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教育企業加碼AI:科技驅動教育形態改變

    【IT時代網編者按】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正在極大的改變著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方式,甚至正在推動著教育形態的改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2017年完成新一輪融資的教育企業信息時發現,加碼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探索和投入是各家企業的普遍選擇。


    “真正的個性化學習,是指每個學生的學習軌跡和數據是不同的。”智課教育創始人兼CEO韋曉亮看來,新技術的應用,讓真正的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11月1日,智課教育宣布完成規模為2億元的B+輪融資。韋曉亮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公司正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教學研發實力,為合作機構提供基于內容、工具與系統的翻轉課堂搭建、人機結合英語批改系統等服務。

    今年10月份宣布2億元B+輪融資的作業盒子則披露,融資所得主要用于推動實施“AIOC戰略”(AI-Oriented-Content,“基于自適應學習場景的內容建設”)。

    “有了全面的互聯網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我們有可能讓無差別教育普及到世界每個角落,這是我們相信未來十年二十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作業盒子COO王克說。

    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

    7月,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流利說宣布完成近億美元C輪融資,公司創始人兼CEO王翌介紹,將在全球范圍內加大招募頂尖AI人才的力度,鞏固和加大自身在AI教育領域的領先優勢。

    三個月后,流利說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式成立,曾先后在Google總部任訪問研究科學家、在FacebookAppliedMachineLearning團隊中擔任研究科學家的劉揚正式加盟流利說,并擔任該實驗室負責人。

    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林暉透露,此次參與組建美國實驗室的還有來自ETS的陳磊以及早前加入的孫懌等5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

    不僅初創企業,大型教育公司也在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場景的應用。10月17日,好未來與清華大學達成合作,旗下AILab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共同建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好未來智能教育信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將把計算視覺技術、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應用到整個學而思的教學服務當中。

    據好未來方面介紹,AILab基于人工智能科技的魔鏡系統、IPS、ITS等智能教學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好未來旗下學而思課堂。

    互聯網教育企業在教育數據獲取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通過對學生學習和練習數據的記錄,基于大數據分析來為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為老師提供學生的知識習得程度,已經廣泛應用在在線教育企業的運營中。

    這些廣泛存在的教育數據,成為了AI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燃料。


    在百度風投執行董事劉一昂看來:“雖然不能講它是數據化最好的一個行業,但至少經歷了多年的在線教育洗禮后,這個行業已經有不錯的數據化結構存在。”

    前述教育創業企業流利說的案例中,經過五年的積累,公司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中國人英語語音數據庫,并自主研發了世界領先的英語語音識別技術、語音評測引擎。

    “流利說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是公司未來技術成長的核心力量和秘密武器。”林暉表示,公司良好的用戶、數據、算法閉環對于有志于探索人工智能前沿領域的專家來說是難得的寶藏。

    “科技+教育”的未來

    德聯資本合伙人姜陽之表示,做人工智能需要三個元素,第一個是數據,第二個是算法,第三個是場景。

    “人工智能對各個產業的改變,在第一階段先不要看得特別大的綜合和復雜問題的解決,要找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入手、切入到一些細分的場景進行應用。”姜陽之認為。

    根據麥肯錫對全球AI發展進行調查: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內的科技巨頭在AI上的花費在20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其中90%用于研發和部署,10%用于AI收購。機器人和語音識別是兩個最受歡迎的投資領域,計算機視覺是獲投資最多的子領域。

    “雖然機器學習可以為各個行業帶來非常有價值的利益,但有些技術特別適用于特定行業的商業應用,例如機器人應用于零售和制造業,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于醫療保健行業,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于教育行業。”麥肯錫發布的報告指出。

    “機器不是來替代人的,是用來輔助人的。”韋曉亮指出,新技術和教育之間的關系是協助和融合。

    智課教育的寫作和口語批改服務,即是以人機結合的方式進行的:先由系統進行機器批改,檢查拼寫、語法等方面的錯誤;再由外教進行人工批改,在文章的思想、邏輯、表達地道性等方面給出建議;機器批改的結果不僅供教師批改時參考,也會供老師為學生進行后續學習計劃時參考。

    韋曉亮告訴記者,除人工智能以外,腦科學和模式識別(PatternRecognization)等前沿技術都可以在教育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只是還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和教學環節、教師角色進行連接”。【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教育企業加碼AI:科技驅動教育形態改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谷歌前總裁:美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人工智能研發上擊敗中國
    馬斯克再次警告:人工智能可能會統治全人類
    AIoT芯片行業面對新挑戰:阿里巴巴/聯發科/微美全息等啟動芯片戰略
    【新知】馬斯克:腦機接口或一年內植入人腦,可修復任何大腦問題

    精彩評論