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區塊鏈軍團刷臉達沃斯 炒幣降溫技術創新


    本次達沃斯論壇恰逢40多年來的最大暴雪,導致當地交通擁堵不堪,然而一切障礙似乎都無法抵御全球區塊鏈軍團赴會的熱情。

    記者從參會者處獲悉,在達沃斯論壇主會場外,來自中國和海外的區塊鏈人士齊聚全球區塊鏈商業理事會(GBBC)論壇,參會者包括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前主席JamesNewsome,中國信貸科技CEO彭耀杰,點融創始人及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BCD(比特幣鉆石)中國區顧問楊林科,比特幣中國(BTCC)副總裁朱導麟等等。

    這個“大軍”無疑是為區塊鏈而來。2017年,比特幣價格暴增13倍,ICO(首次代幣發行)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中、韓、美、俄等國政府頻頻出手,全球區塊鏈概念股更是被爆炒。但一片熱炒過后,可以看到的是區塊鏈仍缺乏優質應用、還需長期孕育過程的現實,當然還有該技術的長期價值。記者也發現,經過了2017年,“炒幣”的熱潮逐漸趨于理性,各界對于技術本身的關注開始不斷強化。

    朱導麟對記者表示,劉明康專程來到區塊鏈論壇中國代表團,“當他問,‘你們覺得中國發展區塊鏈,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大家的回答其實都是‘如何讓監管理解區塊鏈并適度監管是最大挑戰’,而劉明康本人也覺得認同。”他告訴記者,“原先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也在考慮向區塊鏈應用的解決方案提供方轉型,并正在招募一些新的區塊鏈技術人才,相關人才缺乏也是一個問題。”

    郭宇航也認為,從概念到落地,區塊鏈還將經歷曲折的過程。而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認同,一個優秀的區塊鏈應用案例,勝過無數洗腦說教。可以預計,2018年將是區塊鏈應用的元年。

    “炒幣”降溫

    相比于區塊鏈大軍的熱情,近期對“炒幣”的熱情和盲目崇拜有所降溫。

    整個2017年,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價格正在不斷創下歷史新高。2017年12月16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約為19891美元,目前在各國監管政策頻出之下,比特幣價格回落至11000美元左右。

    比起整個2017年的盲目炒作,如今各界對加密貨幣的投資更為理性,而且更關注其內在的價值是什么。

    傳統經濟學家對于加密貨幣的態度仍然較為負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在論壇期間表示,加密貨幣可能用于非法目的,如洗錢和逃稅。他在接受外媒采訪時提到,“基本上,比特幣正在試圖解決一個從未存在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美元兌換媒介。我們可以交易,為什么人們想要比特幣?為了保密。”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在論壇期間表示,中國監管層對于金融可能出現的風險保持警覺,如果有正在出現的資產泡沫,監管層就會介入進行管制。他特別指出,現在對于中國來說,比特幣交易是一個需要加強管制的事情,因為現在交易得非常頻繁。

    中國于去年9月叫停了ICO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交易;同年12月,韓國政府公布了虛擬貨幣投機行為的打擊對策,決定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擴大反壟斷執法機關“公正交易委員會”對虛擬貨幣交易機構的調查權限;近期澳大利亞多家銀行凍結比特幣客戶賬戶,并禁止向多家比特幣交易所轉賬。

    盡管監管趨嚴是大勢所趨,但在業內人看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并非沒有任何內在價值。

    朱導麟對記者稱,“可以這樣理解比特幣的價值——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互聯網萌芽階段,其作為一種最基礎的TCP/IP的協議,使信息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地傳遞。當初的互聯網只是一種信息的分享,可以涉及到它的人范圍很小。但我們很難相信,當下的互聯網發展已經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從技術角度來看,比特幣做到的是價值的傳輸,其技術打破了信息傳遞所帶來的爆發性復制問題,這是過去所做不到的,這種技術就是我們現在所稱作的區塊鏈技術。”

    不過他也表示,“目前全世界的數字貨幣大大小小的大概有幾千種,其中有一些項目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在做某些領域的試點應用,但也不排除打著區塊鏈技術幌子圈錢的,因此需要謹慎選擇。”

    區塊連體技術萌芽

    盡管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但區塊鏈并不等同于比特幣。此次達沃斯論壇對于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關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2017年初,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帶隊前往達沃斯時,當時的區塊鏈軍團只有7個人。郭宇航表示,這次隊伍在精挑細選下,也已經擴充至40人,明年參會的人還會更多。

    2017年1月17日,包括中國代表在內的來自25個國家的政府和企業的150位代表齊聚達沃斯論壇,創建GBBC,大會發布了達沃斯區塊鏈宣言。1月23日,GBBC中國中心即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在達沃斯召開了首輪與區塊鏈相關的圓桌會議。記者也獲悉,該區塊鏈軍團的行程從23日貫穿至26日,其中包括區塊鏈圓桌討論會、瑞士交易所的參訪、區塊鏈項目評估等等。

    楊林科告訴記者,“達沃斯論壇參會的政商界人士對區塊鏈越來越關注,各個國家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監管都會提上日程,區塊鏈技術將會逐步應用到各行各業。”

    例如,目前不少區塊鏈企業開始基于供應鏈、銀行同業業務等場景提供技術支持。以銀行為例,“原來把數據放在一個中心化的銀行服務器上,如果中心服務器崩潰就會產生風險,但區塊鏈有技術機制可以保證,參與方人手有一本賬本,只要加入聯盟,就可以從各個節點去同步一本一摸一樣的賬本,且無法篡改。只要一方改了,其他方就會將其覆蓋掉,這主要是因為‘拜占庭算法’,可以保證一定比例以內的故障。”浙商銀行信息科技部需求設計中心總經理助理臧鋮對記者表示。

    此外,應用場景還有很多。“區塊鏈本身解決的是價值傳輸問題,照片版權問題一直困擾著攝影師,上傳個照片也要打個水印以防盜取,如果通過區塊鏈解決版權問題,所有使用過照片的人都會在鏈上顯示出來。音樂版權也是如此。”朱導麟告訴記者。

    技術仍需長期孕育

    目前而言,各界的共識在于,區塊鏈技術并非憑空炒作,只是未來的路還很長。

    “區塊鏈概念還太新,剛剛進入大眾的視線,我相信2018年是區塊鏈知識普及的一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或企業關注到區塊鏈,了解它,研究它。目前區塊鏈還在早期階段,到實際應用可能還需要3~5年的時間。微軟和IBM幾年前就進入了區塊鏈領域,也做了相當大的投入。”朱導麟表示。

    在他看來,聯盟鏈在起步階段更易實踐(例如上述的銀行同業應用),因為參與的聯盟機構從一開始就基于一定的信任,共同記賬、維護賬本,不過仍然面臨各個結點機構是否愿意共享數據的問題;相比之下,公鏈的發展可能面臨更多現實挑戰。

    比特幣其實就是一個全民記賬的公鏈,但交易每天都在變慢,區塊大小已經超過了165GB,而礦工通過記賬可以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這也是支撐這一應用存在的主動力,“而如果要發展其他公鏈,激勵機制是一個問題;此外,除了以太坊、比特幣,幾乎沒有新的原創性的公鏈。”

    郭宇航也提及,區塊鏈目前仍缺乏優質的應用,但“擠泡沫”后,各界認為區塊鏈行業也會發展得更好,2018年或將見證更多應用落地。【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區塊鏈軍團刷臉達沃斯:“炒幣”降溫 技術萌芽)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區塊鏈軍團刷臉達沃斯 炒幣降溫技術創新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