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1月,剛剛輟學的17歲創業者王凱歆,登上了創業真人秀節目《我是獨角獸》。她穿著一身二次元的裝備,向臺下端坐的四位中年投資人高喊著“我帶你們賺夠95后的錢”。
四位投資人立刻進入了被這個小姑娘點燃的狀態,積極發問、擁抱未來,這個在日后廣為詬病的創業者和創業項目,在當時取得了非常好的舞臺效果,以及1500萬的融資。
就在代表著新生、未來、95后的王凱歆,在那片聚光燈下,展現關于新一代的無限可能性時,同在那個月,《中國企業家》雜志做了個懷舊版,雜志找到十年前的一期封面《生于80年代》中轟隆隆出場的四位80后創業者的先鋒——李想、茅侃侃、戴志康和高燃,想看看他們十年后的現狀。
在傳播上,一個憂桑的結果是,即使這四個人并列出現在標題里,流量都不會超過一個王凱歆。
他們已經是大叔了,漸漸沉默的那種大叔。李想的汽車之家上市了,雖然他早早便離了場,他正在做跟車相關的新創業項目;“極客少俠”戴志康的Discuz!賣給了騰訊;成了投資人的高燃,正追逐著那些風口奔跑。曾經最少年得志、飛揚跋扈的“混世魔王”茅侃侃,按照傳統審美,是其中混得不算特別體面的一個。
只是,他們也曾經是標題黨和真人秀眷顧的人啊,12年前,茅侃侃頭上的標簽也是“17歲輟學的創業者”“14歲開始在《大眾軟件》等雜志發表數篇文章,并自行設計開發軟件”,以及“混世魔王”。
《生于80年代》的文章,被當時最火的“真人秀”節目《對話》的制片人羅振宇看到了,四個少年還一起去央視對了個話。那期節目非常成功,四個少年和他們的創業項目,也因此都享受過傳播紅利帶來的順風順水。
如果傳播盛宴是一鍋麻辣香鍋,其實每一代人鍋里炒的料也差不多,躥起的辣,讓人呆滯卻無力反駁的麻,以及重重的油,只有青春才能擔得住那么重的油。
2
江湖上還能叫的出產品名字的創業,茅侃侃有過四次。
第一次是MaJoy,茅侃侃持有公司30%的股權,另外70%股份是一家國有企業持有。
由于茅侃侃過于自信的定價策略,MaJoy經營得本也差強人意。
后來國企前后掌門人更替,茅侃侃和新掌門人相處便可想而知的并不愉快,他說過:“各種審計,各種找茬,我當時那個脾氣那個德性,忍不了。”
“老子不干了你自己玩去吧,你們能耐你們自己搞。”2009年的一次董事會上,茅侃侃摔了手機,公司再給他打電話,他不接了。
中間他追過兩次風口,一次是移動醫療,一次是出行相關的。“雖然追上了風口,但那是股陰風。”他這么評價自己的第三次創業。而此時,江湖少有人提到茅侃侃代表了80后一事。
他的第四次創業是2015年成立的萬家電競,上市公司萬家文化占有公司46%的股權,茅侃侃占股34%。
按照原計劃,萬家文化本來要在2016年迎接大股東趙薇入場的,萬家是要徹底向文化方向轉型的,電競與直播平臺,都是彼時萬家文化攢到手里的生態籌碼。
不過,后來電競成了監管層點名批評的并購標的,這場跟“格格”有關的交易后來也被叫停,萬家文化的大股東倉促轉換成了祥源控股。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故事,在茅侃侃身上又來了一遍。
新股東祥源控股的想法很純粹,不能再讓茅侃侃的項目給上市公司做任何減法,最好三個月內就能把茅侃侃的項目從上市公司里剝離出去,打折大甩賣在所不惜。
茅侃侃沒再摔手機,任性從來都是你被寵愛時,才可以做的選擇。他打開手機,打了很多很多電話。
2017年9月,他給公司借了一筆錢,想用來繳納員工的五險一金,后來上市公司的高管打電話給他說,這筆借款利息高了,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審計,錢被原路退回了。
