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百度放棄移動互聯網 押注人工智能


    百度宣布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盟任百度集團總裁和COO,而在此前一周馬東敏回歸百度,任“CEO特別助理”。

    一年后的2018年1月19日,李彥宏成為首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當天百度市值888億美元,為百度2017年的翻身仗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但是如果把時間往前撥一年半,可能沒人會想到,百度的未來會是這樣。

    2016年5月1日,一篇題為《一個死在百度和部隊醫院之手的年輕人》的公號文章引爆了社會輿論。

    “魏則西”之死成為當年百度難以承受之痛。

    在此后長達半年時間里,百度不幸成為了各路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以至于當時罵百度才是“政治正確”,黑百度才會免于挨罵。更有人預測“魏則西事件“會成為李彥宏和百度的”滑鐵盧“,至于百度的未來,沒人關心。

    當然,最終百度挺過來了。

    但時至今日,依然沒辦法估量“魏則西事件“對百度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不過“魏則西事件”卻可以說是百度命數中必然會遭遇的劫難,也是百度5年轉型失敗的最好注解。

    百度轉型,寸草不生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相對的有。

    比如巨人,力量奇大無比,身體強壯,行走起來地動山搖,但也有弱點,轉身遲緩,動作笨拙。

    百度無疑是中國互聯網界的“巨人”。

    在PC互聯網時代,所有創業公司都會懾于百度的威力在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故意避開其視線,李彥宏本人也建議創業公司應該去做BAT看不上的業務。

    但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在時代趨勢面前,巨人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從2010年開始的短短1-2年時間里,移動互聯網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著舊有的互聯網秩序,也摧毀了大半百度在十多年時間里辛苦建立起來的競爭壁壘和優勢,因為轉身慢,在百度發現大勢不妙的時候卻為時已晚。

    用李彥宏自己的話說就是“確實有點慌”,導致在接下來的5年一直疲于奔命,直到“魏則西事件”爆發。

    以“魏則西事件”為節點,百度失去的5年可以分為迷茫的2年和試錯的3年。

    在2011年-2013年的2年時間里,百度一直處于戰略迷茫期,作為百度最高統帥,李彥宏對移動互聯網一直持抵制態度,甚至在2012年6月舉辦百度聯盟大會上,李彥宏的觀點依然是“移動互聯網像開豪車酒駕,刺激但危險”。

    至當年9月,雖然李彥宏觀點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但其還是吐槽投入遠大于產出,憂慮找不到移動互聯網的合適商業模式。

    不過此時李彥宏顯然已經意識到了危機。

    在隨后的11月發布內部公開信向全體員工喊話,要在百度內部“鼓勵狼性,淘汰小資”,并警示員工“抗拒市場的變化會很危險,不如革自己的命”,這封公開信也拉開了百度向移動互聯網轉型試錯的大幕。

    在此后的幾個月里,外界看到的百度還是在小打小鬧。

    直到2013年7月16日,百度以向互聯網圈投擲一枚重磅炸彈的方式來昭示自己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決心。當天百度宣布以創紀錄的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押寶移動應用分發。

    對長時間占據PC互聯網入口的百度來說,轉型移動互聯網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一定要扼住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即使自己沒有,花再大的代價也要得到它。當然移動應用分發最后并沒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這是后話。

    為了在入口上做文章,收購91無線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推輕應用試圖將長尾應用的開發者拉入自己的懷抱,宣稱輕應用可以實現“無需下載,即搜即用;訂閱推送,沉淀用戶”,這是否像極了微信公眾賬號和騰訊2017年1月才推出的微信小程序的結合體?

