的兩家公司天津航空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也曾發行了相似期限的債券,發行利率都不低。除了發債與出售資產,海航還在想其他辦法籌資。比如通過高于市場利率的方式向內部員工籌資,曾在內部銷售年化8%以上的產品。【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17億信托即將到期,投資人等著海航大年初一兌現)
來源:大摩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