一個月后,60位萬家電競的員工,向北京市朝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他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和車子,調用了自己可以使用的全部現金流。
他敲出了再也看不出“混世魔王”印記的謙卑郵件,請求新股東再幫忙“輸一袋血”保住這個項目。但祥源控股更想,萬家電競能速速脫離自己的肉身。
當你們朝著兩個方向出發,一切溝通都是徒勞。
萬家電競最終停擺了,押上了一切的茅侃侃給生命按了個停止鍵。
雷同的劇情,兩次向他襲來。第一次他甩手就走了,第二次他那么努力地想抓住。可終究,什么都沒留下。
在他自殺離世前,他的個人賬戶里還有十幾萬塊錢,公司賬戶里只剩1000多塊錢。一家電競公司,剩下的錢還不夠交電費。
3
2016年,《中國企業家》雜志尋訪了那期《生于80年代》的四位主人公時,他們在一座很不起眼的寫字樓里,見到了曾經的“混世魔王”茅侃侃。
他染紫色頭發,穿藍色衛衣,擼起袖子露出兩條手臂上的紋身。當時雜志跟拍的圖片編輯說:“只覺得他打扮酷,紋身也酷,一口濃重的北京口音。”
他曾在左臂上紋滿泰國佛教的經文,在右臂上紋著圣母瑪利亞,別人問皈依了佛教的他,為什么還會紋圣母瑪利亞,他說沒什么,只是覺得這幅畫很好看。
我的一位投資人朋友說,見過茅侃侃幾次,那段時間他的手臂一直紋了洗、洗了又紋,整條手臂都是黑的。這位投資人最終沒有投資他。
圖案畫了洗,洗了畫,那條胳膊都黑了,那條手臂的遭遇,多像一個連續創業者。
茅侃侃的失眠和抑郁都來的很早,他說:“從2005年開始,腦子里各種過電影,越過電影越睡不著。”他就每天一片安眠藥,后來唱歌喝酒的場子都不去了,因為底下有300多號人,你先抑郁了他們還干不干了,所以現在都不需要調整,都習慣了。
在他去世后,許多人把他與今日手里捏著車和家與蔚來汽車兩張牌的李想對比,相較之下,有人說這是個被壓到的loser。
早已愈發沉默的李想,發了條朋友圈說:
許多年后,茅侃侃曾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根本不能代表80后。”畢竟,那時江湖上已經有了滴滴的程維,今日頭條的張一鳴,大疆無人機的汪滔。
只是,曾被列為“代表80后”的他,在那夜夜的輾轉中,又如何不會去想起,那一年對話中的“京城互聯網四少”。
說來有一些諷刺的是,當年這四位創業者的篩選,是由于《生于80年代》的作者程苓峰,在川軍本色請大家吃頓飯,當天只有這四位有空去了。
你也不知那名望的大風會從哪里飄起,但你要記得,大部分被名望的風過早吹過的生命,都會留下一些荒蕪的印記。
十年后的那期《中國企業家》雜志,另外三個人都略略弓了腰,揮舞著手臂前行,只有茅侃侃站的筆挺,穿的像個少年,把手插在兜里。
茅侃侃能否代表80后?我覺得能,他甚至能代表每一代人重復的命運。
當公眾再聽到“90后CEO”王凱歆時,她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仿佛也走到了與茅侃侃相同的命運跑道上。
茅侃侃寫過一本書,叫《像戀愛一樣去工作》,他留下的最后一條朋友圈說“愛你我不后悔,但我尊重故事的結尾”。
在生命的開端里,他們充滿了張狂而冒失,走向高潮,又被驟然轉彎到,也許本該屬于他們的地方。當他無力地站在那里,尊重結尾也許是最好的安慰。
就像他,手插在兜里,突然結束了。【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他把手插在兜里,離開了這個世界)
來源:虎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