    這還不夠,百度意識到不管是手機助手還是輕應用,解決的似乎只是線上分發的問題,于是在2014年9月將輕應用翻新,推出直達號,要從連接用戶和信息轉向連接用戶和線下的服務,但還是失敗了。

    從收購91無線,到推出輕應用和直達號,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探索不可謂不努力,卻總是只見開花不見結果。

    究其原因,用戶使用百度的搜索服務雖然頻次高但粘性低,海量的搜索流量無法長期持續的有效轉化成交易量。

    雖然探索失敗了,路還要接著走,就像夜再黑,你也得堅持走到黎明到來的時候。

    時間已經到了2015年, O2O大火,從餐飲、美業到生鮮、汽車后市場,仿佛一夜之間傳統的服務業都能和線上結合起來,這不就是百度所謂的連接用戶與服務嗎?

    作為戰略嘗試,百度在2014年便完成了對糯米網的全資收購,同年還推出百度外賣,似乎這次百度踩在了風口上。

    李彥宏興奮得在2015年7月再次加碼,宣布在3年內對糯米業務追加投資200億人民幣,稱要用兩年的時間,把百度從以PC互聯網為主的搜索引擎換成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搜索引擎。


    而對百度外賣也計劃在5年內投資90個億。

    但所謂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百度準備正擼起袖子大干一場,O2O倒閉潮卻在2015年下半年不期而至,這對于一個處在轉型期的巨頭來說,受打擊程度可想而知。

    當然最大的打擊還是“魏則西事件”。

    百度對移動互聯網的探索未能符合預期,后院還失了火,整個2016年的下半年百度幾乎都是在輿論的炮轟中度過,以至于這屆百度公關都換了種活法,玩起了自黑的花活。

    只是換一種活法的不只是這屆百度公關,其實是百度整個公司,包括李彥宏。

    于是我們看到了百度自將陸奇招致麾下以后,便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李彥宏鮮有的強硬表態“對外要迎接新趨勢,對內則要打掃門庭,對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并就并。”

    這也才有了去年8月,曾被百度給予厚望的外賣業務賣身餓了么。10月,百度裁撤福州研發中心,19億美元收購的91無線徹底謝幕。

    而百度早期探索移動互聯網的標志性產品輕應用和直達號早已不見了蹤影,只剩下百度糯米還不溫不火的活著……

    至此百度算是徹底放棄了移動互聯網,將公司戰略重心轉移到到了被陸奇喻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賽道上來——AI。

    錯過一個時代,還好沒錯過AI

    陸奇加盟百度后2個月,由貝爺打造的野外生存真人秀節目第三期播出,這本是一檔和互聯網毫無關系的節目,但卻因為一個人的參加引起了科技媒體的廣泛關注,當然這個人不是陸奇,而是李彥宏。

    眾所周知,李彥宏此前一直塑造的公眾形象都是溫文爾雅的霸道總裁,唯一略出格的行為是參與冰桶挑戰。

    至于參加真人秀,并且是吃蟲子、撿牛糞、爬泥潭,大毀形象的真人秀,還是大大的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但卻完美貼切了去年一年百度的發展——“荒野求生”。

    自移動互聯網鎩羽而歸的百度,并沒有太多的路可以走,幸好有了AI。

    李彥宏近日在參加某科技大會上就感嘆“屬于我們的日子終于來了。”

    在其看來,搜索的本質就是一個人工智能問題,所以百度切入AI自然而然,沒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時的那種慌亂。

    但真的是因為百度做搜索就天然適合做AI嗎?

    事實上不竟然。


    李彥宏坦言在2011、2012年移動互聯網來的時候百度沒有ready,沒有布局,那時候就有點慌,心態有些變化。而同樣是另一個時代的到來,心態為何卻可以從容以對了?答案其實就是這段話里,因為百度早早的就在布局AI。

    百度在AI領域的野心可以追溯至2013年甚至更早。

    在2012年年會上,李彥宏提出創立深度學習研究院(簡稱IDL)。2014年,百度任命人工智能研究專家吳恩達為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旗下位于硅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和北京的兩個實驗室。

    據美國科技網站Wired報道,吳恩達為百度制定了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和百度大腦的戰略,在百度對自動駕駛的開發初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百度還在不同時間成立了增強現實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和深度學習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同樣在2014年百度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并在2015年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這只是百度布局AI一長串list中的一小部分,但已經足以證明百度在AI領域的前瞻性的布局了。

    有意思的是,2013年同樣是百度大力進軍移動互聯網的年份,作為技術男,李彥宏顯然對技術的變革有著敏銳的嗅覺,誰都不知道在痛苦的探索移動互聯網的幾年時間里,李彥宏是否同時在心心念念人工智能的東風早點刮到。

    同樣有意思的是,對比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兩個時代,你會發現百度這家公司所表現出來的迥然不同的心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始終都在追逐風口,不管是收購91無線還是押寶O2O,因為錯過了進入的最佳時機,就害怕放過每一個潛在的機會。

    而在人工智能時代百度的定力卻強了不少,就比如同樣是近兩年紅得發紫的共享單車和新零售,只見阿里和騰訊赤膊上陣,卻不見百度的影子。

    唯一能解釋這種現象的理由就是,百度真的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時代。

    百度強勢復蘇

    借用范爺的名言佳句“我能經得住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贊美”,這或許是百度現在的心聲。

    與2017年年初還在承受著輿論攻擊不同,現在的百度已經開始收獲更多的贊美。這很難說與工作狂陸奇近一年來的表現沒有關系。

    陸奇走馬上任以后花了3個月重組百度的業務。

    一是加快從事企業風投投資的公司——百度風投落地;

    二是裁撤曾引發公共憤怒的百度醫療事業部,員工強制離職或轉崗;

    三是梳理人工智能業務體系,成立度秘事業部,整頓自動駕駛業務,將三個事業部合并為一個并向其匯報,還全資收購了渡鴉科技并投資蔚來汽車。

    這其中還有沒有被媒體報道以及不為外人所知的調整和改革,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然開始起到積極的效果。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來自資本市場的認可,去年6月26日,京東市值突破612億美元,當時百度的市值是619億美元,兩家公司的市值僅僅相差5億美元。

    為數不少的媒體都在期待京東市值超越百度,熬夜準備見證統治中國互聯網多年的BAT三巨頭變為ATJ的歷史性時刻,但媒體最終沒有等來這樣的時刻。

    2017年7月5日,百度舉辦AI開發者大會,首次集中展現百度AI生態重要戰略、技術、業務進展和解決方案,大會上重磅發布了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和自動駕駛Apollo兩大開放平臺,并首次提出All in AI的口號。

    這已經讓資本市場看到了百度轉型AI的初步成果。

    而隨后百度還交出了一份強于預期的二季度業績,同時財報還證明了由AI驅動的信息流廣告業務所呈現的增長前景。

    這直接刺激了百度股價開啟了一輪強力的上漲模式。

    截止2018年1月19日,百度市值已經達到888億美元,僅僅6個月不到的時間,其市值便增加了接近270億美元。而京東的市值還在600億美元左右徘徊。

    隨著百度對AI戰略的持續推進,旗下的業務如信息流,應用如手機百度、愛奇藝越來越多的受惠于AI技術的進步。

    此外百度已經宣布將于今年小規模量產特定環境的無人駕駛汽車,經過長達6年的布局和投資研發,百度正在享受著經歷轉型陣痛后的喜悅。

    當然一切也才剛剛開始,另外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當然也沒閑著,未來的競爭并不會讓百度感到輕松,只是這一次百度沒有掉隊,反而是阿里和騰訊慢了半拍,接下來就看AT怎么應對了。

    而回望剛剛過去的這一年,AI爆紅,新零售方興未艾,王者榮耀和吃雞游戲也是互聯網人難以回避的關鍵詞。

    世界萬事萬物均有聯系,百度所經歷的這一切,何嘗不是玩了一場“吃雞游戲”。

    總之,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技術”正在崛起,現如今不乏像《紐約時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等國外知名媒體,評論稱中國AI發展速度正在趕超美國。盡管各界對此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原創技術尤其以AI為代表,正加速崛起。【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百度“重生”:放棄移動互聯網 押注人工智能)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百度放棄移動互聯網 押注人工智能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